何晴
- 作品数:7 被引量:83H指数:5
-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长期卧床脑卒中患者盆底表面肌电变化及特征分析被引量:6
- 2020年
- 目的探讨长期卧床脑卒中患者盆底表面肌电变化特征。方法选取脑卒中患者60例,根据其下肢Brunnstrom分期结果将其分为卧床组(≤3期)及对照组(>3期),每组3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干预,包括经颅磁刺激、功能性电刺激、针灸及分阶段运动训练等,2组患者均持续治疗4周。于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时分别采用AM1000B型生物反馈系统对2组患者进行盆底肌表面肌电检测。结果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时2组患者在放松阶段、后基线阶段其盆底肌电波幅及变异性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时发现对照组患者在快速收缩阶段、连续收缩阶段及耐力收缩阶段其Ⅱ类(快型)肌纤维、Ⅱ类(快型)&Ⅰ类(慢型)肌纤维、Ⅰ类(慢型)肌纤维波幅均显著高于卧床组水平(P<0.05),变异性均明显低于卧床组水平(P<0.05)。治疗前、后2组患者在快速收缩阶段、连续收缩阶段及耐力收缩阶段其Ⅰ类、Ⅱ类肌纤维波幅均低于正常值范围,其中卧床组盆底肌纤维波幅与正常值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2组患者盆底肌纤维收缩时变异性均与正常值范围较接近,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在发病早期均存在不同程度盆底肌功能障碍,且长期卧床能加重患者盆底肌功能障碍程度。
- 边仁秀吴方超何晴胡金娜李建华
- 关键词:长期卧床脑卒中表面肌电
- 静态渐进性牵伸技术联合综合康复治疗骨折后膝关节僵硬的疗效观察被引量:36
- 2018年
- 目的:探讨静态渐进性牵伸技术(SPS)联合综合康复治疗对骨折后膝关节僵硬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因骨折造成膝关节僵硬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均予物理因子、关节松动术、运动疗法等综合康复疗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JAS支具进行静态渐进性牵伸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对患者进行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膝关节主动活动度(AROM)、临床疗效评定。结果:共统计了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1例)共64例患者。两组患者的AROM、HSS评分在治疗8周后均较治疗前提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HSS评分、AROM分别为(81.4±3.2)分和115.7°±15.7°,较对照组有更明显的改善(P<0.05);观察组的显效率为78%,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静态渐进性牵伸技术联合综合康复能够有效改善骨折后膝关节僵硬,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
- 何晴李建华宋海新
- 关键词:膝关节僵硬综合康复骨折
- 上肢速度力量训练在腹直肌分离治疗中的应用
- 2023年
- 目的 观察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联合核心训练和上肢速度力量训练治疗产后腹直肌分离的效果。方法选取产后42 d以上、腹直肌分离距离超过2 cm的产妇119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8例)和观察组(61例)。两组均采用NMES联合核心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上肢速度力量训练。所有干预持续6周。干预前后记录患者腹直肌分离距离、腹围和胸围差,并进行比较。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腹直肌分离距离、腹围和胸围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意义(t分别=1.08、0.11、0.99,P均>0.05)。与干预前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腹直肌分离距离、腹围和胸围差均显著改善(t分别=13.37、8.14、10.10;10.55、2.55、7.94,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腹直肌分离距离和胸围差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t分别=2.85、3.45,P均<0.05)。结论 NMES联合核心训练可促进腹直肌分离的恢复,辅以上肢速度力量训练效果更佳。
- 郝彦刘骁杰何晴胡金娜杨宽女李建华
- 关键词:运动疗法电刺激
- 超声引导下注射A型肉毒毒素治疗足底筋膜炎的疗效观察被引量:6
- 2019年
-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注射A型肉毒毒素治疗足底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7年1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足底筋膜炎患者6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32例)及对照组(32例)。观察组在超声引导下注射A型肉毒毒素,对照组在超声引导下注射复方倍他米松。于治疗前、治疗后1周、1个月及3个月时分别对2组患者进行简式McGill疼痛问卷评分、足底筋膜厚度检测,并于6个月后随访对比2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1周时2组患者McGill疼痛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2组患者足底筋膜厚度与治疗前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1个月、3个月时2组患者McGill评分、足底筋膜厚度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1周时对照组McGill评分[(10.88±3.44)分]明显优于观察组(P<0.05);但此时2组患者足底筋膜厚度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1个月时观察组McGill评分[(6.00±2.59)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但此时2组患者足底筋膜厚度仍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3个月时观察组McGill评分[(4.19±0.27)分]及足底筋膜厚度[(4.26±0.33)mm]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6个月后随访时发现观察组总有效率(78.1%)明显优于对照组水平(46.9%),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注射A型肉毒毒素治疗足底筋膜炎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并且还具有定位精准、效果显著等优点,该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何晴李建华宋海新吴涛
- 关键词:足底筋膜炎A型肉毒毒素超声
-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康复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22年
- 1基础研究盆底功能障碍是一种盆底功能异常类疾病,包括大小便功能障碍、盆腔脏器脱垂、性功能障碍、腹直肌分离、骨盆带疼痛和慢性盆腔疼痛等。随着科研水平的逐步提升,关于盆底功能障碍的基础研究越来越多。基于动物的实验研究,可以对盆底功能障碍发病的机制、治疗原理及疾病预后等方面进行探索,从而为人体的盆底功能障碍疾病诊疗提供科学参考。
- 李建华吴方超何晴廖志平
- 关键词:盆底功能障碍慢性盆腔疼痛盆腔脏器脱垂疾病预后
- 上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治疗骨折术后肘关节僵硬的疗效观察被引量:7
- 2021年
- 目的观察上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对骨折术后肘关节僵硬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因骨折造成的肘关节僵硬患者分为机器人组(40例)及JAS组(4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干预(包括物理因子治疗、关节松动治疗及运动疗法等),机器人组在此基础上辅以上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训练,JAS组则辅以静态渐进性牵引支具JAS治疗。2组患者均每次治疗100 min,每日治疗2次,每周治疗5 d,连续治疗8周。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分别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评分系统(HSS)肘关节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对2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同时检测2组患者肘关节屈伸、旋转主动活动度(AROM)。结果治疗8周后机器人组HSS评分、MBI评分、肘关节屈伸ROM、旋转ROM、优良率[分别为(86.00±12.50)分、(95.29±4.07)分、(120.94±13.69)°、(159.21±9.01)°和76.5%]均较治疗前及JAS组[分别为(70.16±12.14)分、(91.13±4.42)分、(101.77±16.00)°、(157.00±12.59)°和54.8%]显著改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能有效改善骨折后肘关节僵硬,促进患者肘关节功能恢复,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该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何晴李建华宋海新吴涛
- 关键词:肘关节僵硬外骨骼机器人
- 表面肌电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肌痉挛患者评价中的研究现状被引量:25
- 2016年
- 痉挛性肌张力增高是一种由牵张反射高兴奋性所致的、速度依赖的紧张性牵张反射增强伴腱反射亢进为特征的运动障碍。
- 汪菲何晴李建华
- 关键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表面肌电肌痉挛牵张反射肌张力增高反射亢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