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爱华

作品数:8 被引量:35H指数:4
供职机构: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北京市教委科技计划面上项目北京市博士后工作经费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政治法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经济管理
  • 4篇社会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首都圈
  • 3篇流动人口
  • 2篇人口空间
  • 2篇集聚力
  • 2篇博弈
  • 1篇幸福感
  • 1篇研究生培养
  • 1篇影响因素
  • 1篇育发
  • 1篇中国高等教育
  • 1篇中国高等教育...
  • 1篇中国特色社会...
  • 1篇人口
  • 1篇人口调控
  • 1篇人口集聚
  • 1篇人口空间分布
  • 1篇社会主义
  • 1篇身份
  • 1篇身份转变
  • 1篇生产率

机构

  • 8篇首都经济贸易...
  • 1篇北京第二外国...
  • 1篇乐山师范学院

作者

  • 8篇刘爱华
  • 3篇童玉芬
  • 2篇王莹莹

传媒

  • 1篇当代经理人
  • 1篇人口学刊
  • 1篇人口与经济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城市问题
  • 1篇山西农经
  • 1篇北京行政学院...

年份

  • 2篇2021
  • 1篇2020
  • 5篇2017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首都圈人口空间分布格局的形成:集聚力与离散力的“博弈”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城市化进程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1978 ~ 2014年,中国城市化率由17.9%提高到54.77%.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以及区域经济联系的加强打破了城市和区域孤立发展的状态,我国逐...
王莹莹童玉芬刘爱华
关键词:集聚力
首都圈流动人口空间分布特征及政策启示被引量:7
2017年
以首都圈人口普查数据、抽样调查数据、统计年鉴数据和有关文献为依据,以地级市作为研究的空间尺度,分析首都圈流动人口空间分布的动、静态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首都圈是流动人口集中分布的重要区域,该区域流动人口空间分布整体上极度不均衡,集聚特征明显。2000年到2015年间首都圈流动人口增长迅速,近几年增速减缓,但向京、津集聚态势没变。北京市流动人口年轻化特征最明显,天津市、河北省老龄流动人口相对较多。首都圈13个市流动人口的受教育水平总体不高,空间差异不明显。以上表明,虽然整个区域人口调控效果逐渐显现,但首都圈流动人口持续并继续向核心地区集聚的趋势,使得今后人口调控任务仍然艰巨。另外流动人口年龄、受教育程度等在空间上所表现出来的差异,说明人口流动会加重津、冀的人口老龄化,流动人口的专业化技能还比较低,提高素质仍是十分必要的。
童玉芬刘爱华
关键词:首都圈流动人口人口调控人口集聚
市民化身份转变的幸福增进效应被引量:5
2017年
基于CFPS2010和CFPS2012两期面板数据,利用PSM-DID方法检验了市民化身份转变对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结果显示:总体上,市民化身份转变具有显著的幸福增进效应,一旦获得市民身份,居民的生活满意度将显著提高,但这种幸福增进效应在不同群体之间存在明显的异质性;从影响机制来看,市民化身份转变所带来的幸福增进效应主要是缘于居民相对收入水平的提高,而并非因其在落户城市享受到了公平对待。
刘爱华朱志胜
关键词:主观幸福感
基于GIS的北京市流动人口空间特征研究
2020年
依据2005—2014年北京市流动人口数据,运用空间统计学方法,通过对流动人口数量、密度、重心变化、集中指数和空间自相关的分析,得出北京市流动人口空间分布具有以下特征。一是北京市流动人口数量巨大,增长迅速,但2010年后增速减缓。二是流动人口在北京市内部流动人口空间分布高度不均衡。三是流动人口重心略微向东偏移。四是北京市流动人口空间分布存在自相关性,存在高高集聚区和不相关区。
刘爱华
关键词:GIS流动人口
基于推拉理论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影响因素研究——来源于宏观经济数据的实证分析被引量:4
2021年
根据2001—2013年统计数据,采用逐步回归方法实证分析农村劳动力转移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农业劳动生产率、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对农村劳动力转移产生正显著影响,城镇登记失业率和制度综合因素产生负显著影响。因此,可以大力发展农业科技,提高农村家庭人均收入,从而扩大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规模、增加对转移成本的承受能力;大力发展非农产业,提供更多就业岗位,扩大转移就业空间;全面深化制度改革,破除劳动力转移各种障碍。
刘爱华
关键词:剩余劳动力劳动力转移农业生产率
京津冀流动人口的空间集聚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12
2017年
利用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和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对流动人口空间分布特征和形成机制进行了分析,并采用京津冀流动人口县级截面数据和定量模型,对影响京津冀流动人口空间格局形成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京津冀地域单元流动人口具有显著的空间集聚性;各地区流动人口增长的内部差异明显;无论京津冀区域外还是区域内部的人口流动,均向北京市和天津市集聚;近几年京津冀流动人口增速虽然减缓,但向京津集聚的趋势未变。研究结果表明,在京津冀流动人口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中,经济因素中的第三产业占GDP比重的影响最大,社会因素的影响次之,流动人口密度滞后效应再次,平均海拔影响因素最小。基于此,提出制定倾向河北省的京津冀一体化政策,包括注重发展河北省第三产业,增加河北省对流动人口的吸引力。
刘爱华
关键词:京津冀流动人口影响因素
首都圈人口空间分布格局的形成:集聚力与离散力的“博弈”被引量:12
2017年
当前首都圈人口空间分布总体上呈现以京津为中心向外围递减的格局,本文通过理论和实证分析这一分布格局的形成机制,得到以下结论:当前首都圈人口空间分布格局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初始的人口规模和自然地理禀赋是其形成和发展的基础;首都圈"中心—外围"的人口空间分布格局是一系列集聚力和离散力"博弈"和"对抗"的结果,其中就业机会、工资水平以及反映科教实力的高校数量是主要的集聚力,而房价、交通拥堵以及水资源短缺是主要的离散力,水资源短缺的制约作用最大;该分布格局也是各城市处于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反映,中心超大城市已处于工业化发展后期,对高端劳动力和为高端劳动力服务的低端劳动力均有较大的需求,而首都圈外围城市还处于工业化初期或中期阶段,资本密集型产业仍是主导产业,对人口和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弱。今后除了需要遵循城市化发展本身的规律以外,改善和调节上述导致人口过度集聚的集聚力和离散力及其对比关系,通过政府力量介入,尤其是京津冀一体化战略的大力推进和实施,加快河北省城市化发展的步伐,尽快缩小与北京、天津的区域发展差距将成为合理布局人口空间格局,促进首都圈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协调发展的必由之路。
王莹莹童玉芬刘爱华
关键词:首都圈人口空间分布集聚力
新时代我国研究生培养问题研究——以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为例
2021年
一、引言经过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发展,中国到了"两个一百年"的新发展阶段,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发展也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教育发展的新时期。"双一流"国家高等教育战略的提出,使中国高等教育面临新的挑战,但同时也是高等教育尤其是研究生教育发展的重要历史机遇期。
刘爱华刘善军
关键词:研究生培养高等教育中国高等教育发展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