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晓秋

作品数:9 被引量:5H指数:2
供职机构:台州学院人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社科联研究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文学
  • 3篇艺术
  • 2篇哲学宗教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小说
  • 3篇历史小说
  • 3篇科林伍德
  • 2篇艺术想象
  • 2篇浪漫
  • 1篇心理
  • 1篇心理分析
  • 1篇叙事
  • 1篇叙事模式
  • 1篇审美
  • 1篇审美意义
  • 1篇施蜇存
  • 1篇诗学
  • 1篇小说创作
  • 1篇历史小说创作
  • 1篇美学思想
  • 1篇美意
  • 1篇精神镜像
  • 1篇镜像
  • 1篇浪漫派

机构

  • 6篇台州学院
  • 3篇浙江大学
  • 1篇西安电子科技...

作者

  • 9篇周晓秋
  • 1篇刘敏贤

传媒

  • 4篇美与时代(美...
  • 1篇河南教育学院...
  • 1篇江南大学学报...
  • 1篇南京航空航天...
  • 1篇西安电子科技...
  • 1篇四川文理学院...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08
  • 1篇2006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论英国浪漫派诗学中的想象观
2011年
在想象概念发展史上,英国浪漫派诗人的努力功不可没,他们分别从诗歌理论与创作实践上推动了想象概念的历史发展,使其最终被确认为文艺创造的本质力量。文章通过对该派代表性诗人华兹华斯、柯勒律治、雪莱诗学中想象观的梳理分析,论述了想象概念在他们手中的丰富与发展,即想象与幻想的基本区别,想象在文艺创作中的地位提升,想象所体现的审美功能与道德意义,以及他们对前人理论的吸收和相互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在某种程度上阐明其想象观对促进当下社会人的精神发展所具有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周晓秋
关键词:浪漫派幻想
想象:科林伍德后期美学思想探究被引量:1
2016年
科林伍德后期回归了英国传统经验论哲学的立场,并从心理经验的微观层面对想象予以探究,提出了想象在心理经验结构中的地位的理论。在科林伍德看来心理经验具有三个结构层次,想象位于感觉经验向理性经验发展的中介环节,其心理内容是经过意识洗礼的以观念形态存在的想象物。通过对艺术经验、艺术表现等内涵及类型的分析,科氏阐明了想象所具有的审美意义,初步构建了属于自己的审美经验理论。
周晓秋
关键词:科林伍德审美意义
黑格尔论艺术想象
2016年
黑格尔的艺术想象论具有鲜明的理论个性与思想深度,对后世的创作文论与形象思维理论也有着深远影响。他从自己的哲学体系出发,指出艺术通过感性形象来表现理念,艺术家借助想象将理念转化为形象,美的艺术是理念与形象的辩证统一。艺术想象是有创造性的,这直接体现在它对艺术形象的创造。想象的创造离不开伟大心灵的支持,也离不开经验生活的丰富,诗的想象最宜于表现理念。
周晓秋
关键词:黑格尔艺术想象
新时期科林伍德美学思想研究述评
2017年
新时期科林伍德美学思想研究取得不少成果。其主要美学论著皆已翻译成中文,其表现论美学观、艺术想象论、艺术与社会关系等主张也都得到比较充分的探讨。根据时间进程,可将科氏美学思想研究初步分为三个阶段。通过梳理与述评,旨在阐明该研究发展的基本脉络、成果内容及存在问题,为今后进行相关深入研究提供理论参考及考察思路。
周晓秋
关键词:科林伍德美学思想
精神镜像中的想象观——科林伍德前期论艺术想象探析被引量:2
2013年
科林伍德美学中有不同于表现主义的理论品质,特别是在其前期对艺术想象的理论建构方面为以往研究者所忽视。在此他从人类精神发展的宏观视域对“想象”概念予以阐释,认为它是艺术的思维方式,是“非断言、非逻辑”的心灵状态,然而并非无意识的。其次他对艺术想象的属性予以阐明,认为它具有“非实在”性,即想象主体并不在乎对象的真实与否,想象对象是非实有的;这标明了艺术与其他人类精神活动的区别,并给作品的接受与阐释带来多种可能。此时他对想象的论述沿袭了近代传统的认识论路线,是英国浪漫主义精神在20世纪的回响,但也有自己的理论贡献。
周晓秋
关键词:艺术想象科林伍德镜像浪漫主义精神表现主义
论施蛰存历史小说创作的外在诱因
2008年
任何创作行为的生成总是在特定的环境中展开,文章联系施蛰存所处的文化环境,论述其历史小说创作行为生成的外在诱因:其一为20世纪20年代后期兴起的中国现代历史小说创作浪潮;其二为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引入及其初期实践。正是它们的共同作用激发施蛰存开创了中国现代"心理分析型"历史小说。
周晓秋
关键词:历史小说心理分析
施蛰存历史小说创作动机论被引量:1
2006年
施蛰存是中国现代心理分析型历史小说的开创者,与大多数现代作者不同,他创作历史小说的动机在意识层面是为了开辟一条创作的新蹊径,在无意识层面则是其压抑在无意识领域中的创伤性情感体验与本能欲望的升华,正是有意识动机与无意识动机的共同作用,激发并支持了施蛰存心理分析型历史小说的创作行为,这也正是其作品在当时历史小说创作中自成一家的内在动因。
周晓秋
关键词:历史小说施蜇存
论施蛰存历史小说叙事模式的生成
2012年
基于主体维度,施蛰存历史小说叙事模式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探究。就人格倾向来看,施蛰存具有孤独、退守等特质,在心理类型上属于内倾型人格,在叙事上倾向于叙述作为活动主体的人;就心理需要来看,施蛰存生长在基本需要相对满足的环境,自我实现在当时成为意识中心。在创作上,意图开辟一条新路径;就个人经验来看,施蛰存通过作品翻译,掌握了西方现代心理分析创作的方法,并将它运用于实践,创作出迥异于传统历史小说的叙事文本。
周晓秋
关键词:历史小说叙事模式
英国经验论哲学中的想象概念被引量:3
2008年
想象是文艺学中的重要术语,在其发展之初深受英国经验论哲学之推动;本文由经验论的代表霍布士、洛克和休谟的相关论述入手,具体分析想象概念在历史发展中其含义的演变状况及其理论地位的提升;从感觉的遗留物、记忆的等同物中分离出来,成为具有主动综合观念之功能的重要的认为能力;这不但为人类知识的形成奠定坚实的经验基础,且为想象概念本身的发展注入深厚的理论内涵。
周晓秋刘敏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