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短缩
  • 1篇肢体
  • 1篇肢体短缩
  • 1篇制作方法
  • 1篇少年
  • 1篇青少年
  • 1篇缺损
  • 1篇后凸
  • 1篇后凸畸形
  • 1篇畸形
  • 1篇脊柱
  • 1篇脊柱后凸
  • 1篇脊柱后凸畸形
  • 1篇矫形
  • 1篇矫形器
  • 1篇骨缺损
  • 1篇骨重
  • 1篇股骨

机构

  • 3篇中国康复研究...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博爱医院

作者

  • 3篇崔起何
  • 1篇田罡
  • 1篇王安庆
  • 1篇王青
  • 1篇王林
  • 1篇姜涛
  • 1篇曹学军
  • 1篇姚申思

传媒

  • 1篇中国康复理论...
  • 1篇现代康复
  • 1篇中国康复医学...

年份

  • 1篇2009
  • 1篇2002
  • 1篇1998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三种类型的截瘫步行矫形器的临床应用及其性能初探
目的目前在我国临床康复中开始使用了三种类型截瘫步行器,即美国RGO,英国ARGO和德国Walkabout。截瘫矫形器的设计原理都是通过特殊力学的结构将重心及身体的移动转化为带动下肢的向前移动,从而实现整个身体向前运动。方...
汪波张晓玉崔起何邓小倩
文献传递
青少年脊柱后凸轻质矫形器
1998年
引言当今,青少年脊柱后凸畸形的治疗主要包括:功能锻炼,减少负重,配带支具或石膏固定,各种牵引和手术矫正[1]。在我国由于假肢矫形器制做技术水平落后,且社区服务尚不完善,所以,手术和石膏固定矫正成为在我国大陆范围内矫治青少年脊柱后凸畸形的主要形式,极少...
王青崔起何
关键词:青少年脊柱后凸畸形制作方法
股骨重度骨缺损、肢体短缩患者行走功能矫形器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研究股骨重度骨缺损、肢体短缩患者矫形器的设计制作方法、生物力学作用、实用性以及对患者平衡、行走功能及步态的影响。方法针对6例股骨重度骨缺损、肢体短缩患者设计制作矫形器,制作过程共经历4个阶段,最终制成假脚型坐骨承重矫形器,进而分析矫形器的生物力学作用、实用性,并评价患者的平衡、行走能力和步态。结果假脚型坐骨承重矫形器符合生物力学原理,实现患者不拄拐行走,患者穿戴矫形器后能量消耗比拄拐时小,平衡功能有明显改善,步行距离参数接近正常。结论假脚型坐骨承重矫形器可帮助股骨重度骨缺损、肢体短缩患者实现独立行走,有推广意义。
姚申思曹学军王林田罡姜涛崔起何王安庆
关键词:股骨骨缺损肢体短缩矫形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