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农业科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2篇挥发性
  • 2篇挥发性成分
  • 1篇大型仪器
  • 1篇顶空进样
  • 1篇玉兰
  • 1篇玉兰花
  • 1篇欧李
  • 1篇葡萄
  • 1篇气质联用
  • 1篇气质联用技术
  • 1篇前处理技术
  • 1篇香气
  • 1篇香气成分
  • 1篇响应面
  • 1篇响应面法
  • 1篇联用技术
  • 1篇玫瑰
  • 1篇玫瑰香
  • 1篇玫瑰香葡萄
  • 1篇进样

机构

  • 4篇河北科技师范...
  • 4篇秦皇岛出入境...

作者

  • 4篇李晓颍
  • 4篇曹翠玲
  • 2篇刘建珍
  • 1篇张京政
  • 1篇潘玉霞
  • 1篇徐宁伟
  • 1篇王子华
  • 1篇齐永顺
  • 1篇井立军
  • 1篇张立彬

传媒

  • 1篇河北果树
  • 1篇中国果树
  • 1篇实验室科学
  • 1篇食品科学技术...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高校大型仪器设备的开放共享管理与探索被引量:26
2019年
大型仪器设备是高校开展教学与科研的物质基础,构建并完善大型仪器开放共享平台是高校整合优质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对外开放与服务社会的重要途径。结合工作实践,对当前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中存在的利用率不高、管理体制不尽完善、运行水平较低等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推动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管理工作的主要对策。针对高校大型仪器设备管理和共享中现存的问题,认为高校应从设备购置论证、运行管理体制、开放共享基金、绩效评价体系、队伍建设等方面入手,进一步提高大型仪器设备利用率,探索开放共享途径,充分发挥大型仪器设备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以及社会服务方面的重要作用。
李晓颍曹翠玲王海静徐宁伟
关键词:高校大型仪器开放共享
‘玫瑰香’葡萄挥发性成分的固相微萃取法优化与分析被引量:3
2018年
采用响应面法结合单因素试验,对‘玫瑰香’葡萄挥发性成分的固相微萃取最佳测定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结合实际情况将各因素最佳条件调整为取样量4 g、平衡时间35 min、萃取时间40 min、萃取温度56℃,该条件下测得的挥发物种类为40种,总峰面积为5.23×107,与模型预测结果符合程度高。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玫瑰香’葡萄挥发性成分进行检测,结合NIST11谱库检索系统与自动质谱解卷积鉴定系统(AMDIS)对结果进行分析,在累计检出挥发物中已鉴定物质占总挥发物含量的70.84%,其中芳樟醇含量最高,占挥发物总量的23.26%,是‘玫瑰香’葡萄主要挥发性成分;陣烷烃外,其他物质多数具有特定香气,起致香作用,幵具有一定程度的应用价值。通过对‘玫瑰香’葡萄挥发性成分提取条件的优化以及成分分析,深入了解了‘玫瑰香’葡萄挥发性成分,对产品品质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具有一定意义。
李晓颍李燕杰郭倩倩曹翠玲张京政齐永顺
关键词:葡萄挥发性成分响应面法
欧李香气成分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7年
综述欧李香气成分研究常见的前处理技术及其应用,总结欧李主要香气成分组成,对不同方法所测得的香气成分进行对比,并对今后高值欧李产品的发展趋势提出展望。
李晓颍曹翠玲武军凯刘建珍张立彬
关键词:欧李香气成分前处理技术
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两种玉兰花挥发性成分被引量:14
2017年
采用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了白玉兰花和紫玉兰花挥发性成分,结合自动解卷积鉴定系统软件和NIST11质谱数据库,分别鉴定出71种和56种挥发物。其中,41种挥发物为两者共有,分别占挥发物总量的99.25%和96.45%,表明2种玉兰挥发性成分具有明显的一致性,而特有挥发性化合物分别为30种和15种。两种玉兰花挥发性成分均以萜类为主,分别为59种和43种,分别占93.28%和89.19%,属单萜、倍半萜及其含氧衍生物,其中质量分数大于2%且为两种玉兰所共有的9种挥发物分别为β-月桂烯(7.45%,19.04%)、β-蒎烯(18.07%,16.50%)、α-蒎烯(11.38%,16.01%)、桉叶油素(18.09%,14.58%)、邻伞花烃(5.08%,6.55%)、d-柠檬烯(5.14%,5.71%)、γ-松油烯(6.83%,3.19%)、香桧烯(14.06%,2.57%)、α-松油烯(5.10%,2.50%),含量差别较为明显。从挥发物总量来看,白玉兰花接近紫玉兰花的8倍,具有显著差别。
李晓颍曹翠玲武军凯刘建珍潘玉霞井立军王子华
关键词:玉兰花挥发性成分顶空进样气质联用技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