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娇 作品数:17 被引量:164 H指数:7 供职机构: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针刺合谷穴后前额叶脑功能血氧水平依赖信号与神经递质谷氨酸及谷氨酰胺复合物的关系 被引量:7 2021年 目的观察针刺右侧合谷穴时前额叶血氧水平依赖(BOLD)信号、较正后谷氨酸谷氨酰胺复合物(GLx+)浓度及其相关性。方法对76名健康受试者采集静息及刺激[手针及纤毛机械刺激针(纤毛针)]合谷穴时BOLD功能MRI(fMRI)及磁共振波谱(MRS)数据,分析BOLD信号定量值与Glx^(+)浓度的相关性。结果手针较纤毛针针刺激发更多负激活,以前额叶内侧皮层(mPFC)及前扣带回(ACC)为著。2组BOLD信号定量值差异和Glx^(+)浓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BOLD定量信号与Glx^(+)浓度均无明显相关(P均>0.05),刺激前后Glx^(+)浓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手针针刺合谷穴诱发边缘叶-旁边缘叶-新皮层网络负激活效应,手针和纤毛针刺激前后Glx^(+)浓度多无明显变化;BOLD信号定量值与Glx^(+)浓度无明显相关。 赵彦萍 陈媛媛 方继良 洪洋 王寅 王珺 许可 李小娇 孙黎 陈丽梅 张国雷 罗萍 王智关键词:血氧水平依赖 磁共振波谱 谷氨酰胺 针刺 迷走神经刺激术治疗难治性抑郁症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020年 十余年来,迷走神经刺激术主要是经手术埋置电极于颈部的侵入性刺激技术,新近出现了无创的经皮耳迷走神经刺激方法。在治疗难治性抑郁症、普通抑郁症的临床研究中,迷走神经刺激术作为辅助或独立使用的物理治疗方法,显示出了较好的抗抑郁效应。本文拟对迷走神经刺激术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综述。 许可 李小娇 方继良 许凤全 余学 肖雪关键词:难治性抑郁症 经皮耳穴迷走神经刺激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脑机制fMRI研究 被引量:22 2021年 目的:探索经皮耳穴迷走神经刺激(taVNS)治疗难治性抑郁症(TRD)的脑功能网络机制。方法:28例TRD患者均给予8周taVNS耳甲部治疗,采集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HAMD-17)量表评分和fMRI静息态脑功能磁共振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4例患者完成了临床研究,其中23例完成脑fMRI试验。患者治疗后HAMD-17评分降低(P<0.01),平均减分率为66.95%,其中11例痊愈,7例显著进步,5例进步,1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5.83%。8周治疗后,TRD患者的右侧岛叶、壳核的低频振幅(ALFF)和局部一致性(ReHo)值,前扣带回、右侧尾状核、右侧丘脑ReHo值,右侧岛叶与左侧额上回、额中回静息态功能连接(rs-FC)值均低于治疗前(P<0.05)。TRD患者治疗前后ALFF差异脑区与HAMD-17减分率无相关关系。右侧岛叶ReHo差值与HAMD-17减分率呈显著负相关(P=0.001,r=-0.633);右侧岛叶与左侧额上回的rs-FC差值与HAMD-17减分率呈显著负相关(P=0.012,r=-0.512)。结论:右脑岛-左额上回功能变化可能是taVNS治疗TRD的脑网络机制,taVNS还对基底节及边缘叶脑区产生了效应。 陈丽梅 李小娇 许可 郭春蕾 张国雷 韩铭 王智 荣培晶 何家恺 孙继飞 许凤全 王红星 方继良关键词:难治性抑郁症 基底节 迷走神经刺激术治疗难治性抑郁症脑影像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018年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精神疾病。据统计,临床上只有不足40%的患者在首次接受抗抑郁药治疗后可缓解,约35%的患者对治疗缺乏反应,成为难治性抑郁症(treatmentresistant depression,TRD)。在TRD常用的几种非药物治疗中,电休克疗法的效果较好,但复发率高、可能引起认知功能损伤;深部脑刺激因需手术而应用受限. 李小娇 方继良关键词:迷走神经 抑郁症 脑功能 耳电针治疗难治性抑郁症增效效应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2 2019年 目的耳甲电针已被证明类似迷走神经刺激(Vagus Nerve Stimulation,VNS),治疗抑郁症有效,本研究探讨耳甲电针治疗难治性抑郁症(Treatment Resistant Depression,TRD)的临床效应。方法通过门诊及广告招募到23例TRD患者,采用耳迷走神经刺激仪(SDZ-IIB,华佗牌)刺激患者双侧耳甲区进行治疗,每天早晚各1次,每次30 min,共2次,原基础药物治疗保持不变。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2、4、8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17)、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14)、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冗思反应量表(Rumination Response Scale,RRS)等6个临床心理量表评定临床疗效。结果除脱落3例外,大部分患者治疗2、4、8周后,症状逐渐减轻,HAMD、HAMA、SDS、SAS量表评分减分率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01),HAMD平均减分率分别为43.77%、61.74%、74.83%,临床痊愈9例(9/20),8例显著进步,2例进步,1例无效,总反应率为95.0%。治疗8周后RRS、PSQI量表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显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05)。结论耳电针对TRD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许可 李小娇 方继良 陈丽梅 高德强 洪洋 许凤全 王红星关键词:难治性抑郁症 耳甲部电针治疗药物难治性抑郁症疗效观察及其静息态fMRI脑机制初探 被引量:17 2020年 目的观察耳电针治疗药物难治性抑郁症(treatment-resistant depression,TRD)临床疗效,探索其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 state functional MRI,rs-fMRI)脑机制。材料与方法招募20例TRD患者,采用耳电针治疗8周,于治疗前(第0周)及治疗后(第8周)用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估抗抑郁疗效;并参加rs-fMRI扫描,以双侧前扣带回喙部(rostral 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rACC)作为种子点,比较治疗前后静息态脑功能连接(resting state functional connectivity,rs-FC)变化,进一步分析HAMD-17评分差值与FC变化相关性,探讨其脑机制。结果17例TRD患者完成临床研究。治疗前后HAMD-17评分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9例TRD患者完成脑机制研究。右侧rACC-左侧楔前叶/左侧中央后回FC增强,左侧rACC-左侧舌状回/左侧楔前叶/左侧中央后回FC增强;左侧rACC-右侧楔前叶FC降低。左侧rACC-左侧舌状回的增强FC与HAMD-17积分差值呈显著正秩相关(r=0.840,P=0.005)。结论耳甲部电针治疗药物难治性抑郁症有效,其脑机制可能与调节rACC与脑默认模式网络重要脑区楔前叶及联合皮层舌状回FC有关。 李小娇 许可 方继良 洪洋 陈丽梅 高德强 张磊 许凤全 王红星关键词:耳甲 电针 抑郁症 功能磁共振成像 基于独立成分分析探索经皮耳迷走神经刺激对难治性抑郁症视觉网络的即刻调节效应 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基于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s-fMRI),通过独立成分分析(ICA)方法观察难治性抑郁症(TRD)与健康人视觉网络的差异,探索经皮耳迷走神经刺激(taVNS)对TRD患者视觉网络功能的即刻调节效应。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0月就诊于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心身医学科的40例TRD患者作为TRD组,经广告招募年龄、性别匹配的40名健康者作为健康组。TRD组在taVNS治疗即刻前后行rs-fMRI扫描,健康组仅进行基线期rs-fMRI扫描。对TRD组和健康组进行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利用ICA方法获得属于视觉网络的静息态网络(RSN),分析TRD组与健康组视觉网络的差异脑区,将差异脑区与临床量表进行偏相关性分析,并对TRD组治疗前后的视觉网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健康组比较,TRD组在左侧梭状回(t=4.005,P<0.005)、左侧舌回(t=4.465,P<0.005)的功能连接(FC)值升高,左侧梭状回的FC值与SDS评分呈负相关(r=-0.424,P<0.05),左侧舌回的FC值与HAMD-17评分呈正相关(r=0.348,P<0.05)。taVNS治疗后,TRD组左侧梭状回FC值显著降低(t=-4.828,P<0.005)。结论TRD患者视觉网络的内部FC存在异常,可能是其重要的神经病理机制,且taVNS可对TRD患者异常的视觉网络脑区内部FC进行调节,这可能是taVNS调节TRD临床症状的脑效应基础。 罗屹 陈丽梅 孙继飞 郭春蕾 李小娇 马跃 高山山 陈庆燕 刘勇 方继良关键词:难治性抑郁症 基于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探讨耳甲电针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即刻脑效应机制 被引量:7 2022年 目的:运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rs-fMRI),观察耳甲电针(ta V NS)治疗难治性抑郁症(TRD)的即刻脑效应。方法:纳入30例TRD患者及30例健康者,TRD组采用taVNS治疗30 min,并于治疗前后行rs-fMRI扫描,健康组仅纳入时行rs-fMRI扫描。分析基线期TRD组与健康组局部一致性(ReHo)有统计学差异的脑区,并以差异脑区为感兴趣区(ROI)分析TRD组即刻治疗前后的全脑功能连接(FC)变化。结果:与健康组比较,治疗前TRD组在左侧壳核/左侧杏仁核(t=4.36,P<0.005)、左侧直回/左侧前扣带回(t=4.77,P<0.005)升高,在右侧尾状核(t=-4.45,P<0.005)、左侧距状沟(t=-6.92,P<0.005)、左侧楔前叶/左侧中央旁小叶(t=-4.09,P<0.005)、右侧颞中回(t=-4.79,P<0.005)及左侧小脑蚓部2区(t=-5.54,P<0.005)减低。以右侧尾状核为ROI进行全脑FC分析,与健康组比较,治疗前TRD组在左侧楔前叶/右侧楔前叶(t=4.33,P<0.005)、左侧枕中回(t=3.66,P<0.005)的FC增强。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TRD组左侧楔前叶/右侧楔前叶(t=-3.21,P<0.005)、左侧枕上回(t=-5.11,P<0.005)的FC减低。结论:TRD患者存在默认网络等脑区功能活动异常,且与“边缘系统-皮层-纹状体-苍白球-丘脑”神经解剖环路异常相关;taVNS具有调制尾状核-默认网络及视觉加工网络部分脑区功能活动的作用,这可能是其治疗TRD潜在的脑效应机制。 孙继飞 陈丽梅 何家恺 王智 郭春蕾 李小娇 许可 马跃 罗屹 许凤全 方继良关键词:难治性抑郁症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 耳甲电针治疗复发性抑郁症即刻脑效应的fMRI初步研究 被引量:6 2022年 目的:观察耳甲电针[经皮耳迷走神经刺激术(taVNS)]对复发性抑郁症患者静息态fMRI脑功能活动的即刻调节作用。方法:收集30例复发性抑郁症患者(患者组)及30例健康者(健康组),2组性别、年龄及受教育程度相匹配。患者组采用taVNS治疗30 min,并于治疗前后行静息态fMRI扫描;健康组仅行一次静息态fMRI扫描。观察比较2组全脑范围内的低频振荡振幅(ALFF)差异,以及taVNS治疗前后患者全脑范围内ALFF值的变化。结果:与健康组相比,患者组左侧内侧额上回/左侧内侧眶部额上回、右侧角回/右侧枕中回ALFF值升高,双侧中央前回、左侧楔前叶/左侧旁中央小叶ALFF值减低。患者组即刻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右侧中央前回、左侧旁中央小叶/左侧楔前叶ALFF值升高,左侧前扣带回/左侧内侧眶部额上回、左侧枕中回/左侧角回ALFF值减低。结论:复发性抑郁症患者存在默认网络、视觉加工脑区及体感运动脑区脑功能异常,taVNS对以上大部分脑区有即刻调节作用,这可能是其治疗复发性抑郁症潜在的脑网络机制。 孙继飞 何家恺 陈丽梅 王智 郭春蕾 马跃 罗屹 李小娇 许可 刘勇 方继良关键词:电针 抑郁症 默认网络 基于磁共振波谱研究针刺合谷穴对健康人前额叶代谢物影响的性别差异 2023年 目的应用磁共振波谱研究针刺合谷穴对健康人前额代谢物浓度影响的性别差异。方法纳入68例健康受试者,其中男19例,女49例。毫针或纤毛针刺激右侧合谷穴,分别采集刺激前及刺激时磁共振波谱数据,分析不同性别刺激前和刺激时肌醇(inositol,Ins)、总胆碱(total choline,tCho)、N-乙酰天门冬氨酸(N-acetyl-aspartate,NAA)、总乙酰天冬氨酸(total N-acetyl-aspartate,tNAA)、总肌酸(total creatine,tCr)浓度变化。结果不同性别刺激前和刺激时,毫针和纤毛针Ins^(+)、tCho^(+)、NAA^(+)、tNAA^(+)、tCr^(+)浓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毫针和纤毛针刺激前,不同性别Ins^(+)、NAA^(+)、tNAA^(+)、tCr^(+)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毫针刺激前,男性tCho^(+)浓度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纤毛针刺激前,男性tCho^(+)浓度略高于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毫针和纤毛针刺激时Ins^(+)、tCho^(+)、NAA^(+)、tNAA^(+)、tCr^(+)浓度与刺激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毫针刺激时Ins^(+)浓度较刺激前降低(P<0.05);女性纤毛针刺激时NAA^(+)浓度较刺激前降低(P<0.05);女性毫针和纤毛针刺激时tNAA^(+)浓度较刺激前升高(P<0.05)。结论健康人大脑前额叶代谢物浓度存在性别差异,针刺能引起健康女性大脑前额叶代谢物浓度变化。 赵彦萍 陈媛媛 王寅 李小娇 张国雷 洪洋 罗萍 方继良关键词:磁共振波谱 N-乙酰天门冬氨酸 肌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