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海龙

作品数:4 被引量:18H指数:3
供职机构: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北京市财政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甘蓝
  • 2篇结球
  • 2篇结球甘蓝
  • 1篇性状
  • 1篇遗传连锁图
  • 1篇遗传连锁图谱
  • 1篇遗传图
  • 1篇遗传图谱构建
  • 1篇原生质
  • 1篇原生质体
  • 1篇原生质体制备
  • 1篇杂种
  • 1篇杂种优势
  • 1篇杂种优势分析
  • 1篇正交
  • 1篇正交设计
  • 1篇质体
  • 1篇配合力
  • 1篇染色体
  • 1篇人工染色体

机构

  • 4篇北京市农林科...
  • 2篇甘肃农业大学
  • 1篇河北农业大学
  • 1篇河西学院
  • 1篇沈阳农业大学

作者

  • 4篇康俊根
  • 4篇李海龙
  • 1篇冀瑞琴
  • 1篇孙超
  • 1篇田多成
  • 1篇邢苗苗
  • 1篇姚丽君

传媒

  • 2篇华北农学报
  • 1篇甘肃农业大学...
  • 1篇分子植物育种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4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结球甘蓝高密度遗传图谱构建及抽薹时间相关QTL定位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未熟抽薹是早春结球甘蓝产量损失的原因之一,为了进一步明确甘蓝抽薹性状的遗传基础.【方法】以易抽薹、晚熟、不结球的‘R_4P_1’为父本和晚抽薹、早熟、圆球的‘R_2P_2’为母本构建了126个重组自交系群体F7-8,从1 230个分子标记中筛选出408个多态性分子标记,并对控制甘蓝抽薹性状的QTL进行标记定位.【结果】387个分子标记定位到9个连锁群中,覆盖长度838cM,标记间平均图距2.2cM;在第8染色体上定位到1个与抽薹时间相关的QTL(qbt-2-2),其贡献率为9.1%,加性效应为-1.23,分子标记为CB10139.【结论】本研究构建的遗传图谱标记数量多,平均密度大,准确性高,标记CB10139可用于晚抽薹资源的筛选及耐抽薹甘蓝品种培育.
陈登辉李海龙田多成孙超颉建明康俊根
关键词:结球甘蓝重组自交系遗传连锁图谱QTL定位
甘蓝基因组细菌人工染色体文库的构建被引量:1
2014年
细菌人工染色体(BAC)文库是克隆甘蓝抗病优质重要基因的基础,以抗枯萎病、富含硫代葡萄糖苷的结球甘蓝自交系R4P1为材料,美国Epicentre公司的CopyControlTMpCC1BACTM为载体,构建了甘蓝细菌人工染色体文库。该文库有73 344个克隆,插入片段平均大小约97 kb,空载率<3%,覆盖甘蓝基因组约10.9倍,筛选到甘蓝任一基因的概率为99.99%,这些结果表明,构建的文库质量较好,可用于后续分析。构建的甘蓝BAC文库不仅可用于枯萎病基因的克隆,而且为克隆其他重要的功能基因及基因组学等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邢苗苗田多成李海龙姚丽君冀瑞琴康俊根
关键词:甘蓝细菌人工染色体文库克隆
结球甘蓝产量性状的配合力与杂种优势分析被引量:4
2021年
结球甘蓝全株重和叶球重是其产量性状的重要构成因素。研究其配合力和杂种优势表现,对甘蓝杂交育种和创制高产结球甘蓝杂交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6×7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对结球甘蓝产量性状的配合力效应和F_(1)代杂种优势表现进行了分析,并基于SSR标记对13个亲本进行了聚类分析和遗传距离计算。结果表明,亲本880014、739和12119的产量性状一般配合力效应好,可作为优良的亲本材料。产量性状特殊配合力效应值高的组合为15109×01-20、12119×01-20、1602×13127和15109×739;产量性状杂种优势好的组合是1344×99011、1344×739、15109×739和12119×01-20。综上,15109×739和12119×01-20是具有增产潜力的优良组合。在中等遗传距离条件下,杂交组合产量性状特殊配合力好,杂种优势强。
陈森钟雄辉李海龙陈登辉王飞康俊根陈修斌
关键词:结球甘蓝产量性状配合力杂种优势
甘蓝原生质体制备体系优化及瞬时转化体系的建立被引量:8
2020年
为研究甘露醇浓度、酶解时间、离心力大小和不同外植体对原生质体产量和活力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方案对甘蓝原生质体制备体系进行了优化,并建立了甘蓝原生质体的瞬时转化体系,同时利用该体系对甘蓝CRISPR/Cas9基因编辑系统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以下胚轴为材料,酶液组成为1%纤维素酶+0.5%离析酶+0.6 mol/L甘露醇+10 mmol/L MES+1 mmol/L CaCl2+0.1%BSA+5 mmol/Lβ-巯基乙醇,26℃,60 r/min,黑暗酶解6 h后,用2 115 r/min离心5 min收集细胞,可获得高质量的原生质体,原生质体产量约为3.0×106个/g,活力约为90.9%;另外,在20%PEG4000介导下,将带有绿色荧光蛋白的载体(PYBA 1132)分别转入从甘蓝下胚轴、子叶、叶球分离获得的原生质体中,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GFP绿色荧光信号,转化效率分别为43%,35%,19%,表明下胚轴分离获得的原生质体最适于瞬时转化。同时以下胚轴分离获得的原生质体为受体,分别转化线粒体特异表达载体COX和质体特异表达载体969,也观察到了荧光信号,成功建立了甘蓝原生质体瞬时转化体系,为甘蓝功能基因定位与功能分析提供了技术平台。最后,利用该体系对CRISPR/Cas9基因编辑载体(PBSE401-BoPDS)中sgRNA的靶向编辑能力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靶点1和靶点2附近的序列中有碱基替换和插入,表明该体系能够应用于甘蓝瞬时基因编辑,为甘蓝基因功能研究以及新种质的创制建立了重要的技术平台。
王飞钟雄辉陈登辉李海龙康俊根颉建明
关键词:甘蓝原生质体正交设计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