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天文地球
  • 3篇水利工程

主题

  • 3篇黄河
  • 2篇输沙
  • 2篇黄河内蒙古段
  • 1篇山东河段
  • 1篇输沙能力
  • 1篇输沙效率
  • 1篇径级
  • 1篇黄河山东段
  • 1篇假潮
  • 1篇河段
  • 1篇不同粒径

机构

  • 3篇水利部黄河水...
  • 1篇黄河水利委员...

作者

  • 3篇杨峰
  • 2篇李学春
  • 2篇李瑞
  • 1篇孙佳秀
  • 1篇单玉兰
  • 1篇阎永新
  • 1篇王德忠

传媒

  • 3篇人民黄河

年份

  • 2篇2015
  • 1篇2010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黄河山东段“假潮”现象及其测报整方法
2010年
为提高低水期水文测报和资料整编成果的精度,对黄河山东段"假潮"现象的发生条件和演变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假潮"是客观存在的一种特殊水情,其演进过程与洪水既有相同也有不同;"假潮"对于水文测报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水位观测困难、水情拍报难度大等方面;应通过改进测验设备、改变测验和整编方法等手段来提高"假潮"期间水文测报整成果的质量。
王德忠阎永新单玉兰孙佳秀杨峰
关键词:假潮山东河段黄河
黄河内蒙古段不同粒径泥沙输移能力变化分析被引量:4
2015年
泥沙输移的效果不仅受水流和边界条件的影响,同时也取决于泥沙自身的特征,包括泥沙数量的多少和泥沙粒径的分布特征.以黄河内蒙古段1958-2013 年实测水文资料为依据,分别将巴彦高勒和头道拐断面作为内蒙古段上下游控制断面,将泥沙分为小于0. 010 mm、0. 010 ~0. 025 mm、0. 025 ~0. 050 mm、0. 050 ~0. 100 mm 及大于0. 100 mm 5 个粒径组,探讨了各粒径级泥沙在不同时期的输移能力.结果表明:①历年洪水过程中分组沙与全沙呈较好的正相关关系,粒径级0. 025 ~0. 050 mm 的泥沙输移对全沙的贡献最大,粗沙次之,贡献最小的为细沙;②水力条件改变时,巴彦高勒断面的河床冲淤调整较下游头道拐断面表现得更为明显,特别是在粒径小于0. 010 mm 的细沙输移能力变化方面,不过随着来水在年际间和年内趋于平均,细沙的输移变化也愈发均匀.
李学春杨峰李瑞
关键词:输沙能力黄河
黄河内蒙古段不同流量过程输沙效率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选定黄河内蒙古段1958—2013年体现年际间的丰枯变化和年内的季节性变化特征的94场次流量过程,以排沙比和淤积比为主要指标,分析了不同时期各级流量过程的输沙效率。结果表明:对于平均流量小于1 000 m3/s的流量过程,流量与含沙量的变化均对输沙效率具有比较显著的影响,即排沙比随着流量的增加而增大,随着含沙量的增大而减小。不同流量过程中泥沙组成的变化将导致各级粒径泥沙的输移分配比例有所不同,细沙流量过程水流的输沙能力主要表现在对粗沙的输移上,而粗沙流量过程水流的输沙能力主要表现在对细沙的输移上。
李学春杨峰李瑞
关键词:输沙效率黄河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