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章骏杰

章骏杰

作品数:2 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篇东延
  • 1篇断裂带
  • 1篇石榴子石
  • 1篇土壤
  • 1篇组构
  • 1篇组构特征
  • 1篇显微构造
  • 1篇显微构造特征
  • 1篇裂带
  • 1篇环境意义
  • 1篇黄土
  • 1篇古环境
  • 1篇古环境意义
  • 1篇古土壤
  • 1篇北麓
  • 1篇变质
  • 1篇磁组构
  • 1篇磁组构特征
  • 1篇大别山北麓

机构

  • 2篇合肥工业大学
  • 1篇安徽建筑工业...
  • 1篇滑铁卢大学

作者

  • 2篇宋传中
  • 2篇任升莲
  • 2篇张浩然
  • 2篇章骏杰
  • 1篇李加好
  • 1篇涂文传
  • 1篇张妍
  • 1篇张欢
  • 1篇林寿发
  • 1篇张华

传媒

  • 2篇地质论评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1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大别山北麓竹竿河黄土—古土壤的磁组构特征及其古环境意义被引量:2
2012年
大别山北麓竹竿河黄土—古土壤样品的磁组构特征显示,研究剖面0~1480cm层段的平均Pj、F值小于1.02,而底部Pj、F大于1.02。F—L、Pj—q组合关系图反映磁化率椭球体为压扁状,磁面理较磁线理发育。磁化率椭球体主轴方位显示0~1480cm层段样品的椭球体轴向分布分散,长轴的倾角大于60°,短轴的倾角小于15°,而底部的分布聚集,长轴的倾角一般小于10°,短轴的倾角大于80°,上述特征综合揭示了0~1480cm层段属于典型风成沉积而底部属于典型水成沉积。磁化率椭球体最大主轴的偏角暗示风成沉积的主导风向为NW—SE方向,而水成沉积的古流向为SW—NE方向,与现代竹竿河水系的方向基本一致。磁化率各向异性最大轴方向的优选方向可能与大别山抬升等构造运动有关。
张华宋传中张妍章骏杰张浩然任升莲
关键词:磁组构
桐柏山商丹断裂带东延段石榴云母片岩中石榴子石显微构造特征及变质—变形环境分析被引量:10
2011年
韧性剪切带上岩石变质—变形条件的研究是探讨造山带造山过程及造山机制的重要环节。岩石中矿物显微、超微构造特征是造山带形成环境的真实体现,是造山带变形研究的基础。本文通过对商丹断裂带(即商南—丹凤断裂带)东延段桐柏山地区石榴云母片岩中石榴子石的位错特征及动态重结晶型式等显微构造特征,分析研究石榴子石塑性变形方式、变形机制及形成环境。该石榴子石的位错主要是自由位错、位错壁,位错运动以滑移为主,滑移面为1/2<111>{110}和<100>{001}。石榴子石的动态重结晶是由于晶体边界的亚晶粒生长和边界迁移而形成。用石榴子石—白云母地质温度计计算得出其形成温度为562~617℃,白云母中的压力计计算出的压力为0.77~1.02GPa。石榴子石的自由位错密度平均值为ρ=6.14×108/cm2,差异应力是0.51GPa,应变速率为0.497536nm/s。通过系统分析认为其位错特点与构造带的形成发展有关,早期经受了中级区域变质作用,随着造山作用导致的剪切带形成,该岩石经历了较强的应力作用,其中的石榴子石形成了高密度位错和亚晶粒,最后在相对低应力的热驰豫阶段产生重结晶,导致石榴子石产生塑性变形。
任升莲宋传中林寿发张浩然李加好涂文传张欢章骏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