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琳琳
- 作品数:3 被引量:14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天文地球更多>>
- 2011年春夏季黄、东海浮游植物粒级结构被引量:12
- 2012年
- 通过2011年4月和8月利用"科学三号"考察船在黄、东海海域开展的春、夏季综合调查,研究了黄、东海浮游植物粒级结构的分布格局及其时空变动规律,探讨重要环境因子的变动对浮游植物粒级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春季表层水体中小型、微型和微微型粒级叶绿素a浓度的范围分别为0—4.36、0.02—2.27、0—2.66mg/m3,平均叶绿素a的浓度分别为0.56、0.31和0.14mg/m3,对叶绿素a总量的贡献率分别为55.4%、30.8%和13.8%。夏季表层由大至小3个粒级浮游植物叶绿素a浓度范围分别为:0—6.78、0—2.59、0—0.86mg/m3,平均叶绿素a含量依次为0.50、0.24和0.07mg/m3,对叶绿素a总量的贡献率分别为61.8%、30.1%和8.1%。春季小型浮游植物叶绿素a浓度的垂直分布较为均匀,微型和微微型浮游植物浓度随深度增加呈现逐渐下降趋势。夏季叶绿素a浓度出现明显分层现象,10m层以上小型和微型浮游植物浓度较高,10m层之下浓度迅速降低。微微型浮游植物浓度在不同水层都保持较低水平。受黄、东海不同季节水团影响而引起的温、盐以及营养盐分布格局的变化是影响黄、东海浮游植物粒级结构组成的重要因素。
- 孙晓霞任琳琳郑珊文斐赵永芳孙松
- 几种常见保存方法对浮游动物生物量的影响
- 2014年
- 5%的甲醛,-20°C冰冻和液氮是常见的浮游动物保存方法。本文以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和强壮箭虫(Sagitta crassa)为研究对象,以湿重、干重和碳、氮含量为生物量指标,研究了上述几种保存方法对浮游动物生物量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对于中华哲水蚤,湿重、干重、碳和氮含量,在用甲醛保存2个月后,分别下降为鲜重的81.03%、14.20%、7.02%和1.13%;冰冻保存2个月后,分别下降为鲜重的66.56%、22.34%、10.30%和2.14%;液氮保存2个月后,分别下降为鲜重的91.85%、26.65%、11.25%和2.41%。对于强壮箭虫,湿重、干重、碳和氮含量,在用甲醛保存2个月后,分别变为鲜重的104%、9%、3.49%和0.69%;冰冻保存2个月后,分别下降为鲜重的73.15%、12.39%、4.82%和1.02%;液氮保存2个月后,分别下降为鲜重的70.72%、11.22%、5.23%和1.13%。在保存初期浮游动物的生物量变化较大,后趋于稳定。甲醛保存方法对浮游动物生物量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液氮,冰冻的影响最小。中华哲水蚤的生物量受各种保存方法的影响要小于强壮箭虫。
- 冯秋园孙晓霞任琳琳
- 关键词:生物量浮游动物中华哲水蚤甲醛溶液保存液
- 几种保存方法对中华哲水蚤和强壮箭虫体型的影响被引量:2
- 2014年
- 选取5%的甲醛,–20℃冰冻和液氮为保存方法,以中国近海的2种优势浮游动物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和强壮箭虫(Sagitta crassa)为研究对象,以体长、体宽和面积为体型参数,研究了上述几种保存方法在2个月的时间内对浮游动物体型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对于中华哲水蚤,甲醛保存2个月后,体长下降为原始体长的99.4%,体宽和面积都增加为107%;冰冻和液氮保存2个月后,体长分别增加为原始体长的101%和106.8%,体宽下降为90%和81.6%,面积下降为92.2%和88.8%。对于强壮箭虫,在甲醛、冰冻和液氮3种保存条件下,保存2个月后体长有所下降,分别为原始体长的92.8%,50.7%和48.4%。体宽和面积有所增加,体宽分别变为原始体宽的139.9%,159.4%和263.8%,面积分别变为原始面积的119%,97.8%和107%。综合分析发现,胶质类浮游动物在冰冻和液氮保存条件下,身体变形严重,因此用ZooScan测得的结果误差较大,相较而言,甲醛对胶质类浮游动物体型的影响较小;中华哲水蚤比强壮箭虫在各种保存条件下体型的变化要小;保存初期,浮游动物体型的变化幅度较大,后期趋于稳定;在3种保存条件下,中华哲水蚤和强壮箭虫体长的变化最稳定,其次是面积。对浮游动物的体型进行研究时,推荐使用甲醛保存条件下的体长或面积。
- 冯秋园孙晓霞任琳琳
- 关键词:浮游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