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冯迟

作品数:1 被引量:0H指数:0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篇突变
  • 1篇链霉菌
  • 1篇基因
  • 1篇基因簇
  • 1篇负调控
  • 1篇负调控因子
  • 1篇报告基因

机构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1篇谭华荣
  • 1篇田宇清
  • 1篇朱宇
  • 1篇冯迟

传媒

  • 1篇微生物学报

年份

  • 1篇2013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链霉菌负调控因子突变筛选系统的构建
2013年
【目的】构建用于阻遏链霉菌隐性次级代谢基因簇表达的负调控因子筛选的报告系统。【方法】通过"REDIRECT(Rapid Efficient Directed Recombination Time Saving)"技术结合链霉菌温和噬菌体BT1整合酶的体内位点特异性重组技术,对链霉菌中多基因进行无痕敲除。以链霉菌隐性次级代谢基因簇中受阻遏的启动子驱动链霉菌中保守的inoA构建报告质粒,针对阻遏次级代谢基因簇表达的负调控基因的突变进行检测,以验证报告系统的可行性。【结果】本研究首先通过对天蓝色链霉菌的肌醇从头合成途径关键酶基因inoA,及合成黄色聚酮类隐性抗生素(yellow cryptic polyketide,yCPK)的途径特异性负调控基因scbR2依次进行了无痕敲除,以构建进一步筛选所用的受体菌,再以scbR2阻遏的cpkO启动子控制inoA的表达构建了报告质粒pIJ8660::P cpkO::inoA。结果显示沉默的cpkO启动子在突变的受体菌中被激活并使inoA得到了表达,可以使inoA的光秃型突变表型在不添加肌醇的培养基上恢复到产孢的野生型表型。【结论】inoA可以作为新的链霉菌普遍适用的报告基因,可方便地通过表型变化的观察进行筛选,同时可针对性对负调控基因的突变进行检测,可应用于链霉菌隐性抗生素激活的研究。
朱宇冯迟谭华荣田宇清
关键词:链霉菌报告基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