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卫文

作品数:4 被引量:6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1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篇羽流
  • 1篇植物
  • 1篇植物群
  • 1篇植物群落
  • 1篇生态系统
  • 1篇生态系统影响
  • 1篇生态响应
  • 1篇群落
  • 1篇珠江口
  • 1篇微微型浮游植...
  • 1篇涡度
  • 1篇吸附法
  • 1篇吸收比
  • 1篇利用率
  • 1篇环境因子
  • 1篇固氮
  • 1篇固氮作用
  • 1篇光能
  • 1篇光能利用
  • 1篇光能利用率

机构

  • 4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惠州学院

作者

  • 4篇周卫文
  • 3篇李芊
  • 2篇董园
  • 1篇吴正超
  • 1篇岳维忠
  • 1篇王友绍
  • 1篇程皓
  • 1篇叶海彬
  • 1篇王艳君

传媒

  • 2篇热带海洋学报
  • 1篇海洋环境科学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0
  • 1篇201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一种红树林初级生产力光能利用率遥感估算方法及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红树林初级生产力光能利用率遥感估算方法及装置,涉及遥感数据利用技术领域,上述方法包括:获取光合有效辐射、光合有效辐射的吸收比、温度限制因子、波文比和最大光能利用率;根据所述光合有效辐射、所述光合有效辐射的...
叶海彬王友绍岳维忠程皓周卫文
珠江口羽流锋浮游植物群落对大气沉降的生态响应被引量:5
2020年
受季风强迫,珠江淡水羽在南海北部广泛形成羽流锋面,而浮游植物群落通常在羽流锋面具有较高的生物量。南海北部毗邻珠江三角洲,陆源输入的大气沉降对该海区生态系统影响显著。利用2019年3月珠江口西部的现场调查数据,结合羽流锋面浮游植物群落分布的空间差异与大气沉降影响下的浮游植物群落生态学,分析两者对南海北部陆架区浮游植物粒径群落以及微微型浮游植物的耦合影响。研究表明,羽流锋面滨侧以小型(Micro)浮游植物群落为主,锋面海侧以微微型(Pico)浮游植物群落为主,而锋面区浮游植物群落粒径分布较为均匀,且生物量高。锋面区域环境因子差异导致浮游植物群落分布呈现较大的空间差异。在锋面区域,浮游植物群落生长总体受氮限制,而聚球藻的生长则受磷限制。锋面区域浮游植物群落内部种群对营养盐的需求和响应有所差异。大气干、湿沉降的添加均能够促进不同粒径浮游植物群落的生长:在锋面滨侧和锋面海侧,小型浮游植物群落在添加气溶胶颗粒或雨水后比微型(Nano)和微微型浮游植物群落表现出更大的竞争优势,生长率最高;而锋面区域浮游植物群落表现出更强的适应性,小型、微型、微微型浮游植物群落的生长速率均增加且无显著差异。大气沉降颗粒的添加显著促进了锋面系统微微型真核浮游植物与锋面滨侧聚球藻的生长,在锋面区域以及锋面海侧则抑制了聚球藻和原绿球藻的生长。
周卫文李芊李芊刘子嘉帅义萍马梦真
关键词:微微型浮游植物大气沉降
固氮作用对黑潮上游区域生态系统影响的模拟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为了研究固氮作用对黑潮上游区域生态系统的影响, 建立了一个包含固氮生物在内的NPZD(nutrient,phytoplankton, zooplankton, detritus)生物模型, 初步模拟结果与观测结果相吻合.通过比较模型中有固氮生物和无固氮生物两种情况下, 黑潮上游区域生态系统各参量以及各级生产力的差异, 揭示了该区域固氮生物的季节性分布特征,阐明了固氮作用对海洋生态系统动力过程的重要影响.结果表明, 固氮生物由于水文和化学因素的影响, 主要出现在夏、秋季.固氮产生的新氮源使黑潮上游区域硝酸盐、铵盐、浮游动植物和大小碎屑的量都有明显增加.浮游植物的平均生长速率提高了大约64%, 初级生产力、再生生产力和新生产力分别增加了30%左右.在夏季50m 以浅水体, 固氮作用支持了50%-80%的新生产力, 是新生产力的主要贡献者; 而在50-200m 水体, 固氮作用支持了10%-50%的新生产力, 深层水的垂直混合带来的氮营养盐成为新生产力的主要贡献者.
王艳君董园陈寅超周卫文李芊
关键词:黑潮固氮生态系统
去吸附法测定珠江口颗粒附着细菌的丰度特征及其环境因子耦合研究
2020年
海洋颗粒有机碳(POC)的输出通量决定了生物泵的运作效率,海洋颗粒上附着细菌的丰度和活性影响POC向海洋内部的传输,对全球碳封存起关键作用。为了更准确地评估珠江口近岸浊度较大水域中颗粒附着细菌的丰度特征,本文在国内首次报道运用去吸附法对颗粒附着细菌进行直接测定,避免了间接测定中因总细菌计数不准确而可能产生的偏差,同时将该丰度特征与相关环境因子进行耦合研究。结果显示,珠江口3个站位均是2~20μm粒级颗粒上面的附着细菌丰度占优势,其中珠海香洲港码头水域的丰度最大(4.21×10^9 cells/L),接下来是中大码头(1.13×10^9 cells/L)和万山岛水域(0.27×10^9 cells/L)。颗粒附着细菌丰度最大的香洲港码头对应的Chl a含量相对较低,可能是由于河口再悬浮颗粒有机质支撑了细菌的生长。此外,珠江口水体营养盐的浓度和比例也影响着颗粒附着细菌的生长。
葛在名吴正超刘子嘉周卫文董园董园
关键词:丰度珠江口环境因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