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维红

作品数:17 被引量:101H指数:7
供职机构: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资金福建省科技厅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农业科学
  • 6篇生物学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野鸦椿
  • 5篇圆齿野鸦椿
  • 3篇施肥
  • 3篇基因
  • 2篇油茶
  • 2篇浙江红花油茶
  • 2篇植物
  • 2篇生长量
  • 2篇生物炭
  • 2篇亲缘
  • 2篇亲缘关系
  • 2篇香樟
  • 2篇开花
  • 2篇红花油茶
  • 2篇芳樟
  • 1篇蛋白
  • 1篇低产林
  • 1篇低产林改造
  • 1篇调控基因
  • 1篇动态特征

机构

  • 17篇福建农林大学
  • 1篇寿宁县林业局

作者

  • 17篇孙维红
  • 15篇邹双全
  • 5篇邹小兴
  • 3篇李朋飞
  • 3篇丁卉
  • 2篇兰思仁
  • 1篇彭东辉
  • 1篇梁文贤
  • 1篇郑茹萍

传媒

  • 4篇福建农林大学...
  • 2篇经济林研究
  • 2篇生物技术进展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植物资源与环...
  • 1篇园艺学报
  • 1篇中药材
  • 1篇亚热带农业研...
  • 1篇中南林业科技...
  • 1篇植物生理学报
  • 1篇植物科学学报
  • 1篇森林与环境学...

年份

  • 6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秋茄和桐花树 HDACs基因家族鉴定及特征分析被引量:1
2022年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s)能积极响应多种非生物胁迫,为了解红树植物秋茄(Kandelia candel)和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HDACs基因是否参与非生物胁迫,对秋茄和桐花树进行了HDACs全基因组鉴定和进化分析。结果表明,秋茄和桐花树中分别鉴定出13和11个HDACs家族成员,分为RPD3/HDA1、SIR2和HD2共3个亚家族,每个亚家族都具有相似的基因结构和保守的结构域。染色体定位分析发现,秋茄和桐花树HDACs进化均以纯化选择为主。启动子分析发现,秋茄和桐花树HDACs具有多种类型顺式作用元件,其中以激素和光响应相关的元件为主。对无规则卷曲占比高达65%的HD2亚家族进行序列比对发现,其序列N端都缺少保守五肽基序(MEFWG)保守区域,且多被酸性或碱性氨基酸包围。表达量分析结果表明,与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HD2亚家族聚类紧密的KcHDT2和AcoHDT1基因在根和果实中高表达,而HD2基因多是参与植物调控耐盐、缺氧及抗强光等胁迫过程的基因。综合分析可知,秋茄和桐花树HDACs家族成员在结构及功能上兼具保守性和特异性,HD2亚家族成员在响应非生物胁迫方面具有潜在功能。
肖琳乐易迅孙维红张培兰邹双全
关键词:红树植物秋茄桐花树组蛋白去乙酰化酶系统进化分析
施肥对圆齿野鸦椿生长及叶片三萜含量的影响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研究圆齿野鸦椿生长及叶片三萜含量与N、P、K施肥量之间的关系,提高肥料效率。方法:采用"3414"施肥方案对8年生圆齿野鸦椿进行施肥试验,测定其胸径、抽高和叶片三萜含量,分析其与施肥量的关系。结果:施用N、P、K肥对圆齿野鸦椿生长量具有显著影响。单因素施肥时,N、P、K施肥量分别为50 g/株、25 g/株和50 g/株时最有利于植株生长,最大胸径和最大抽高分别为0.41 cm和15.25 cm;回归分析得N、P、K配比施肥最佳施肥量为53.93 g/株、22.02 g/株、44.81 g/株,最大抽高为15.15 cm,胸径生长量和抽高规律基本一致;N肥和K肥对圆齿野鸦椿生长的影响之间存在显著交互作用。施用N、P、K肥对圆齿野鸦椿叶片三萜含量有一定的影响,N、P、K最佳施肥量分别为75 g/株、29.7 g/株、75 g/株;三种肥料相互存在交互作用,P、K交互作用显著。单因素施肥时,最佳N、P、K施肥量及相应三萜含量分别为47.89 g/株(8.29%)、24.34 g/株(8.07%)、47.36 g/株(8.00%)。结论:综合分析得最有利于圆齿野鸦椿生长及三萜积累的N、P、K施肥量分别为50 g/株、25 g/株、50 g/株。
丁卉黄福墩孙维红孙维红梁文贤李朋飞邹双全
关键词:圆齿野鸦椿施肥生长量
复合菌剂对樟树苗移栽生长及圃地土壤的影响被引量:8
2017年
为了研究复合菌剂对樟树苗移栽生长的影响,对樟树苗移栽进行了施用复合菌剂和未施用复合菌剂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施用复合菌剂后,移栽苗的成活率高于对照组30.0%;平均苗高高于对照组12.71%;移栽苗体内N、P、K、Na、Ca、Mg元素含量分别高于对照组28.81%、12.75%、12.04%、19.63%、16.86%、23.64%;可溶性糖、叶绿素、脯氨酸含量分别高于对照组8.85%、11.13%、10.45%;施用菌剂的土壤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分别比对照提高了29.11%、118.31%和11.79%,DOC、MBC含量明显提高,呼吸作用增强;研究结果说明复合菌剂可以提高土壤速效N、P、K含量,同时有益于樟树苗对营养元素的吸收及主要元素和重要化合物的积累,促进樟树苗移栽后的生长发育。
丁莉萍孙维红李朋飞
关键词:复合菌剂移栽
不同种植模式对茶花生长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被引量:6
2018年
以茶花为供试植物,分别将茶花与竹柏、红叶石楠混合种植,研究茶花在不同种植模式下的土壤理化性质及茶花生长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茶花与竹柏、茶花与红叶石楠混合种植会降低0~20 cm土层土壤的透气和贮水能力,对20~60 cm土层物理性质影响不显著。茶花与红叶石楠混合种植能够显著提高土壤速效钾、有效磷以及水解氮含量,加速土壤中化学元素的转换,有利于土壤有效肥力的提高,显著促进茶花树高和冠幅生长,与纯茶花种植相比树高提高15.88%,东西冠幅提高16.11%,南北冠幅提高19.14%;而茶花与竹柏混合种植不利于茶花生长。此外,茶花生长受土壤物理性质影响较小,而与土壤中矿质元素含量呈显著相关性;土壤偏酸性,全钾含量越低,速效钾、全磷、碱解氮和全氮含量越高越有利于茶花生长。研究结果对于苗圃育苗和园林应用中茶花的搭配种植和施肥具有指导意义。
丁卉李朋飞孙维红吴玲娇袁雪艳邹双全
关键词:茶花土壤理化性质
四季栀子的生物学特性及亲缘关系被引量:3
2021年
2014年本课题组于福建省清流县发现一种常年开花的栀子新资源,暂定植物名为四季栀子.为了评估四季栀子开发成新品种的潜力,并鉴定其与清流野生栀子等相近种的亲缘关系,以四季栀子、清流栀子和浙江栀子‘栀香富润’相近种为材料,系统观测和比较其生物学特性,联合表型标记和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分子标记的方法,通过聚类分析研究其亲缘关系.结果表明:四季栀子与清流栀子在开花期、挂果期和抽梢期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其中花期差异最大,四季栀子的花期长达286~323 d,与清流栀子60 d的花期相比,开花期长的特异性极其显著;四季栀子母株与无性繁殖子代的表型和生物学特性无明显差异,均表现为白色单瓣花,偶尔出现重瓣花;四季栀子的叶表型与清流栀子、‘栀香富润’差异较大,叶长、叶片长宽比和叶柄长度3个性状对栀子的表型分类比较重要.基于SNP位点的树状聚类图显示,清流栀子与四季栀子没有被明显地区分开,而‘栀香富润’与清流栀子、四季栀子被明显地区分开.初步认定四季栀子具有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且相对于‘栀香富润’,与清流栀子的亲缘关系更近,初步推定为清流当地栀子变种.
王一帆张晓华陈清海苏宝川连其祥邹双全孙维红孙维红
关键词:生物学特性聚类分析
香樟全基因组 WRKY 基因家族的鉴定与分析被引量:5
2022年
WRKY转录因子基因家族是植物特有的一类基因,在植物次生代谢、生物和非生物胁迫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本研究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在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L.)Presl.)全基因组中鉴定了60个WRKY基因(CcWRKY),并将其分为GroupⅠ~Ⅲ,其中,GroupⅠ和Ⅲ的成员发生了收缩现象;片段复制是CcWRKY基因扩张的主要驱动力;GroupⅠ有完整的WRKY结构域和锌指基序,但GroupⅡ、Ⅲ存在结构域和锌指基序的丢失和变异现象;CcWRKY基因的启动子区域具有激素类和胁迫类响应顺式作用元件;基因表达分析结果显示,在贫瘠环境(未施肥)中大多数CcWRKY基因在香樟各个组织中高表达,而环境适宜(施肥)条件下,基因表达量降低。
倪辉孙维红丁乐曾伟伟邹双全
关键词:香樟WRKY基因表达谱
建兰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及核心种质构建被引量:17
2022年
研究记录了311份建兰(Cymbidium ensifolium)种质资源的萼片、花瓣、唇瓣颜色以及叶艺、瓣型和唇瓣斑点等质量性状的表型特征,并对其进行赋值和统计分析;利用22对SSR荧光引物对311份建兰种质资源进行PCR扩增,分析其遗传多样性;利用Structure软件分析建兰种质资源的群体结构,采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进行验证;运用Core Finder软件和t检验分析并筛选核心种质。结果表明:311份建兰种质资源的6个质量性状的表型遗传多样性均大于0.5,表明建兰种质资源的表型具有丰富的遗传变异;22对SSR荧光引物共检测到171个等位基因(N_(a)),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_(c))为2.729,Shannon’s信息指数(I)为1.026,表明建兰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Structure软件分析结果显示最优的群体数K值为3,群体间有少量种质混杂;群体结构分析将建兰种质资源分为3个类群,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进一步验证了其分类的可靠性。本研究中构建的建兰核心种质51份占原有种质资源的16.4%,等位基因数(N_(a))保留率为100%,有效等位基因数(N_(c))保留率为130%,Shannon’s信息指数(I)保留率为124%。通过t检验和主坐标分析发现,核心种质与原有种质的遗传多样性无显著差异,说明构建的51份核心种质能最大程度代表建兰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
陈明堃陈璐孙维红马山虎兰思仁彭东辉刘仲健艾叶
关键词:建兰种质资源表型性状SSR核心种质
圆齿野鸦椿开花动态特征与繁育系统被引量:13
2017年
为了解圆齿野鸦椿的开花特性及繁育系统,本研究通过观测其花部特征、开花进程及访花昆虫特性,采用离体培养法和联苯胺–过氧化氢法分别测定花粉活力和柱头可授性,运用花粉/胚珠比(P/O值)、杂交指数(OCI值)、人工授粉试验等方法检测圆齿野鸦椿的繁育系统。结果表明,圆齿野鸦椿花期为5月中旬至6月初,其生殖枝聚伞花序的开花顺序为:由上至下,由内及外,单花花期约为1 d;两性花,花小,雄蕊5,偶见4或6,子房由3心皮合成,花部具有吸引传粉者的特性;花粉活力在散粉2 h后达到最大值,柱头可授性在花朵开放后不断增强;P/O值为255.70±46.50,OCI值为3。人工套袋试验表明,圆齿野鸦椿不存在无融合生殖,自然条件下结实率最高,但仅为48.76%,自花授粉的结实率均低于人工授粉,说明传粉者的不足导致传粉限制。综上判定圆齿野鸦椿繁育系统为兼性异交,自交可孕,需要传粉者进行传粉。
孙维红袁雪艳吴玲娇向双邹双全
关键词:圆齿野鸦椿开花动态花粉活力柱头可授性
芳樟叶片和枝的转录组分析及生物炭复合肥对芳樟醇合成调控基因表达特性的影响被引量:4
2021年
以芳樟(Cinnamomum camphora var.linaloolifera Fujita)为研究材料,对施肥前及施肥后第1、第3和第5个月叶片和枝中芳樟醇相对含量进行了比较;利用高通量测序平台构建了施肥前后芳樟的转录组数据库并注释unigenes的功能,对芳樟醇合成途径进行预测,并分析了相关调控基因的表达特性变化。结果显示:施肥前后芳樟叶片的芳樟醇相对含量均高于枝,且施肥后叶片和枝中的芳樟醇相对含量均显著提高;施肥后第3个月叶片和枝中芳樟醇相对含量均最高,分别为89.89%和84.83%。从芳樟转录组中共获得72560个unigenes,总长度96543844 bp,N50值为2054 bp,GC含量为43.19%,其中,注释到7个数据库的unigenes共有52613个。在NR数据库中,芳樟与荷花(Nelumbo nucifera Gaertn.)和博落回〔Macleaya cordata(Willd.)R.Br.〕的同源序列匹配度较高,占比分别为27.09%和14.91%。通过GO数据库,共有39186个unigenes注释到生物过程、细胞成分和分子功能3大类24亚类中。在KEGG数据库中,共有40698个unigenes注释到细胞过程、环境信息处理、遗传信息加工、代谢和生物系统5大类19亚类中;根据KEGG数据库的注释结果,推测芳樟醇主要通过MEP(甲基赤藓醇磷酸)途径合成前体物质,并在LIS(芳樟醇合酶)的作用下生成芳樟醇。通过KOG数据库对基因功能进行预测,共有40096个unigenes注释到24个类别中。从芳樟叶片和枝的转录组中共鉴定出23个与芳樟醇合成相关的基因,且各基因的表达具有组织特异性;施肥后第3个月,叶片中有18个基因表达水平上调,枝中有15个基因表达水平上调,在叶片和枝中均上调表达的基因包括3个DXS基因、1个DXR基因、2个HDS基因、1个HDR基因、2个IDI基因、1个GPPS基因和3个LIS基因,说明这些基因可能参与芳樟醇合成的调控。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施用生物炭复合肥后,芳樟叶片和枝中芳樟醇相对含量均显著提高,与芳樟醇合成调控基因表达水�
向双陈德强孙维红肖琳邹双全
关键词:芳樟芳樟醇转录组测序调控基因
闽东地区不同海拔浙江红花油茶林全伐改造效果比较被引量:8
2020年
【目的】比较全伐措施对于不同海拔浙江红花油茶林的改造效果,提高其产量和经济效益。【方法】以天然籽播浙江红花油茶林为研究对象,通过逐步伐除全部上层木(全伐)措施对寿宁县白鹇墓试验地和霞浦县八斗丘试验地进行改造,调查改造前后林木生长、结实状况的变化,及环境因子的变化。【结果】与八斗丘试验地相比,改造后白鹇墓试验地的浙江红花油茶叶片N和K含量增长量较大,而P含量增长较小。白鹇墓试验地和八斗丘试验地空气湿度分别降低了4.6%和7.0%。白鹇墓试验地光照强度日变化是八斗丘试验地的1.47倍。白鹇墓试验地果形指数、鲜出籽率、出仁率、种仁含油率的增长量均较大,分别是八斗丘试验地增长量的6.75、2.17、3.33、1.56倍。八斗丘试验地土壤温度增长量是白鹇墓试验地的1.18倍,空气湿度的降幅是白鹇墓试验地的1.5倍,土壤N、P、K含量分别增加了7.85、20.44、57.12 mg/kg,均较高,冠幅生长量是白鹇墓试验地的1.12倍。八斗丘试验地的单株结果量、果实产量、产油量的增长量分别是白鹇墓试验地各指标增长量的1.65、1.67、1.22倍。应用模糊数学隶属函数法对改造效果进行综合评价,八斗丘、白鹇墓试验地平均隶属函数值分别为0.79和0.65,说明八斗丘试验地改造效果优于白鹇墓试验地。【结论】浙江红花油茶更适合生长在海拔700 m的八斗丘试验地,说明其适生地既要有适当的海拔高度,又要有较高温度和光照条件。
李俊伟吴玲娇孙维红邹小兴邹小兴吴佐春邹双全
关键词:浙江红花油茶低产林改造隶属函数法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