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中彬

作品数:40 被引量:345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期刊文章
  • 11篇专利

领域

  • 30篇农业科学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9篇土壤
  • 10篇黑土
  • 8篇砂姜
  • 8篇砂姜黑土
  • 7篇团聚体
  • 6篇土壤结构
  • 6篇孔隙
  • 5篇地统计
  • 5篇作物
  • 5篇孔隙结构
  • 5篇红壤
  • 4篇有机碳
  • 4篇有机质
  • 4篇空间分布特征
  • 4篇耕作
  • 3篇地统计学
  • 3篇预处理
  • 3篇深翻
  • 3篇深松
  • 3篇深松铲

机构

  • 40篇中国科学院
  • 14篇中国科学院大...
  • 6篇桂林理工大学
  • 3篇河海大学
  • 2篇安徽省农业科...
  • 2篇湖南农业大学
  • 2篇海南大学
  • 2篇武汉大学
  • 2篇安徽省龙亢农...
  • 1篇南京林业大学
  • 1篇鲁东大学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 1篇江西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上...
  • 1篇湖南省土壤肥...
  • 1篇桂林市农业科...

作者

  • 40篇张中彬
  • 33篇彭新华
  • 9篇高磊
  • 8篇周虎
  • 6篇甘磊
  • 4篇马蕊
  • 3篇王亮亮
  • 2篇王永玖
  • 2篇林琳
  • 2篇吕玉娟
  • 1篇朱青
  • 1篇李玮
  • 1篇陈捷
  • 1篇蒋瑀霁
  • 1篇张广斌
  • 1篇曹承富
  • 1篇姚荣江
  • 1篇廖超林
  • 1篇孙波
  • 1篇肖体乔

传媒

  • 11篇土壤学报
  • 5篇土壤
  • 2篇水土保持学报
  • 2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土壤通报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福建农业学报
  • 1篇西南农业学报
  • 1篇科学技术与工...
  • 1篇农业环境科学...
  • 1篇灌溉排水学报
  • 1篇传感器与微系...
  • 1篇农业资源与环...

年份

  • 7篇2024
  • 6篇2023
  • 3篇2022
  • 7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7
  • 3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1
  • 1篇2010
4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广西桂林不同植被覆盖下土壤含水量空间变异性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以桂林市农业科学院的大豆地、梨树地、甘蔗地为例,分析3个试验区土壤表层0^6cm土壤含水量变化规律以及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降雨是影响土壤表层土壤含水量变化的关键因子,耕作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土壤含水量变化,梨树地土壤含水量是三者之中最高,甘蔗地土壤含水量次之,大豆地土壤含水量最小;3个试验区在3种不同土壤水分状态下的土壤含水量空间分布属于中等程度的空间相关性,受降雨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制约,在不同条件下他们各自占有的权重不同;尽管不同的植被覆盖条件以及人为因素干扰会影响土壤含水量空间分布,但是土壤含水量较高的区域相对稳定,表明土壤本身具有恢复其空间分布稳定性能力。
彭扬建甘磊马蕊张静举陶焕壮张中彬
关键词:喀斯特地区土壤含水量地统计学
土壤裂隙及其优先流研究进展被引量:65
2015年
土壤在干燥脱水的过程中易收缩产生裂隙。裂隙的产生是土壤性质与外界条件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形态结构也非常复杂,难以准确描述。裂隙能够作为优先流的路径,增加农田水分和养分的流失以及地下水污染的风险。本文总结和归纳了裂隙产生的影响因素、裂隙的表征指标与测定方法、裂隙导致的优先流的研究方法、裂隙对优先流的影响和模拟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今后应进一步加强裂隙产生机理的全面深入的研究;构建和完善裂隙三维指标体系及其测定方法;推进裂隙导致的优先流的定量化和数学模拟研究;加大田间原位裂隙及其优先流的研究。
张中彬彭新华
关键词:土壤水优先流
淮北平原砂姜黑土区砂姜的空间分布及其驱动因素被引量:3
2022年
砂姜黑土的典型特征就是土体内含有"砂姜"。基于经典统计学及地统计学方法,研究了淮北平原砂姜黑土区东西(河南上蔡到安徽泗县)及南北(河南鹿邑到安徽怀远)两条典型样带0~100 cm土层内砂姜含量分布及0~20 cm土壤性质、地形因子和气候特征。结果表明:(1)东西样带内从西向东、南北样带内从北向南,砂姜含量逐渐增多,埋深也逐渐变浅;(2)两条样带砂姜含量随土层的加深呈增加的趋势,而极大值出现在20~60cm土层,砂姜以2~5mm粒级的占比最大(40%~44%);(3)相关分析表明砂姜含量与蒙脱石组成比例(r=0.321,P <0.01)、年均降水量(r=0.416,P <0.01)、年均温度(r=0.369,P <0.01)呈正相关,而与土壤全钙(r=–0.279,P <0.05)、高程(r=–0.387,P <0.01)、年均蒸发量(r=–0.392,P<0.01)呈负相关。可见,淮北平原砂姜含量受地形、气候条件和土壤性质等因素的共同作用,形成了"西低东高,北低南高"空间分布格局。
陈月明高磊张中彬郭自春邵芳荣彭新华
关键词:淮北平原砂姜黑土钙质结核地统计学
桂林地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热导率空间变化被引量:2
2017年
以广西桂林市农业科学院大豆种植地、甘蔗种植地、梨树种植地为例,对3种土地利用方式下干旱、中等、湿润土壤水分情况中土壤热导率的空间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干旱和湿润水分条件下,土壤热导率表现为梨树地>甘蔗地>大豆地,而中等水分条件下梨树地>大豆地>甘蔗地;土壤热导率的大小变化趋势与含水量相一致,说明土壤热导率的大小主要受土壤含水量的影响;土壤热导率的地统计分析表明,在3种土壤水分条件下,大豆地的土壤热导率空间结构比在50%~65%范围内,属于中等相关性,而甘蔗地和梨树地的空间结构比大于75%,空间相关性很强;大豆地的土壤热导率的高阈值空间分布比甘蔗地的稳定性好,主要是因为甘蔗地受垄沟灌溉的影响;而梨树地是免耕地,其空间分布稳定性较弱。研究结果说明,在研究区域土壤对其热导率空间相对稳定性具有一定维持能力,但土壤热导率的稳定性受耕作和灌溉等人为因素的影响。
陶涣壮甘磊马蕊张中彬程芳丽
关键词:土地利用方式土壤水分地统计分析
不同耕作方式对砂姜黑土物理性质和玉米生长的影响被引量:43
2019年
砂姜黑土结构不良是影响其生产力的主要限制因子。为改良其土壤结构,基于安徽龙亢农场砂姜黑土耕作定位试验基地,设置免耕、旋耕、深松和深翻四种处理,研究不同耕作方式对砂姜黑土0~40 cm土层土壤物理结构、玉米根系发育及其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玉米生育期内,免耕处理下0~40 cm土壤平均容重和紧实度分别为1.52~1.57 g·cm^-3和926~1748 kPa,高于其他耕作处理;0~10 cm土层有效水分库容和饱和导水率低于其他耕作处理,分别仅为0.12 cm^3·cm^-3和3.5×10^-5 mm·min^-1;根系发育受到明显抑制,根长密度和根干物质的量密度较其他耕作方式分别降低42.5%~117%、35%~73.9%;2016—2017周年作物产量较深松和深翻降低8%~12%。2)与旋耕和深松相比,深翻处理下10~20 cm土壤容重和10~30 cm土壤穿透阻力分别降低至1.39~1.51 g·cm^-3和725~1575 kPa,0~10 cm土壤饱和导水率显著提高至4.15×10^-2 mm·min^-1,0~20 cm土壤有效水分库容提高至17.9%~18.4%,促进了0~10 cm土层根系发育,具有较好的增产效果。3)相关分析表明根长密度与土壤容重(r=-0.74^**,P<0.01)和穿透阻力(r=-0.73^**,P<0.01)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综上所述,深翻改良砂姜黑土结构效果明显,有利于作物生长,为该区较适宜的耕作模式。
王玥凯郭自春张中彬周虎洪亮王永玖李录久彭新华
关键词:砂姜黑土深翻土壤结构根系特征作物产量
一种原位监测非刚性土壤容重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原位监测非刚性土壤容重的方法,针对非刚性土胀缩过程产生的接触热阻增大、田间温度漂移等问题,采用全新设计,在热脉冲‑时域反射技术原理上,利用土壤热脉冲探针与土壤水分探针,填补多探头联用长期原位监测土壤容重动态...
王玥凯张中彬田正超卢奕丽任图生王亮亮郭自春彭新华
一种干湿交替条件下土壤呼吸气体采集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干湿交替条件下土壤呼吸气体采集装置,属于土壤环境研究设备技术领域。该装置包括密封舱、密封盖、注水管、重力传感器、显示屏和托板,所述密封盖设于密封舱的顶部,所述注水管贯穿密封盖并设有阀门;所述重力传感器...
刘帅彭新华高磊张中彬郭自春
团聚体大小分布对孔隙结构和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影响被引量:21
2022年
土壤团聚体在外部和内部因素影响下发生团聚和破碎过程,形成不同大小分布的团聚体。团聚体大小分布的变化会改变土壤孔隙结构,影响各种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学过程,进而影响土壤有机碳(SOC)的周转。选择三种长期施用不同量有机肥的红壤(不施肥,CK;施低量有机肥,LM;施高量有机肥,HM),过不同大小孔径筛(5 mm,S_(5);2 mm,S_(2);0.5 mm,S_(0.5))改变团聚体的大小分布,然后填装土柱(直径2.9 cm、高度4 cm),填装容重为1.3 g·cm^(-3)。利用X射线显微CT(Computed Tomography)成像技术分析土壤的孔隙结构,采用室内培养法测定土壤有机碳矿化量。结果表明,团聚体大小对孔隙结构有极显著的影响。相较于S_(5)和S_(2)处理,S_(0.5)处理土壤的大孔隙度(>16μm)降低了83.0%~93.9%,孔隙连通性降低了95%以上。而S_(5)和S_(2)处理的大孔隙度和孔隙连通性只在HM土壤中有显著差异,在CK和LM土壤中无显著差异。团聚体大小分布对土壤有机碳矿化量有显著影响。团聚体破碎增加了土壤有机碳矿化量。在CK土壤中,S_(0.5)的有机碳累积矿化量较S_(5)和S_(2)分别高64.2%和79.1%;在HM土壤中,S_(0.5)的有机碳累积矿化量较S_(5)和S_(2)分别高19.3%和14.1%。与之不同的是,在LM土壤中,S_(0.5)的有机碳累积矿化量与S_(5)无显著差异,可能是受到孔隙结构的影响。相关分析发现,土壤有机碳累积矿化量与16~30μm孔隙的孔隙度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团聚体大小分布的变化改变了土壤的孔隙结构,大团聚体破碎降低了填装土柱的大孔隙度。团聚体破碎促进土壤有机碳的矿化,一部分原因是释放出了被保护的有机碳。此外,团聚体大小改变导致的孔隙结构变化可能是影响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荣慧房焕张中彬蒋瑀霁赵旭单军彭新华孙波孙波
关键词:红壤土壤团聚体孔隙结构土壤有机碳矿化
一种旋松一体耕作机具
一种旋松一体耕作机具,包括旋耕装置、深松装置和碎土清平装置,旋耕装置包括旋耕机、变速箱和机架,旋耕机包括旋耕机体、旋耕刀轴和旋耕刀片,变速箱设于旋耕机上表面,用于控制旋耕机旋耕转速,机架设于旋耕机上表面,用于牵引旋耕机;...
蒋发辉彭新华张中彬
文献传递
红壤丘陵岗地区坡地地表径流氮磷流失特征研究被引量:17
2015年
农业非点源污染是水质恶化的主要贡献者,研究坡地农田生态系统N、P流失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对提高土壤生产力和水环境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2011年3月至2013年12月花生地(158场)和橘园地(152场)降雨–产流事件中N、P流失的监测数据,探讨南方红壤坡地农田生态系统N、P流失特征及其与降水特征、径流量的关系。结果表明:花生地N、P流失量明显大于橘园地,N流失浓度则是花生地小于橘园地。N、P流失量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均与地表径流量的变化规律一致,养分流失量与地表径流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流失高峰出现在每年的雨季4—6月。两种土地利用方式,P素流失显著低于N素流失,NO3–-N是可溶性养分流失的主要形态。降雨强度(I60)和径流量是影响养分流失的两个主要因素,均与养分流失量呈显著的幂函数关系(P<0.01)。红壤坡地果园比坡耕花生地的水土和养分保持效果好,但在降雨产流高峰期仍需加强肥料施用管理和相关阻控措施的实施。
吕玉娟彭新华高磊张中彬
关键词:红壤坡地雨强地表径流养分流失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