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婷

作品数:7 被引量:3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哲学宗教
  • 2篇政治法律
  • 2篇历史地理

主题

  • 5篇主义
  • 2篇社会主义
  • 2篇历史意识
  • 2篇恩格斯
  • 1篇德意志意识形...
  • 1篇虚假意识
  • 1篇意识形态
  • 1篇哲学
  • 1篇政治
  • 1篇中国传统文化
  • 1篇中国特色社会...
  • 1篇人性
  • 1篇社会治理
  • 1篇社会主义发展
  • 1篇社会主义发展...
  • 1篇审视
  • 1篇特色社会主义
  • 1篇内在逻辑
  • 1篇唯物
  • 1篇唯物主义

机构

  • 7篇中国人民大学

作者

  • 7篇张婷
  • 2篇张立波

传媒

  • 1篇思想理论教育...
  • 1篇理论探讨
  • 1篇内蒙古大学学...
  • 1篇教学与研究
  • 1篇温州大学学报...
  • 1篇中共云南省委...
  • 1篇马克思主义理...

年份

  • 3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5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感性和理性:阐释赫勒历史意识思想的一个路径
2017年
从感性和理性的关系出发,可以为阐释20世纪以来历史意识的思想变迁提供一种路径。赫勒努力将感性叙事和理性分析结合一起,把人类历史意识的发展划分为六个阶段,表现出明确的情感色彩和价值关怀。在阐述赫勒意识思想的特质时,应从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出发,经由卢卡奇历史辩证法思想,在这一过程中,三者各自的理论特色脱颖而出,赫勒对马克思的误解和批评也能得到有力的回应。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在把握历史理性的同时,始终关注感性的生活经验,所以在强调历史必然性的同时,丝毫没有忽视历史发展中的偶然性因素。
张婷
关键词:历史意识赫勒卢卡奇历史唯物主义
掌握运用规律与实现理论自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论坛”综述
2018年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40年持之以恒、不懈探索、一心一意谋求的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项伟大事业,对改革开放最好的纪念就是总结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2017年11月26日,在京举办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论坛"围绕"总结改革开放四十年经验、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这一主题,分别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研究的经验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研究的理论自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研究与社会治理"三个方面展开热烈讨论。
张婷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
五四时期社会主义论战的内在逻辑:以《社会主义讨论集》为例被引量:1
2015年
从《社会主义讨论集》中,可以提炼出五四时期社会主义论战的内在逻辑。社会主义论战是一场政治论战。马克思派和改良派的分歧起于"人的生活",由此引发"主义"和"实业"的争论,马克思派和无政府派的分歧起于"人性",由此引发"专政"和"自由"的争论。相对于改良派,马克思派具有乌托邦的情结,相对于无政府派,马克思派则表现出渐进和审慎的特点。
张立波张婷
关键词:政治人性乌托邦
马克思恩格斯意识形态理论的再思考——基于《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审视被引量:1
2017年
围绕马克思恩格斯的意识形态理论,当代学者有过多种阐释,其中能否理解为"虚假意识",引起了争论。从《德意志意识形态》的相关论述来看,"意识形态"是指以青年黑格尔派为代表的诸种意识形式,是对现实本身的颠倒。马克思恩格斯使用"意识形态"这一术语,旨趣在于对现实生活的关注。现实生活是意识形态的基础,意识形态对现实生活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二者相辅相成,共同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张婷
关键词:恩格斯意识形态虚假意识
马克思恩格斯的历史必然性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2018年
马克思和恩格斯生活在19世纪的资本主义时代,他们提出历史必然性思想具有明确的现实针对性,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恩格斯对马克思历史必然性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前瞻性,对后来批判伯恩斯坦等人的错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今天坚持马克思恩格斯的唯物史观特别是历史必然性思想,可以对近年来流行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予以深入剖析和彻底批判,切实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进程。
张婷
关键词:恩格斯历史必然性历史虚无主义
关联定向: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
2018年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两个独立概念,各有其历史性的构成。在确立二者的关联时,从过去、传统、现代化、中国化等维度出发,考察思想的进路,汇总了九个环环相扣的命题:"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关系问题的提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应有之义;"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关系的实质,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传统文化现代化;马克思主义应当、可以、必须中国化;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具有两种不同的释义和旨趣;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异质的共同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内在地蕴含了对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关系问题的回答;"读经"不能和现代化背道而驰;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不排斥其他因素的介入;归根结底,要造就现代中国人。
张婷张立波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意识
历史哲学的本质、价值及其中国构建被引量:1
2017年
历史哲学致力于阐释人的历史、作为实在的历史,包括过去、现在和将来在内的所有历史。历史哲学力图彰显历史存在的意义,或考察关于历史的分析和叙述。历史哲学的学术和思想价值对于历史学科来说,重在"哲学性";而对于哲学学科来说,则重在"历史化";并且,对于所有的人文社会学科都需要反思和澄明的意义。在中国从传统走进现代的过程中,历史哲学作为现代的思想意识得以译介和引进。继往开来,中国当下历史哲学的构建有望在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的"中国版本"、中国本土历史思想的"当代版本"、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家版本"三个向度展开。
张婷
关键词:历史哲学后现代历史哲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