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超
- 作品数:5 被引量:29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央研究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教育厅资助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金属学及工艺机械工程更多>>
- 热处理对电沉积Ni-W合金镀层组织结构、硬度及耐蚀性的影响被引量:10
- 2011年
- 为了提高直流电沉积Ni-W合金镀层的显微硬度,改善其耐腐蚀性能,对镀层进行了热处理,研究了热处理温度和时间对镀层组织结构、硬度及耐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的温度和时间范围内对镀层热处理可较大提高其硬度和耐蚀性;500℃保温1 h热处理后镀层的综合性能最好,显微硬度最高,可达1 010.44 HV,且在3.5%NaCl溶液中耐蚀性较好。
- 陈一胜张雪辉陈颢李金辉彭超
- 关键词:电沉积耐蚀性
- 稀土对电沉积Ni-W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被引量:7
- 2016年
- 通过电沉积技术在45^#钢基体表面上制备了Ni-W-Er_2O_3复合镀层,利用SEM、EDS及XRD等分析了镀层的组织结构和表面形貌,采用磁性厚度仪、显微硬度计、电化学工作站等测试手段对合金镀层的厚度、显微硬度以及耐蚀性能进行了精确测定。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合金镀层组织致密,晶粒细小,未见有明显缺陷存在,镀层与基体结合良好;稀土氧化物Er_2O_3的加入可以保证基体材料获得高硬度、高W含量且具有良好耐蚀性能的Ni-W-Er_2O_3复合镀层,且当添加量为16 g/L时,其综合性能最优。
- 张雪辉陈颢李晓闲李金辉刘位江彭超
- 关键词:电沉积稀土
- 十二烷基硫酸钠和1.4-丁炔二醇电沉积Ni-W合金的机理被引量:11
- 2011年
- 通过络合理论、晶粒特征、表面形貌、微观结构和费卢姆金(Φpymknh)方程式,研究十二烷基硫酸钠(SLS)和1.4丁炔二醇(BOZ)2种表面活性剂对Ni-W合金电镀及镀层质量的影响,考察针对性阻化作用机理和镀层硬度下降的原因。结果表明:SLS为0.2 g/L、BOZ为0.4 g/L时,表面活性剂达到形成胶束的临界浓度CMC,表面活性剂的阻化作用最为显著,电镀速度明显减小,但晶粒细化,表面变光整,耐蚀性能显著提高,年腐蚀速率Ke仅为0.0025 mm/y,耐蚀等级为2;在电镀过程中,SLS对钨有针对性阻化作用,随SLS浓度的增加,镀层中的钨明显减少,硬度降低;少量SLS可有效防止气泡、针孔,但当浓度达到0.4 g/L时,沉积层错层明显,镀层表面变得粗糙,然而加入BOZ可有效消除错层以及镀层缝隙,当SLS为0.2 g/L、BOZ为0.4 g/L时镀层表面非常平滑。
- 彭超殷志伟汪晓刘阳陈颢张雪辉
- 关键词:镍钨合金阴极极化
- 电沉积Ni-W-Re_xO_y复合镀层组织性能研究
- 2016年
- 通过采用直流电沉积技术在45#钢基体表面制备了Ni-W-CeO_2(Dy_2O_3)复合镀层,利用SEM、EDS等表征手段分析了复合镀层的组织结构和表面形貌,并对其厚度、W含量、显微硬度以及耐蚀性能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稀土氧化物的加入有利于提高镀液的阴极极化作用,使镀层晶粒组织细化,并且随着添加量的增加,镀层组织由晶态向非晶态发生转变,复合镀层的W含量、显微硬度值、耐腐蚀性能逐渐提高。当其添加量为16g/L时,复合镀层综合性能最优。
- 张雪辉李晓闲陈颢李金辉彭超
- 关键词:电沉积显微组织
- 电沉积晶态钨基合金镀层组织及磨损性能被引量:8
- 2014年
- 以硫酸镍和钨酸钠为主盐,采用电沉积方法在中碳钢上制备Ni-W合金镀层,通过SEM、EDS、AFM和XRD等分析镀层组织结构、元素分布和物相组成。利用显微硬度计及磨损试验测试镀层的力学性能,观察试样磨损形貌,分析磨损机理。结果表明:制备的Ni-W镀层未见明显缺陷,镀层与基体结合良好;Ni-W镀层为Ni基固溶体,热处理前后的镀层均为晶态结构;镀层显微硬度随热处理温度升高而增大,于500℃达最大值,为1 010 HV0.3,而后降低;由于热处理后镀层表面粗糙度小、显微硬度高、耐磨性能增强,Ni-W镀层具有较强的抗磨能力。
- 陈颢羊建高李金辉张雪辉彭超
- 关键词:电沉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