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细胞
  • 2篇血管
  • 2篇干细胞
  • 1篇心肌
  • 1篇心肌无复流
  • 1篇血管性血友病
  • 1篇血管性血友病...
  • 1篇血管再生
  • 1篇血小板
  • 1篇血小板微粒
  • 1篇血友病
  • 1篇血友病因子
  • 1篇羊膜间充质干...
  • 1篇胰腺
  • 1篇胰腺炎
  • 1篇胰腺炎患者
  • 1篇预后
  • 1篇再灌注
  • 1篇再灌注损伤
  • 1篇善宁治疗

机构

  • 4篇苏州大学

作者

  • 4篇陆士奇
  • 4篇徐颖
  • 3篇李军根
  • 2篇孙海伟
  • 1篇李小勤
  • 1篇王卫广
  • 1篇凌伟华
  • 1篇丁礼
  • 1篇肖接承
  • 1篇方琪
  • 1篇黄坚
  • 1篇杨俊华
  • 1篇赵益民

传媒

  • 1篇中国急救医学
  • 1篇苏州大学学报...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07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血小板微粒对神经干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被引量:1
2012年
背景:血小板微粒是血小板在活化过程中释放的小的亚细胞碎片,在血管新生和缺血组织新生中发挥作用。目的:观察血小板微粒对神经干细胞增殖、存活和分化的影响。方法:取胎龄13.5d的小鼠获取鼠胚胎神经干细胞,分别应用10μg/L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或者0.1,1,10μg的血小板微粒进行处理观察神经球的大小及细胞转归。结果与结论:与单独应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干预的神经干细胞相比,经血小板微粒处理的神经干细胞神经球直径明显增大,存活率明显增高。且血小板微粒可促进神经干细胞向胶质细胞和神经元分化。说明血小板微粒同其他生长因子一样均能促进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存活和分化,且效果优于生长因子单独应用。
徐颖陆士奇李军根孙海伟
关键词:血小板微粒血管再生神经干细胞分化神经元神经再生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vWF水平对PCI术后心肌无复流及近期预后的影响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入院时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水平与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无复流现象发生的关系以及对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急诊PCI治疗的AMI患者103例,依据术后血管造影TIMI血流分级和心肌呈色分级(MBG)分为两组,冠状动脉前向血流〈TIMIⅢ级或TIMIⅢ级但MBG〈2级者38例为无复流组,余65例为再灌注组,另以2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于急诊入院时采集静脉血,采用ELISA测定血浆vWF的含量.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PCI术后无复流发生的因素. 结果 再灌注组和无复流组血浆vW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P 均〈0.05),无复流组血浆vWF水平高于再灌注组( P 〈0.05);计算得出所有患者入院时血浆vWF水平25、50、75百分位数分别为120%、150%、18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血浆vWF水平≥180%( P =0.003)、血小板平均体积( P =0.002)及中性粒细胞计数( P =0.049)是AMI患者PCI后心肌无复流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入院时血浆vWF水平≥ 180%组与〈180%组相比,无复流发生比例增加( P =0.002),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增加( P =0.027),平均住院时间延长( P =0.037).结论 入院时血浆vWF水平是预测AMI患者PCI后心肌无复流的独立危险因素,与AMI患者PCI后无复流发生、住院期间MACE发生、平均住院天数相关,对于PCI后AMI患者的预后评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李军根肖接承赵益明杨俊华李小勤丁礼徐颖孙海伟王卫广陆士奇
关键词:无复流
急性胰腺炎患者细胞因子的变化及善宁治疗的影响作用被引量:6
2007年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P)患者细胞因子变化及善宁治疗的影响作用。方法对轻症急性胰腺炎(MAP)42例、重症急性胰腺炎(SAP)23例于入院第1、4、7 d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IL-6I、L-8I、L-10、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并以3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结果入院时SAP、MAP组细胞因子水平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第4、7 d IL-6、IL-8I、L-10水平逐渐下降,其中sICAM-1于第4 d达高峰后下降;MAP患者经善宁治疗(20例)较传统治疗(22例)后细胞因子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血清IL-6I、L-8I、L-10s、ICAM-1水平对判断AP的轻重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善宁治疗有助于恢复AP患者的细胞因子水平。
黄坚陆士奇赵益民徐颖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白细胞介素细胞间黏附分子-1
尾静脉移植羊膜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被引量:4
2011年
背景:羊膜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种理想的再生医学领域的种子细胞来源。目的:探讨尾静脉移植羊膜间充质干细胞对脑缺血损伤的作用。方法: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梗死模型,缺血2h后进行再灌注。造模后24h通过尾静脉移植1.0×105个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于造模后2,4周完成神经功能评分后取材。以未移植的模型大鼠为对照。结果与结论:脑损伤后,大鼠出现神经功能评分明显增高,羊膜间充质干细胞移植1周,大鼠的神经功能评分显著降低(P<0.05),移植2,4周时,神经功能进一步改善。免疫荧光染色显示,移植羊膜间充质干细胞的大鼠脑组织中可见较多发绿色荧光的BrdU阳性细胞,主要位于缺血区周围、皮质下和侧脑室。说明尾静脉移植羊膜间充质干细胞可迁移至大鼠脑缺血区,改善大鼠的神经功能。
徐颖凌伟华陆士奇方琪李军根
关键词:脑缺血羊膜间充质干细胞尾静脉干细胞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