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入院时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水平与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无复流现象发生的关系以及对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急诊PCI治疗的AMI患者103例,依据术后血管造影TIMI血流分级和心肌呈色分级(MBG)分为两组,冠状动脉前向血流〈TIMIⅢ级或TIMIⅢ级但MBG〈2级者38例为无复流组,余65例为再灌注组,另以2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于急诊入院时采集静脉血,采用ELISA测定血浆vWF的含量.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PCI术后无复流发生的因素. 结果 再灌注组和无复流组血浆vW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P 均〈0.05),无复流组血浆vWF水平高于再灌注组( P 〈0.05);计算得出所有患者入院时血浆vWF水平25、50、75百分位数分别为120%、150%、18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血浆vWF水平≥180%( P =0.003)、血小板平均体积( P =0.002)及中性粒细胞计数( P =0.049)是AMI患者PCI后心肌无复流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入院时血浆vWF水平≥ 180%组与〈180%组相比,无复流发生比例增加( P =0.002),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增加( P =0.027),平均住院时间延长( P =0.037).结论 入院时血浆vWF水平是预测AMI患者PCI后心肌无复流的独立危险因素,与AMI患者PCI后无复流发生、住院期间MACE发生、平均住院天数相关,对于PCI后AMI患者的预后评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P)患者细胞因子变化及善宁治疗的影响作用。方法对轻症急性胰腺炎(MAP)42例、重症急性胰腺炎(SAP)23例于入院第1、4、7 d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IL-6I、L-8I、L-10、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并以3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结果入院时SAP、MAP组细胞因子水平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第4、7 d IL-6、IL-8I、L-10水平逐渐下降,其中sICAM-1于第4 d达高峰后下降;MAP患者经善宁治疗(20例)较传统治疗(22例)后细胞因子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血清IL-6I、L-8I、L-10s、ICAM-1水平对判断AP的轻重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善宁治疗有助于恢复AP患者的细胞因子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