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叶霖
- 作品数:6 被引量:37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教育厅优秀青年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文化科学更多>>
- 新工科理念下林业院校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被引量:1
- 2021年
-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进行,生物工程专业原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内容逐渐显露出一些弊端。本文分析了林业院校培养模式的弊端,改革创新生物工程专业的课程模式,以期培养具有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的高质量人才。
- 吴耀辉曾叶霖王卫王永红曾超珍
- 关键词:生物工程
- 湘中丘陵区4种森林生物量及分配特征被引量:1
- 2015年
- 生物量估算是研究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础,森林生物量约占全球陆地植被生物量的90%,对维持全球碳平衡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我国亚热带森林类型多样,比较各森林生物量的差异和分配特征,可为评估森林碳收支提供基础数据。本研究在湘中丘陵区选择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人工林、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石栎(Lithocarpus glaber)针阔混交林、南酸枣(Choerospondias axillaris)落叶阔叶林、石栎-青冈(Cyclobalanopsis glauca)常绿阔叶林,利用各优势树种的相对生长方程和1hm^2的样地数据估算森林生物量。结果表明:4种森林生物量为72.74-154.03 t/hm^2,各森林之间的生物量差异极显著(P〈0.01),杉木林的最低(72.74 t/hm^2),马尾松林的最高(154.03 t/hm^2),石栎-青冈林(134.08 t/hm^2)和南酸枣林(106.89 t/hm^2)的居中。4种森林生物量分配中,树干生物量所占比例最高,叶生物量所占比例最低。林冠(枝、叶)生物量与树干生物量、地上生物量与地下生物量之间的关系显著,决定系数分别为0.753 9-0.989 4和0.939 2-0.993 3。因此,当仅有林分树干生物量数据时,可用生物量转换扩展系数(BEFs)估算林冠生物量和地下部分生物量,从而估算整个林分的生物量。
- 张胜项文化欧阳帅曾叶霖刘聪
- 关键词:马尾松南酸枣石栎亚热带
- 浅析青年教师在生物工程课程建设中的优势与不足被引量:2
- 2021年
- 随着创建“双一流”高校工作的推进,青年教师作为科研生力军,在高校教师的占比进一步提升,青年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教学水平是本科教学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以生物工程专业为例,剖析青年教师在以“新工科”为工程教育改革新方向的课程建设中存在的优势与不足,以及提升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对策。
- 曾叶霖吴耀辉王卫欧阳帅
- 关键词:生物工程青年教师课程建设
- 南方山地丘陵区森林植被恢复对水土流失调控机制被引量:22
- 2021年
- 我国南方山地丘陵区由于人类活动对森林植被的破坏和暴雨频繁导致的水土流失已引起广泛关注。森林植被恢复改变冠层结构、地表覆盖物和土壤性质等作用界面,从而影响降雨侵蚀过程,是调控水土流失的有效措施。因此,对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较为系统的回顾,从植被冠层(林冠和林下植被)、地表覆盖物(凋落物和生物结皮)和土壤(根系、微生物和团聚体)作用界面消减降雨侵蚀力和增强土壤抗侵蚀性等研究视角,分析南方山地丘陵区森林植被恢复对水土流失调控机制,提出了现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研究趋势,对深入认识森林植被对水土流失的调控机制,提高南方山地丘陵区森林植被的水土保持效益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 欧阳帅项文化项文化曾叶霖胡彦婷曾叶霖方晰邓湘雯
- 关键词:植被恢复地表径流土壤侵蚀山地丘陵区
- 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细根分解格局及调控因子研究进展被引量:6
- 2015年
- 细根分解是森林生态系统地下生态过程的关键环节,在C和养分循环发挥着重要作用。细根分解过程及其调控因素的研究对揭示全球碳循环和森林生态系统功能具有重要意义。细根分解受底物质量、环境因素和土壤微生物等许多因素的影响,在区域尺度上表现出不同的变化格局。我们选取了国内近年来具代表性的细根分解文献,分析了中国不同森林生态系统细根分解的空间格局,对调控细根分解的主要因子进行了综述。同时,针对目前细根研究的现状,展望了细根分解的研究方向和研究难点。
- 许玉庆项文化曾叶霖谢武
- 关键词:森林生态系统细根分解养分循环土壤微生物
- 科研反哺教学在生态学课程改革的实践被引量:5
- 2021年
- 本文针对生态学本科教学现状和不足,提出将科研思维用于教学、将科研成果引入课堂及开展科研实验、科研课题等方式,以改进生态学本科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科研思维。文章从3个方面对教学方法改革提出具体建议,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目的,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潜能为目标,培养实用型、创新型新农科高层次人才。
- 欧阳帅曾叶霖陈亮
- 关键词:科研反哺教学生态学课程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