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血清
  • 1篇血清雌二醇
  • 1篇受精
  • 1篇体外
  • 1篇体外受精
  • 1篇体外受精-胚...
  • 1篇胚胎
  • 1篇胚胎移植
  • 1篇卵裂
  • 1篇卵裂期
  • 1篇免疫
  • 1篇免疫法
  • 1篇免疫法测定
  • 1篇囊胚
  • 1篇囊胚移植
  • 1篇姐妹
  • 1篇化学发光
  • 1篇化学发光免疫
  • 1篇化学发光免疫...
  • 1篇二醇

机构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2篇汪存利
  • 2篇何瑞冰
  • 2篇殷慧群
  • 2篇姜宏
  • 2篇朱杰
  • 2篇李洋

传媒

  • 1篇生殖医学杂志
  • 1篇临床输血与检...

年份

  • 2篇2015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不同稀释介质及方式对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血清雌二醇浓度的影响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探讨不同稀释介质及方式对血清雌二醇浓度(estradiol,E2)的影响。方法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法进行血清雌二醇浓度测定,以60例仪器报告结果覆盖线性范围内外的患者血清作为样本,每例等分为若干份,分别使用厂商指定稀释液S0、低值血清和生理盐水作为稀释介质,进行手工1∶1及1∶4稀释后上机检测,换算最终浓度;同时每管均设3组平行管取其均值,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用厂商指定稀释液S0、低值血清进行组间和组内不同比例稀释后雌二醇的最终浓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生理盐水进行不同比例稀释后雌二醇的最终浓度与原始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低值血清可作为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高浓度雌二醇的替代型稀释液,而生理盐水则不适宜作为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高浓度雌二醇的稀释介质。
李洋何瑞冰曹振毅殷慧群汪存利朱杰姜宏
关键词:化学发光免疫法雌二醇
姐妹胚胎囊胚形成率与卵裂期胚胎移植临床结局的相关性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卵裂胚移植后剩余的姐妹(sibling)胚胎囊胚形成率对IVF-ET临床结局的预测价值及胚胎移植策略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7月在我院生殖中心实施IVF/ICSI-ET的454个移植周期的临床资料,其中,有188个周期为受精后第3天(D3)行卵裂胚移植,设为A组,有266个周期行全囊胚培养并移植优质囊胚,设为B组。A组再分为优质囊胚形成组(A1组,127个周期),无优质囊胚形成组(A2组,61个周期)。比较各组的基本资料和临床结局,直线回归分析囊胚形成率与临床妊娠率的相关性。结果 3组间年龄、不孕年限、HCG日子宫内膜厚度、平均获卵数、成熟卵数、正常受精率、卵裂率、D3优质胚胎数,优质胚胎率,移植胚胎数、异位妊娠率,流产率和周期取消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B组临床妊娠率(69.7%,)和种植率(40.1%)均显著高于A2组(52.5%、28.2%)(P<0.05),A1组与B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回归分析显示总囊胚形成率及优质囊胚形成率与临床妊娠率呈显著正相关(分别为r=0.844和r=0.867,P<0.05)。结论卵裂胚移植后姐妹胚胎囊胚形成率对IVF-ET的临床结局有预测价值,优质卵裂期胚胎移植后剩余姐妹胚胎培养形成优质囊胚可获得与移植优质囊胚相似的临床结局。
朱杰姜宏何瑞冰汪存利殷慧群李洋
关键词: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囊胚移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