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永波

作品数:15 被引量:77H指数:5
供职机构:浙江省肿瘤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浙江省卫生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工程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细胞
  • 5篇影像
  • 5篇肝细胞
  • 4篇栓塞
  • 4篇成像
  • 3篇导管
  • 3篇动脉化疗
  • 3篇动脉化疗栓塞
  • 3篇动脉化疗栓塞...
  • 3篇原发性
  • 3篇栓塞术
  • 3篇淋巴
  • 3篇化疗
  • 3篇化疗栓塞
  • 3篇化疗栓塞术
  • 3篇肝癌
  • 2篇药物洗脱
  • 2篇影像表现
  • 2篇预后
  • 2篇原发性乳腺

机构

  • 15篇浙江省肿瘤医...
  • 2篇杭州市妇产科...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嵊州市人民医...
  • 1篇温州医科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东软医疗系统...

作者

  • 15篇杨永波
  • 8篇邵国良
  • 4篇范林音
  • 2篇蒋来
  • 2篇孙晶晶
  • 2篇谢铁明
  • 2篇朱秀
  • 2篇丁国军
  • 2篇何向明
  • 2篇石磊
  • 2篇孙松
  • 1篇江海涛
  • 1篇邱彭年
  • 1篇李升
  • 1篇付志璇
  • 1篇邵国良
  • 1篇倪镌
  • 1篇程红岩
  • 1篇曾晖
  • 1篇朱秀

传媒

  • 2篇介入放射学杂...
  • 2篇中华放射学杂...
  • 2篇浙江医学
  • 1篇健康博览
  • 1篇浙江临床医学
  • 1篇新中医
  • 1篇医学影像学杂...
  • 1篇现代肿瘤医学
  • 1篇中国介入影像...
  • 1篇中国现代医生
  • 1篇中华全科医学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0
  • 1篇2019
  • 4篇2018
  • 7篇2017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双能量盆腔CT虚拟平扫与常规平扫的对比研究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探讨双能量盆腔CT虚拟平扫(VNC)与常规平扫(CNC)的图像质量差异。方法收集2017年7月~2018年1月单盆腔增强扫描的60例患者,行常规平扫和实质期双能量扫描。测量虚拟平扫及常规平扫图像上臀大肌及膀胱的平均CT值、臀大肌SNR、臀大肌-膀胱对比噪声比(CNR)及辐射剂量,并记录图像质量主观评分。结果虚拟平扫所测膀胱SNR及图像质量评分与常规平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测膀胱CT值、臀大肌CT值、臀大肌SNR、CN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能量盆腔直接增强扫描所测辐射剂量低于常规盆腔增强扫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能量盆腔CT虚拟平扫的图像质量跟常规平扫的图像质量相比无差别,在去除节育环等金属伪影方面甚至优于常规平扫。因此虚拟平扫可替代常规平扫并且可以减少1次辐射剂量。
黄洁惠倪镌谢铁明孙晶晶杨永波
关键词:双能量CT盆腔虚拟平扫金属伪影
基于MRI影像及临床参数的列线图预测肝细胞癌D-TACE疗效的双中心研究
2024年
目的探究术前基线增强MRI的影像学特征、临床相关因素对药物洗脱微球-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D-TACE)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省肿瘤医院(2018年10月—2022年5月)和嵊州市人民医院(2016年8月—2021年3月)接受初始治疗为D-TACE的患者145例,根据改良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mRECIST)评估D-TACE后的肿瘤应答,应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筛选出与D-TACE短期疗效相关的独立因素并建立列线图,并通过绘制ROC曲线,计算AUC。通过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确定影响无进展生存期(PFS)的相关因素。结果研究纳入145例患者,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谷氨酰转移酶(GGT)、肿瘤肝脏体积比、载药量、门脉癌栓与D-TACE后的短期疗效显著相关;经Bootstrap法进行内部验证,构建的列线图AUC值为0.796(95%CI:0.719~0.864);校准曲线显示,模型预测值和实际值具有良好的一致性,表明模型的预测性能良好;临床决策曲线显示列线图在临床应用方面表现良好。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性别、术后短期疗效是影响PFS的相关因素。结论增强MRI的影像学资料和临床相关参数构建的列线图对首次D-TACE短期疗效具有较好的预测效果,有望为筛选从D-TACE中获益的患者提供一种方法。女性、术后短期疗效达到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疾病稳定(SD)的患者具有更长的PFS。
王洁雨隰子涵田宇驰杨永波裘华锋曾晖梁晓云江海涛
关键词:肝细胞癌列线图
基于CT影像组学模型预测原发性肝癌3年生存期的价值被引量:23
2018年
目的探讨基于CT影像组学模型在预测原发性肝癌(HCC)患者3年生存期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6月浙江省肿瘤医院经穿刺病理或临床诊断为HCC,且巴塞罗那临床肝癌(BCLC)B期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的81例患者,64例作为训练组,17例作为验证组。通过随访了解患者出院后3年的存活情况,将患者分为存活组39例,死亡组42例。患者在TACE前均行上腹部CT平扫及增强扫描。分别对目标病灶术前的肝脏动脉期和门静脉期的CT图像进行高通量数据采集,提取动脉期和门静脉期各376个特征参数,利用LASSO回归对特征参数降维,多元logistic回归构建预测模型,采用ROC评价模型预测效能。结果通过LASSO降维分别筛选出动脉期8个特征参数,门静脉期5个特征参数。动脉期预测模型在训练组中曲线下面积为0.833,敏感度为83.9%(26/31),特异度为81.8%(27/33),模型准确率为82.8%(53/64);在验证组中曲线下面积为0.861,敏感度为75.0%(6/8),特异度为100.0%(9/9),模型准确率为88.2%(15/17)。门静脉期预测模型在训练组中曲线下面积为0.858,敏感度为83.3%(25/30),特异度为85.3%(29/34),模型准确率为84.4%(54/64);在验证组中曲线下面积为0.750,敏感度为75.0%(6/8),特异度为100.0%(9/9),模型准确率为88.2%(15/17)。结论基于术前CT建立的影像组学预测模型预测HCC患者3年生存期具有价值。
刘璐璐杨虹邵国良范林音杨永波庞佩佩陈愿君
关键词:肝细胞人工智能
原发性乳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特点、MRI表现、治疗方式与预后关系分析被引量:13
2020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乳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primary breast diffuse large B-celllymphoma,PBDLBCL)的临床特点、MRI特征、治疗方式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35例PBDLBCL病例,包括基本资料、临床表现、MRI表现、治疗方式及预后。结果35例患者均为女性;Ann Arbor分期,ⅠE期13例,ⅡE期13例,Ⅳ期9例;国际预后指数:IPI 0~1分24例,2分5例,3~4分6例;实验室检查:LDH<240U/L16例,LDH(240~500U/L)13例,LDH>500U/L 6例。单因素分析检验显示临床分期、LDH水平、IPI评分、病灶长径、是否行外科切除的3年、5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年龄、信号是否均匀、ADC值、增强曲线类型、是否有血管穿行征象、是否有扩张导管征象、是否接受放疗对预后影响的差异无统计学差异。多因素分析显示IPI危险分级增加为PBDLBCL独立的不良预后因素之一。结论PBDLBC的预后与病灶大小、分期,LDH水平相关,预后需多因素综合评价,IPI危险分级增加是PBDLBCL独立的不良预后因素。
范林音范林音邵国良杨永波邵国良朱秀
关键词:乳腺淋巴瘤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磁共振成像
肺原位腺癌与微浸润腺癌的MSCT表现及对比分析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 探讨肺原位腺癌(AIS)和微浸润腺癌(MIA)的MSCT影像特点及区别.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8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97例患者(共111枚结节)临床资料.结果 肺AIS和MIA的病灶大小分别为(7.4±2.2)mm和(10.4±4.2)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3).肺AIS病变中,纯磨玻璃结节20枚,实性结节0枚,MIA病变中,纯磨玻璃结节57枚,实性结节17枚,两个不同病理亚型中磨玻璃结节和实性结节数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肺AIS和MIA病变间血管贯穿、瘤肺界面、空泡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毛刺征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9).两个病理亚型间的胸膜凹陷和分叶征象显示率差异较大.结论 病变大小、密度、毛刺、胸膜凹陷和分叶有助于鉴别肺AIS和MIA.
孙晶晶杨永波黄洁惠石磊
CT灌注参数动脉增强分数值在评估肝癌TACE术后疗效中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4
2017年
目的探讨常规CT三期灌注参数动脉增强分数(AEF)值在肝细胞肝癌(HCC)行TACE后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行TACE术的30例HCC患者,于术前1~3 d、术后30~40 d分别行常规CT三期灌注扫描,应用CT Kinetics软件计算AEF参数值。AEF值为(动脉期CT值-平扫期CT值)/(门脉期CT值-平扫期CT值),并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有效组17例,治疗无效组13例。有效组术后AEF为(0.351±0.090),无效组为(0.438±0.0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术后AEF值0.392为临界值预测TACE术后疗效,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6.7%和73.2%,曲线下面积为0.876(P<0.001)。结论常规CT三期灌注参数AEF能定量反映肝癌TACE前后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有助于TACE疗效的早期评价,且不增加格外的辐射剂量。
刘璐璐章浙伟杨永波范林音邵国良庞佩佩
关键词:肝细胞肝癌CT灌注成像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
胆管错构瘤的临床病理表现与影像对照分析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通过对照分析胆管错构瘤的临床病理与影像学表现,提高对胆管错构瘤诊断和鉴别诊断的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经病理证实的胆管错构瘤患者的临床病理及影像学资料,对照分析其表现特征和相关性。结果胆管错构瘤好发于中年男性,发病隐匿。病理学上病灶由不同程度的杂乱胆管样结构和胆汁构成,以单发囊实性多见(63.2%),囊性者多见于较大病灶及多发者。影像学上病灶边缘欠规整,多发者病灶大小、密度/信号不一,可肝内散在分布或局限于某肝叶,而单发者病灶多位于肝包膜下。仅2例单发实性病灶轻度较均匀强化,余皆未见强化。结论胆管错构瘤的影像学表现与病灶的病理学特点、大小、分布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有助于其诊断和鉴别诊断。
杨永波丁国军孙松邵国良
关键词:胆管错构瘤病理CTMRI
单发肝脏海绵状淋巴管瘤1例被引量:4
2017年
患者女,43岁,主因"上腹部不适,伴轻微腹痛1月余"入院。查体:右上腹可触及巨大肿块,质地中等,活动度差。实验室检查:肝肾功能正常,肿瘤指标阴性。超声检查:肝右叶可见一大小约19.8cm×21.2cm高回声区,边界可辨,内部回声不均匀,呈多结节融合,内见数个无回声区(图1A)。CT检查:肝右叶见一巨块状低不均匀密度影,内见数个片状更低密度区,边界尚清,增强后病灶实性及分隔呈渐进性不均匀强化,
陈玉芳刘红程红岩杨永波
关键词:肝肿瘤淋巴管瘤磁共振成像
原发性乳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影像表现及预后分析
目的 探讨原发性乳腺弥漫性大B 细胞淋巴瘤(primary breast diffuse large Bcelllymphoma,PBDLBCL)的临床特点、磁共振(MR)影像特征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 年1 ...
范林音邵国良朱秀杨永波刘璐璐何向明
关键词:乳腺淋巴瘤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MR影像表现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晚期结直肠癌临床观察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观察中晚期结直肠癌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38例患者采用数字奇偶法随机分为2组各69例,对照组予单一FOLFOX4化疗方案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在对照组化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参苓白术散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2组临床疗效缓解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卡氏评分量表(KPS)评分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晚期结直肠癌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使临床缓解率提高,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同时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能改善患者预后。
蒋来周琴飞邱彭年付志璇杨永波
关键词:结直肠癌中西医结合疗法不良反应发生率KPS评分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