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萍
- 作品数:3 被引量:19H指数:2
- 供职机构:大连大学附属新华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中替罗非班冠状动脉内直接给药短期效果及其对血小板微粒的影响被引量:9
- 2017年
-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PCI术中替罗非班冠状动脉(冠脉)内直接给药短期效果及其对患者血小板微粒(PMPs)影响。方法纳入2014年12月~2016年12月于大连大学附属新华医院心内科接诊的9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49例。相同常规治疗条件下,试验组患者PCI治疗过程中替罗非班冠脉内直接给药,对照组采用静脉持续泵注替罗非班。比较两组患者TIMI血流分级、TMPG血流分级、术后PMPs水平和再出血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术后TIMI 0~2级占51.02%,TIMI 3级占48.98%,而试验组患者TIMI 0~2级占20.41%,TIMI 3级占79.59%。术后的TMPG血流分级比较中,对照组患者0~2级占46.94%,3级占53.06%,试验组患者0~2级占26.53%,3级占73.47%。术后患者PMPs水平与再出血情况比较中,试验组患者PMPs为(6.7±2.1)%,出现轻度出血的患者所占比例为6.12%(3/49),重度出血为2.04%(1/49),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8.3±3.5)%,12.24%(6/49)和6.12%(3/4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PCI治疗中替罗非班冠脉内直接给药可在短期内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梗死相关血管的TIMI血流,并可降低PMPs水平。
- 刘芳王丽萍刘首宏
-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替罗非班静脉泵注
- 大连市健康人群J波发生相关因素的研究被引量:1
- 2010年
- 研究健康人群J波发生率及与年龄、性别、劳动强度的关系。对2008年1月-2009年6月的1809名健康体检者的心电图进行分析,观察J波发生情况。结果表明,J波发生率5.64%,其中男性发生率明显高于女性(8.91%比1.40%,P<0.05);青壮年发生率较高;下壁导联发生率显著高于右心导联、左心导联(P<0.05);劳动强度越大,J波发生率越高。结论J波多发于男性、青壮年,多见于下壁导联,与劳动强度有关。
- 王鼎铁王丽萍贺明滑立民董敏陈国荣赵宏福
- 关键词:心电图J波心脏猝死
- AMI患者术中无复流与冠状动脉病变情况和内皮炎症相关性分析被引量:9
- 2017年
- 目的探究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术中无复流与冠状动脉(冠脉)病变情况和内皮炎症相关性。方法入选2013年4月~2017年1月于大连大学附属新华医院收治的105例AMI患者,将术中出现无复流者38例设为观察组,术中未出现无复流者67例为对照组,两组均行冠脉造影检查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根据造影结果将观察组分为单支病变组(16例)、双支病变组(10例)和三支病变组(12例),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积分(Gensini积分)、血清中循环血内皮微粒(EMPs)和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 ICAM-1)水平,分析AMI患者出现无复流现象的影响因素。结果观察组患者EMPs平均为(2453.17±252.61)个/μl,s ICAM-1平均为(515.84±96.72)ng/m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冠脉病变程度加重,患者Gensini积分、脑钠肽(BNP)以及EMPs水平均显著上升,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患者体内EMPs水平与年龄、发病时间、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以及吸烟史无明显关系(P>0.05);与Gensini积分、BNP以及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密切相关。结论 EMPs和s ICAM-1是反映内皮损伤和内皮炎症的标志物,AMI患者行PCI治疗后出现无复流情况与内皮炎症反应密切相关,通过检测EMPs和s ICAM-1水平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冠状动脉病变程度。
- 刘芳王丽萍谢同杰
- 关键词:无复流冠脉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