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蓉

作品数:19 被引量:35H指数:4
供职机构:宁波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宁波市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浙江省科技厅公益技术研究社会发展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基因
  • 10篇基因型
  • 10篇病毒
  • 6篇流行病
  • 6篇流行病学
  • 4篇流行性
  • 4篇麻疹
  • 3篇疫情
  • 3篇腮腺炎
  • 3篇腮腺炎病毒
  • 3篇流行性腮腺炎
  • 3篇进化树
  • 3篇病毒基因
  • 3篇病毒基因型
  • 2篇疫情调查
  • 2篇腺病
  • 2篇腺病毒
  • 2篇流感
  • 2篇流感病毒
  • 2篇流行病学调查

机构

  • 19篇宁波市疾病预...
  • 3篇岱山县疾病预...
  • 1篇奉化市疾病预...
  • 1篇浙江省舟山医...
  • 1篇舟山市普陀区...
  • 1篇舟山出入境检...

作者

  • 19篇王蓉
  • 15篇倪红霞
  • 9篇顾文珍
  • 9篇焦素黎
  • 7篇傅小红
  • 4篇马瑞
  • 4篇李永东
  • 3篇张姝
  • 2篇易波
  • 2篇叶凌
  • 2篇张栋梁
  • 2篇许国章
  • 1篇胡逢蛟
  • 1篇陈懿
  • 1篇丁克琴
  • 1篇李寿俊
  • 1篇谢蕾
  • 1篇赵薛飞
  • 1篇陈奕
  • 1篇董红军

传媒

  • 4篇国际流行病学...
  • 3篇中国卫生检验...
  • 3篇中国疫苗和免...
  • 2篇中国媒介生物...
  • 1篇中华实验和临...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上海预防医学
  • 1篇预防医学
  • 1篇2017年浙...

年份

  • 5篇2023
  • 1篇2022
  • 5篇2019
  • 2篇2018
  • 5篇2017
  • 1篇2016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浙江省宁波市2004—2015年麻疹流行病学和基因型特征分析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了解浙江省宁波市2004—2015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及野毒株的基因型特征,为制定防控对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宁波市2004年1月—2015年12月麻疹发病监测数据及各县(市、区)报告的麻疹野毒株样本,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进行扩增,对PCR产物进行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宁波市2004—2015年麻疹发病率依次为9.93/10万、21.09/10万、2.46/10万、12.73/10万、33.38/10万、4.10/10万、2.41/10万、0.93/10万、6.60/10万、2.11/10万、2.30/10万、2.74/10万,麻疹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χ_(趋势)~2=2 743.496,P<0.01);麻疹全年均有发病,以2~5月为发病高峰,病例数占总发病数的66.74%;宁波市11个市(区、县)麻疹均有发病,发病率居于前3位的地区分别为海曙区520例(13.81/10万)、江北区485例(13.33/10万)及江东区450例(12.19/10万);麻疹<8月龄、8月龄~7岁、8~14岁、15~19岁和≥20岁病例构成比分别为23.13%、20.89%、4.02%、6.40%和45.56%;宁波市2004—2015年共分离到麻疹野毒株90株,其中11株为B3基因亚型,79株为H1基因型(H1a基因亚型73株,H1b基因亚型6株)。结论宁波市2004—2015年麻疹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H1a亚型为该地区麻疹优势基因型。
顾文珍倪红霞傅小红朱莹莹焦素黎王蓉谢蕾许国章
关键词: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基因型特征
宁波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流行期间呼吸道病毒的监测结果分析
2023年
目的调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流行期间,宁波地区主要呼吸道病毒分布情况与流行趋势,探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对主要呼吸道病毒流行的影响,为科学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2021年宁波地区哨点医院上送的流感样病例样本(咽拭子),利用实时荧光PCR技术检测甲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鼻病毒、偏肺病毒和腺病毒7种常见呼吸道病毒。结果共纳入2019—2021年送检的流感样病例7134例,流感病毒2019年、2020年和2021年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6.67%(594/2227)、4.22%(97/2299)和7.75%(202/260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06.32,P<0.001)。2021年呼吸道合胞病毒与鼻病毒的检出率分别为6.06%(158/2608)和3.68%(96/2608),均高于2020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28和13.01,P均<0.001)。年龄分布显示,2020年和2021年呼吸道病毒感染阳性率最高的年龄组均为≤6岁组,分别为24.32%和35.75%,7~18岁组次之,分别为19.58%和22.01%,不同年龄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4.74和103.86,P均<0.001)。男性人群的呼吸道合胞病毒阳性率为5.32%(129/2426),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8,P=0.007)。宁波市呼吸道病毒混合感染情况较为少见,主要感染对象为≤6岁儿童。结论宁波地区主要呼吸道病毒的阳性率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流行时期明显下降,但随着防控措施的下调,对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与鼻病毒的传播控制作用有限。18岁以下未成年人仍是呼吸道病毒感染的主要人群。
王蓉毛洋焦素黎丁克琴倪红霞
关键词:流感病毒呼吸道感染呼吸道病毒
两种ELISA试剂盒检测新型布尼亚病毒IgG抗体的效果评估
2019年
目的了解两种新型布尼亚病毒(SFTSV) IgG抗体ELISA试剂盒的检测效果,为其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微量中和试验(MNT)、ELISA-1和ELISA-2试剂盒平行检测25例发热伴血小板综合征患者恢复期血清和385例健康人群血清中的SFTSV IgG抗体,以MNT的检测结果为金标准,计算各项比对指标并进行综合评估.结果 MNT和两种ELISA试剂盒用于恢复期患者血清IgG抗体检测效果较好.然而用于健康人群血清IgG抗体检测有较大差异,MNT、ELISA-1和ELISA-2的检出阳性率分别为11.69%、7.79%与5.97%.与MNT相比,2种ELISA方法的灵敏度为51.11%与48.89%,特异性为97.94%与99.71%,正确指数为0.49与0.49,阳性似然比为24.83与166.22,阴性似然比为0.50与0.51,一致性强度值为0.57与0.62.假阳性样本S/CO平均比值3.02,低于共同阳性样本的17.49,其中<3.8者占7份.结论 ELISA-1和ELISA-2用于恢复期患者血清IgG的检测结果准确可靠,而用于健康人群血清IgG的检测结果与标准方法之间一致性偏低,筛查诊断价值不理想.
沈飚王蓉胡逢蛟叶凌王忠发胡兴娟
关键词:微量中和试验一致性
宁波市2014-2017年麻疹野毒株分子流行特征分析
2018年
目的了解宁波市2014-2017年麻疹病毒野毒株的基因型特征。方法采集宁波市2014-2017年疑似麻疹病人咽试子标本,采用荧光定量RT-PCR检测麻疹病毒核酸,采用Vero/SLAM细胞进行麻疹病毒分离,采用RT-PCR扩增分离株核蛋白基因,对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和比对分析。结果共分离获得麻疹病毒株79株,其中71株为H1a基因亚型,8株为B3.1基因亚型。H1a基因亚型分离株之间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6.76%-100%和96.57%-100%;与H1a亚型参考株China93-2的同源性分别为97.49%-98.88%和95.86%-99.32%;与中国S191疫苗株的同源性分别为89.91%-91.70%和86.26%-89.32%。B3.1基因型分离株之间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8.63%-100%和98.64%-100%;与B3.2基因亚型参考株的同源性分别为95.61%-96.82%和95.61%-96.82%;与B3.3基因亚型参考株的同源性分别为97.50%-97.97%和95.89%-97.28%;与GenBank中同时期其他地区上传的B3.1基因亚型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95.52%-100%和98.65%-100%;与中国S191疫苗株的同源性分别为87.13%-88.64%和93.22%-91.95%。结论 2014-2017年宁波市麻疹病毒的优势基因型为H1a基因亚型,输入基因型可引起小范围流行,应加强麻疹的病原学监测。
顾文珍马瑞傅小红王蓉倪红霞
关键词:麻疹病毒基因型核蛋白
宁波市2013—2021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流行病学特征
2023年
目的了解宁波市2013—2021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SFTS)的流行特征。方法系统收集并分析近10年来宁波市SFTS报告病例的个案资料、病原学检测数据及病原基因组测序数据。结果2013—2021年,宁波市共报告SFTS 65例,死亡8例,病死率12.31%。患者平均年龄为53.65岁,60~70岁年龄组患者最多。宁波市下辖10个区(县)中6个区(县)有SFTS病例报告,以宁海县(33例,50.77%)和象山县(20例,30.77%)报告病例最多。发病时间呈季节性分布,7月为发病高峰,4~8月病例占全年病例数的81.54%(53/65)。76.92%(50/65)病例为农民。92.31%(60/65)病例居住在山区或丘陵地区。65例SFTS病例中,8例患者有明确蜱虫叮咬史,20例患者接触家养动物(宠物)或居住地有鼠类出没。基因测序结果显示,宁波市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virus,SFTSV)流行株为J2基因型和C4基因型。结论宁波市SFTS患者多为老年农民,宁海县和象山县为高发地区,7月为发病高峰月,J2型和C4型为主要流行株。
莫琼李永东焦素黎王蓉张栋梁倪红霞
关键词: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流行病学基因型
一起登革热暴发疫情调查被引量:16
2019年
目的调查2018年发生在宁波市某社区一起登革热本地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病因,为登革热疫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查阅中心城区各8家市级医疗机构和6个疫点所在地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门诊日志和住院记录进行病例搜索,并对发现的病例进行个案调查;采集病例血清检测登革热病毒核酸和抗体,提取病毒核酸后扩增E基因并测序;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进行多序列比对并构建进化树,追溯传染源。结果该起疫情持续29天,发现病例27例,年龄以40~69岁为主,16例占59.26%。临床表现主要以发热(100.00%)、乏力(37.04%)、头痛(33.33%)等症状为主,血常规检测结果显示白细胞计数减少占48.15%,血小板计数减少占88.89%。病例发病前2周内均无登革热流行区旅行史。24例病例登革热病毒核酸阳性,3例病例登革热病毒Ig M抗体阳性。基因序列分析发现,病毒株为登革热病毒1型,与2015年从缅甸输入中国台湾的Myanmar/2015/MG894863亲缘关系最近。结论本次疫情是由登革热输入病例导致的本地暴发疫情,输入来源地可能为缅甸。
张栋梁王蓉易波陈奕李永东倪红霞董红军许国章
关键词:登革热
浙江省宁波市2016年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基因型特征分析
2017年
目的了解宁波市2016年流行性腮腺炎病毒(Mumps virus,Mu V)基因型特征。方法采用Vero/SLAM细胞分离Mu V,对Mu V毒株小疏水蛋白(Small hydrophobic protein,SH)基因进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扩增和序列测定,与Gen Bank中参考株序列进行比较。结果宁波市2016年共分离到5株Mu V,均为F基因型,核苷酸及氨基酸之间同源性分别为95.07%和94.74%;与F基因型参考株Z77161同源性分别为96.42%-97.09%和94.74%-96.49%;与中国疫苗株S79同源性分别为80.66%-81.52%和73.68%-75.44%;与中国其他地区F基因型之间同源性分别为95.05%-97.42%和91.23%-96.49%。结论 2016年宁波地区Mu V流行株均为F基因型,未发现SH基因变异。
顾文珍傅小红焦素黎马瑞王蓉李保军陈懿倪红霞
关键词: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基因型进化树
宁波市2016年麻疹病例特征分析
2019年
目的了解宁波市2016年麻疹病例的流行病学和基因型特征。方法统计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中宁波市麻疹病例相关流行病学资料,Vero/SLAM细胞对麻疹病毒核酸阳性咽试子标本进行病毒分离,采用逆转录-聚合酶反应(RT-PCR)扩增分离株及部分咽拭子标本核蛋白羧基末端450个核苷酸,测序后进行遗传变异分析。结果 2016年宁波市实验室确诊麻疹病例60例,主要集中在4月-5月; 81. 67%(49/60)来源于余姚市;年龄最小患者为3个月,最大为55岁,45例> 20岁,免疫史不详。测序30个序列均为H1a基因型,羧基末端450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为95. 07%~100%和96. 67%~100%;其中来源于宁波余姚市的24个序列形成一簇,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为98. 4%~100%和98. 67%~100%;来源于其他县市区6个序列则与历年序列混合分布。来源于余姚市的24个序列第85位氨基酸为天冬酰胺(N),其余序列均为天冬氨酸(D)。结论宁波2016年麻疹病例主要由本土流行株(H1a亚型)引起,引起余姚地区麻疹暴发流行株与历年流行株存在一定差异,可能为一个新的变异株。
顾文珍倪红霞傅小红赵薛飞王蓉
关键词:麻疹野病毒基因型
宁波市2016年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基因型特征分析
【目的】了解宁波市2016年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基因型特征。方法采用Vero/SLAM细胞分离流行性腮腺炎病毒,腮腺炎毒株小疏水蛋白(Small Hydrophobic Protein,SH)基因316个核苷酸片段进行逆转录...
顾文珍傅小红焦素黎马瑞王蓉倪红霞
关键词:腮腺炎病毒基因型进化树
文献传递
某巡逻船聚集性诺如病毒疫情的病原基因特征分析
2022年
【目的】对浙江省岱山县2022年2月一起罕见的重组型诺如病毒暴发疫情进行病原学鉴定及基因分子特征分析。【方法】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对送检的8份肛拭样本进行诺如病毒病原学鉴定,用普通逆转录PCR(RT⁃PCR)对阳性样本基因扩增,用MEGA7.0及Simplot软件对扩增序列进行基因特征分析。【结果】送检的8份标本鉴定结果均为诺如病毒GⅠ型,基因特征分析为重组诺如病毒GⅠ.6[P11]亚型,重组位点位于ORF1⁃ORF2连接处。同源性最高(98.75%)的是2018年登录的GⅠ.6[P11]毒株序列(登录号:MT357995)。【结论】经病原学鉴定与基因特征分析,本次暴发疫情是由罕见重组型诺如病毒GⅠ.6[P11]亚型引起。
舒纪为管临福张彤杰任宜叶凌徐妮王蓉黄懋雯
关键词:病原学鉴定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