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靖宇

作品数:5 被引量:39H指数:5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土木水利学院水利水电工程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科研专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水利工程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水利工程
  • 2篇天文地球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篇泥沙
  • 1篇电厂温排水
  • 1篇电荷
  • 1篇电荷分布
  • 1篇生物膜
  • 1篇石英砂
  • 1篇输移
  • 1篇数学模型
  • 1篇数值模拟
  • 1篇水槽
  • 1篇水槽试验
  • 1篇水动力模型
  • 1篇水沙
  • 1篇水沙输移
  • 1篇泥沙颗粒
  • 1篇重金
  • 1篇重金属
  • 1篇温排水
  • 1篇磷迁移
  • 1篇河流泥沙

机构

  • 5篇清华大学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中国水利水电...

作者

  • 5篇王靖宇
  • 4篇方红卫
  • 3篇何国建
  • 3篇黄磊
  • 1篇赵懿珺
  • 1篇尚倩倩
  • 1篇陈明洪
  • 1篇陈小莉
  • 1篇赵慧明
  • 1篇陈益山

传媒

  • 2篇水利学报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水科学进展
  • 1篇水利水电科技...

年份

  • 1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2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泥沙颗粒生长生物膜后沉降的实验研究Ⅱ:沉降速度计算被引量:9
2012年
泥沙生长生物膜后相应的物理特性会发生改变。本文主要探讨泥沙颗粒在微生物生命活动的影响下沉降特性的改变情况。将官厅水库的泥沙分为6组,使用天然水和营养液的混合液对泥沙进行培养,用来模拟富营养水体中泥沙颗粒特性的发展变化情况。对于生长生物膜后的絮体颗粒在各个不同培养时间的沉降运动,实验采用先进的图像采集观测系统进行拍摄采样,并利用图像分析测量颗粒大小和沉速的变化,推导了生长生物膜后的颗粒沉速计算公式。研究表明生物膜极大地改变了颗粒的表面特性,使得颗粒下沉阻力增大,与同等大小无生物膜黏连的泥沙颗粒相比沉速明显减小。
方红卫尚倩倩赵慧明王靖宇
关键词:沉速泥沙颗粒生物膜
天然石英砂的表面络合模型研究被引量:6
2014年
天然泥沙颗粒表面特性复杂,其与营养物质及重金属之间的相互作用,是研究天然水体水环境效应的关键科学问题之一.本文以石英砂为例,在考虑天然泥沙表面形貌引起的电荷非均匀分布的基础上,建立了统计意义上的表面电荷分布-表面电位数学关系,并修正表面络合模型,对表面络合常数采用更合理的静电力校正,模拟营养物质及重金属在天然泥沙颗粒表面的吸附-解吸关系.同时,表面滴定实验及吸附实验数据被用来进行模型验证.结果表明,泥沙颗粒的吸附特性受pH值、水相平衡浓度和背景离子强度等影响,考虑颗粒表面电荷非均匀分布的修正模型,更接近天然泥沙的吸附特性,相比传统表面络合模型,能够更好地模拟吸附结果.
黄磊方红卫王靖宇陈明洪何国建
关键词:石英砂电荷分布
铁山湾内电厂温排水累积热影响数值模拟被引量:7
2015年
为了解铁山湾内已有电厂与新建电厂温排水的叠加累积效应,采用Delft3D水动力模型进行潮流及温度场的数值模拟。通过对模型主要时空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确定了模拟计算时长为25个潮周期,最小网格尺寸为40 m,时间步长为15 s。流场及温度场计算结果表明:新建电厂投运后,岸线变化导致工程局部区域流场发生改变;1℃温升线与北海电厂重叠,影响范围较北海电厂单独运行增加21 km2;北海电厂取水温升增幅不超过0.4℃。数学模型计算结果与同步开展的物理模型试验结果对比表明,排水口近区两者差异较大,随着温排水远离排水口,两者差异逐渐减小,在1℃温升线附近两者基本相同。
赵懿珺王靖宇陈小莉
关键词:电厂温排水
重金属随泥沙迁移过程的数学模型被引量:8
2014年
为更加准确地模拟重金属随泥沙迁移的过程,避免传统模型在描述重金属的吸附解吸时只能片面地考虑简单物理过程的不足,在水沙输移模拟的基础上,同时考虑了重金属随泥沙迁移的物理和化学过程,建立了完整的水动力-泥沙-重金属迁移数学模型。模型利用泥沙颗粒表面复杂形貌与电荷的关系来修正表面络合模型并以此分析了水体中的重金属与泥沙颗粒表面基团间的化学成键作用,同时根据化学反应的不同条件,并结合床面冲淤,将床面泥沙分为有氧层和无氧层分别考虑重金属的沉积与再释放。模型模拟了水槽试验中重金属Ni随泥沙迁移的情况,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的对比表明了建立的模型可以合理地反映重金属随泥沙的迁移过程。
王靖宇方红卫黄磊陈益山何国建
关键词:数学模型水沙输移重金属
河流泥沙磷迁移过程的数学模型研究被引量:14
2014年
水体中磷的迁移转化过程,对于河流生态环境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传统的水质模型缺乏对磷迁移转化过程机理和规律的深入探讨与分析。本文建立河流中水动力-泥沙-磷迁移过程的分相模型,在水流运动与泥沙输移模拟的基础上,从基本的化学反应出发,研究磷在河流中的迁移过程。首先,考虑天然河流中磷的来源及其不同形态,基于泥沙颗粒表面电荷非均匀分布的认识,利用修正后的表面络合模型研究悬移质泥沙对磷的吸附;其次,分析有氧与无氧条件下泥沙颗粒中铁/铝(氢)氧化物的不同形态,以描述磷在活性底泥层中的赋存形式;然后,重点关注河床冲淤变形,分析磷在河床表面的沉积与再释放。最后,本文设计磷水槽试验,分析泥沙颗粒运动对磷迁移的影响,并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泥沙运动对磷迁移有显著影响,磷浓度沿程分布与含沙量间存在较好的线性关系,尤其是溶解相磷;本文建立的模型可以合理地反映磷随着泥沙颗粒的迁移过程。
黄磊方红卫王靖宇何国建
关键词:河流泥沙磷迁移水槽试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