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罗涛

作品数:2 被引量:16H指数:2
供职机构:武汉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建筑科学

主题

  • 1篇适应性
  • 1篇室外热环境
  • 1篇太阳辐射
  • 1篇气候
  • 1篇气候适应性
  • 1篇气候适应性分...
  • 1篇热环境
  • 1篇夏季
  • 1篇露点温度
  • 1篇被动房

机构

  • 2篇武汉理工大学

作者

  • 2篇罗涛
  • 1篇任志刚
  • 1篇王乾坤
  • 1篇文远高
  • 1篇邓勤犁
  • 1篇周蜜
  • 1篇张强

传媒

  • 1篇建筑科学
  • 1篇建筑热能通风...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7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基于气候适应性分析德国被动房概念在中国的实现被引量:12
2017年
由于受到能源危机的影响,被动式建筑已经逐渐成为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方向之一,但我国的被动房技术体系仍不够完善,与德国具有较大的差距。以气候适应性为切入点,选取中国和德国各11座城市,研究德国被动房在中国的适应性,通过室外气温、太阳辐射、露点温度、有效天空温度以及气候大陆度五个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得出结论:我国被动房制冷需求和除湿需求增大;纬度高于38°N区域,采暖需求增大,32°N^38°N区域,采暖需求可满足德国被动房标准,低于32°N区域,采暖需求减小。
任志刚张强涂警钟周蜜罗涛
关键词:被动房气候太阳辐射露点温度
武汉市高密度居住区夏季室外热环境实测分析被引量:4
2019年
为了研究夏热冬冷地区高密度居住小区夏季热环境的特点,通过对武汉市某高密度居住小区在夏季典型气象日的空气温度,相对湿度以及风速风向进行现场实测,定量的分析了夏热冬冷地区高密度居住小区的热环境现状以及不同的建筑,区域绿化和水体对区域热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密度居住区的热环境较一般地带差,且与区域内的建筑布局有关,高密度居住区内空气温度较气象站高出3℃,平均风速低0.5 m/s。位于混凝土柏油路面上的测点上方空气温度整体相对其他测点要高,接着是花岗岩硬质铺地,位于绿化草坪内的温度最低。其次位于围合式建筑布局区域的温度较行列式布局高,当城市下垫面类型相同时,测试区域的绿化遮阳和建筑阴影对热环境的改善作用较为明显。
罗涛邓勤犁文远高王乾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