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邬月琴

作品数:10 被引量:21H指数:3
供职机构:内蒙古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包头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糖尿
  • 6篇糖尿病
  • 5篇2型糖尿
  • 5篇2型糖尿病
  • 2篇血管
  • 2篇血管病
  • 2篇脂肪
  • 2篇维生素D
  • 2篇骨质
  • 2篇骨质疏松
  • 1篇代谢
  • 1篇代谢异常
  • 1篇低促性腺激素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心脏
  • 1篇性疾病
  • 1篇性细胞
  • 1篇性腺功能
  • 1篇性腺功能减退

机构

  • 10篇内蒙古科技大...

作者

  • 10篇邬月琴
  • 3篇任丽珏
  • 3篇卫晶晶
  • 3篇杜婧
  • 2篇魏枫
  • 2篇王玮
  • 1篇张咏梅
  • 1篇王静
  • 1篇乔庆红
  • 1篇张柱
  • 1篇王云枝
  • 1篇刘岩
  • 1篇王朝霞
  • 1篇薛晔霞
  • 1篇李静
  • 1篇白琳
  • 1篇张世益
  • 1篇乌云
  • 1篇李永超

传媒

  • 2篇包头医学院学...
  • 2篇中国医学创新
  • 1篇医学综述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3
  • 1篇2008
  • 1篇2006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对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下肢血管病变与年龄、糖尿病病程、血糖控制水平、血压、血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等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住院的136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年龄、病程、家族史、吸烟史、高血压史、体重指数(BMI)、腰臀比...
邬月琴
文献传递
PPARγ激动剂对2型糖尿病大鼠的防治作用及对其心脏PPARγ表达的影响
目的:评价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太罗)对高糖高脂喂养加小剂量链尿佐菌素(30mg/kg)诱导2型糖尿病(DM2)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对其心脏PPARγ表达的影响。方法:将56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空白对照组(NC组...
杜婧魏枫靳广张小洺张世益张咏梅张柱邬月琴乔庆红
关键词:PPARΓ激动剂2型糖尿病SD大鼠心脏PPARΓ表达
文献传递
特发性低促性腺激素性性腺功能减退症1例报告
任丽珏邬月琴王云枝
2型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病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type 2,T2DM)合并脑血管病(cerebral vascular disease,CVD)的相关因素及诱发二者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1月-2020年12月住院治疗的218例患者,其中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118例,标记为T2DM组;2型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病患者100例,标记为T2DM+CVD组,比较两组之间临床资料以及生化指标的差异。所有数据采用SAS统计学分析。结果:T2DM组与T2DM+CVD组在年龄、性别、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血压、糖化血红蛋白(glycated hemoglobin 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1c)、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胱抑素C(cystatin C,CYSC)水平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病程、烟酒史、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餐后2 h血糖(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PB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水平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性别、血压、LDL-C、CYSC与T2DM及CVD的发病呈正相关(P<0.05),而Hb1AC与T2DM合并CVD的发病呈负相关(P<0.05)。年龄及LDL-C可能是T2DM合并CVD的危险因素,HbA1c可能是T2DM合并CVD的保护因素,而性别、BMI、血压、CYSC可能不是T2DM合并CVD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年龄、性别、BMI、血压、Hb1Ac、LDL-C、CYSC均与T2DM及CVD的发病相关,监控相关生化指标可以对T2DM合并CVD患者采取积极干预性措施加以预防。
李静邬月琴
关键词:2型糖尿病脑血管病
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25羟维生素D3水平及相关因素分析
邬月琴卫晶晶王玮刘岩杜婧任丽珏
糖尿病骨代谢异常与脂肪组织的关系被引量:3
2020年
骨质疏松是最常见的骨骼疾病,已成为糖尿病的新型并发症,严重威胁到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质量。在糖尿病患者中,骨转换标记物水平降低、骨转换中微结构缺陷、骨强度降低、骨密度下降都会导致骨折发生风险增加。而脂肪组织分泌的脂肪因子抵抗素及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水平的升高,脂肪因子脂联素以及受脂肪组织影响的性激素、胰淀素水平的降低,都会影响骨代谢,使骨折发生风险增加,并且这种影响在糖尿病患者中似乎更加显著。
赵冬琴邬月琴
关键词:骨质疏松糖尿病脂肪因子炎性细胞因子
成年男性发生骨质疏松和骨量减少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探讨成年男性发生骨质疏松和骨量减少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1年6月于本院进行健康体检,年龄20~60岁,并自愿进行骨密度检测的成年男性798例,根据骨密度检测结果,分为骨密度正常组561例和骨密度异常组237例(包括骨质疏松和骨量减少),探究各项体检指标与其发生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的关系。结果:本院体检的成年男性骨密度异常的检出率为29.70%,其中骨质疏松症的检出率为4.01%,骨量减少的检出率为25.69%。骨密度异常组年龄、高密度脂蛋白、舒张压、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均明显高于骨密度正常组(P<0.05),而体重指数、血尿酸均明显低于骨密度正常组(P<0.05),而两组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收缩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密度异常组中合并高血压、幽门螺杆菌感染、颈动脉内膜斑块、脑血流图异常、动脉硬化的比例高于骨密度正常组(P<0.05),合并脂肪肝的比例低于骨密度正常组(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40岁、高水平的高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1.42 mmol/L)、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同型半胱氨酸>15 μmol/L)是发生骨密度异常的危险因素,高体重指数(体重指数>23.9 kg/m^(2))是骨密度正常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研究人群中骨密度异常的检出率较高,其中骨量减少的人数多于骨质疏松的人数;骨密度值与年龄、体重指数、血压、高密度脂蛋白、同型半胱氨酸、幽门螺杆菌感染、颈动脉内膜斑块、脑血流图异常、动脉硬化相关。其中年龄>40岁、高水平的高密度脂蛋白、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发生骨密度异常的危险因素,高体重指数是骨密度正常的保护因素。
王悦邬月琴
关键词:成年男性骨质疏松骨量减少
抑癌基因mRNA表达及其甲基化对鉴别良恶性甲状腺结节的意义
目的:抑癌基因甲基化导致基因沉默在甲状腺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本研究检测抑癌基因PTEN、DAPK,在良恶性甲状腺结节外周血、结节组织中的DNA甲基化以及mRNA表达状态,并分析其与良恶甲状腺结节性疾病的...
魏枫邬月琴任丽珏李永超乌云王朝霞王静王玮杜婧白琳薛晔霞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及血清维生素D对2型糖尿病的影响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对2型糖尿病的影响及血清维生素D在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作用。方法:收集2015年5月至2016年4月门诊及住院诊断的361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组(观察组)与2型糖尿病未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组(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化指标,并分析观察组中维生素D与并发症发生的关系。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病程、体重指数、糖化血红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胱抑素C、a羟丁酸脱氢酶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维生素D严重缺乏组冠心病、视网膜病发生率高于缺乏组(P<0.05)。结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影响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代谢;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时,血清维生素D水平越低,冠心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发生率越高。
卫晶晶邬月琴
关键词:维生素D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维生素D与炎症性疾病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1
2016年
维生素D在机体钙平衡的调节中起着重要作用,同时维生素D对免疫/炎症系统也有调节作用。低维生素D水平可增加发生急性感染的风险,并加重其不良结局。血清维生素D水平在慢性炎症性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哮喘、炎症性肠病、慢性肾脏疾病、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等)的发病中具有多效性,其在炎症性疾病的炎症/免疫应答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卫晶晶邬月琴
关键词:哮喘动脉粥样硬化慢性肾脏疾病炎症性肠病维生素D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