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惠娟

作品数:9 被引量:51H指数:5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用药
  • 4篇婴儿
  • 3篇休克
  • 3篇血肿
  • 3篇药学
  • 3篇药学监护
  • 3篇用药分析
  • 3篇头皮
  • 3篇头皮血肿
  • 3篇脓毒
  • 3篇脓毒性
  • 3篇脓毒性休克
  • 3篇抗感染
  • 2篇低出生体重
  • 2篇低出生体重儿
  • 2篇极低出生体重
  • 2篇极低出生体重...
  • 2篇出生体重
  • 1篇胆汁
  • 1篇胆汁淤积

机构

  • 9篇暨南大学
  • 1篇深圳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深圳市龙岗区...

作者

  • 9篇郭惠娟
  • 8篇范晓梅
  • 3篇李文周
  • 3篇许锦姬
  • 3篇罗勇
  • 2篇陈瑜
  • 1篇周平
  • 1篇陈瑜
  • 1篇马丽亚

传媒

  • 2篇今日药学
  • 1篇中国现代应用...
  • 1篇中国医院药学...
  • 1篇儿科药学杂志
  • 1篇药物不良反应...
  • 1篇现代医院
  • 1篇2017年广...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1例脓毒性休克合并头皮血肿婴儿抗感染用药分析及药学监护
目的:通过对1例脓毒性休克合并头皮血肿婴儿的抗感染用药分析及药学监护,促进特殊人群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方法:对1例脓毒性休克合并头皮血肿婴儿抗感染治疗方案进行分析和药学监护。根据病原学、药敏结果及患者病情及时调整抗感染治疗...
范晓梅许锦姬罗勇郭惠娟
关键词:脓毒性休克头皮血肿抗感染用药分析药学监护
1例脓毒性休克合并头皮血肿婴儿抗感染用药分析及药学监护
2017年
目的通过对1例脓毒性休克合并头皮血肿婴儿的抗感染用药分析及药学监护,探索临床药师评价药物治疗方案和提供药学监护的思路。方法对1例脓毒性休克合并头皮血肿婴儿的抗感染治疗方案进行分析和药学监护。根据病原学、药敏结果和患者病情及时调整抗感染治疗策略,同时积极清创引流。结果患儿体温、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等指标均明显下降,病情好转,治疗1个月后出院。结论对于复杂感染的特殊人群,临床药师通过参与抗感染治疗方案的制定和实行个体化的药学监护,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有积极作用。
范晓梅许锦姬罗勇郭惠娟
关键词:脓毒性休克头皮血肿抗感染用药分析药学监护婴儿
磷酸奥司他韦致小婴儿头部和肢体不自主抖动1例被引量:14
2018年
1临床资料患者,男,2月,7.0kg,6天前(2017/01/10)无诱因出现阵发性轻咳,伴喉中痰鸣,鼻塞,无流涕,无发热,无气促及喘息。2017年1月12日在我院儿科诊断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口服复方福尔可定口服溶液1.5 mL,tid、小儿伪麻美芬滴剂0.4 mL,tid进行治疗。
范晓梅李文周王多干刘庆明钟明申新田郭惠娟
关键词:磷酸奥司他韦婴儿
PDCA循环管理干预儿科辅助用药磷酸肌酸钠的临床效果评价被引量:12
2019年
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规范儿科辅助用药磷酸肌酸钠的临床使用,促进辅助用药的合理应用。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通过医院信息系统选取儿科使用磷酸肌酸钠的病历1 300份,其中2015年1月—2016年7月期间700份为PDCA循环干预前组,2016年9月—2017年2月期间300例病历为第1轮干预组,2017年3月—9月期间300例病历为第2轮干预组,对比分析持续干预前后磷酸肌酸钠的用药情况。结果实施2轮PDCA循环管理干预后,儿科磷酸肌酸钠使用显著减少,用药频度由736(干预前)降至193(干预后),且用药合理率明显提高,从干预前66.86%提高至第2轮干预后的93.00%。结论 PDCA循环管理法在规范儿科辅助用药磷酸肌酸钠的临床合理使用中持续改进的效果显著。
范晓梅李文周张竞佳林微许晨舒周艳莹钟智吴立明陈瑜陈瑜申新田郭惠娟
关键词:PDCA磷酸肌酸钠儿科
咖啡因联用西咪替丁或红霉素致极低出生体重儿严重高血压被引量:1
2018年
1例胎龄28+2周早产男婴出生后2 h被诊断为新生儿肺透明膜病4期,给予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辅助呼吸,气管内滴入猪肺磷脂注射液,静脉滴注头孢他啶和青霉素抗感染,并给予咖啡因兴奋呼吸。用药第4天,患儿心率达160-170次/min,怀疑咖啡因所致,停用该药后心率恢复正常;第16天病情明显好转,改为无创正压通气辅助呼吸,再次给予咖啡因兴奋呼吸中枢;第24天因出现胆汁反流加用西咪替丁;第28天因痰液检查示解脲支原体DNA阳性静脉注射红霉素抗感染;第29天停用西咪替丁。自第25天开始患儿收缩压连续9 d高于83 mmHg(1 mmHg=0.133 kPa),第34天血压骤升至106/75 mmHg,考虑咖啡因致严重高血压,停用该药,患儿血压恢复正常。第46天患儿病情明显好转,呼吸支持过渡至高流量吸氧,停用红霉素,第3次加用咖啡因改善呼吸,之后患儿未再出现高血压。应用Karch-Lasagna方法进行药物与不良反应因果关系评价,提示高血压的发生与咖啡因联用西咪替丁或红霉素很可能相关。
申新田周平梁小琴陈瑜钟明范晓梅郭惠娟
关键词:咖啡因红霉素西咪替丁高血压
益生菌对VLBWI的胃肠功能和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的影响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探讨益生菌的早期应用对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胃肠功能和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的影响。方法 60例极低出生体重儿随机分为益生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除常规治疗外,益生菌组早产儿在开奶当天开始补充益生菌制剂(含两歧双歧杆菌、长双歧杆菌和植物乳杆菌)500 mg·kg^(-1)·d^(-1),持续至矫正胎龄满36周;对照组给予等量的糖粉。结果益生菌组早产儿的死亡数、消化道合并症[消化道出血、消化道穿孔、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和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早产儿的喂养不耐受持续时间、静脉营养时间及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服用益生菌4周内,益生菌组早产儿的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PNAC)发病率低于对照组。结论双歧杆菌和乳杆菌三联益生菌制剂的早期应用能改善VLBWI的存活率和胃肠功能。
范晓梅李文周陈瑜郭惠娟马丽亚
关键词:益生菌极低出生体重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喂养不耐受胆汁淤积
1例脓毒性休克合并头皮血肿婴儿抗感染用药分析及药学监护
目的:通过对1例脓毒性休克合并头皮血肿婴儿的抗感染用药分析及药学监护,促进特殊人群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方法:对1例脓毒性休克合并头皮血肿婴儿抗感染治疗方案进行分析和药学监护。根据病原学、药敏结果及患者病情及时调整抗感染治疗...
范晓梅许锦姬罗勇郭惠娟
关键词:脓毒性休克头皮血肿抗感染用药分析药学监护
文献传递
以医院等级评审为契机 促进妇幼保健院药事管理持续改进被引量:10
2020年
医院等级评审要求严格,是促进医院药事管理与服务持续改进的有利契机。其院于2017年启动三级妇幼保健院创建工作,在相关评审标准指引下,采用追踪方法学和PDCA循环管理等方法,以评促建、以评促改,推动药事管理质量持续改进。笔者主要从药学信息化、抗菌药物管理和药品安全性监测等方面介绍医院在等级评审准备过程中采取的举措和成果,为同行提供参考。
黄艳梅范晓梅郭惠娟
关键词:医院等级评审妇幼保健院药事管理
基于PDCA循环管理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被引量:9
2021年
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持续改进基层妇幼保健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提升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水平和促进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通过医院信息系统提取2015-2016年抗菌药物管理和临床应用的各项监管指标,分析其中存在问题的指标及产生原因,针对根本原因制定切实可行的改进管理计划,实施应用于2017-2019年的临床应用管理中。对比干预前(2015-2016年)与干预后(2017-2019年)指标数据变化,评估干预成效。结果:干预后抗菌药物的金额占比由12.19%降至6.71%,门(急)诊抗菌药物使用率由19.09%降至7.52%,住院抗菌药物使用率由55.09%下降至38.36%,住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由34.35 DDDs下降至21.74 DDDs,接受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微生物样本送检率符合国家要求。结论:PDCA循环管理法在持续改进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中的效果显著。
郭惠娟廖玉霞万晨露房昶吉邓燕超黄卫东
关键词:PDCA循环管理抗菌药物合理用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