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昌军
- 作品数:4 被引量:17H指数:3
- 供职机构: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 党建协同、组织互嵌与人口流入型地区治理——以上海市奉贤区高桥社区为例
- 2017年
- 人口流动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特征,在流动人口聚集的城市地区,始终存在着结构性的社会治理难题,集中体现在当前的地方基层组织如何与弥散的社会有效衔接的问题,并且也越来越需要寻找外来流动人口参与地方社区治理的有效机制。上海市高桥社区依托党员力量,在外来人口中设立党支部的创新经验显示:中国共产党的党建文化是人口流入型地区社会治理的重要资源。通过设立"来奉人员管理委员会",实现了地方基层党组织与外省籍党员的协同化党建,并以此带动外来人口参与社区治理,在"组织互嵌"的过程中,实现高桥社区的有效治理,并在外来人口心中产生了"第二故乡"的社区认同。这些经验启示我们要改变以户籍人口为中心的党建传统,积极拓展基层党建的物理空间和社会空间。
- 王阳王阳
- 关键词:基层党建
- 以外管外:人口流入型地区的参与式社会治理--以上海市奉贤区桥村为例被引量:11
- 2017年
- 随着中国社会流动性的加强,对于许多人口流入型地区,越来越需要寻找外来人口参与地方社会治理的有效机制。通过对上海奉贤区桥村外来人口参与社会治理的创新经验的实地考查和分析,发现在村镇两级的积极统筹下,通过设立来奉人员服务管理委员会,实施多元并举的外来人口参与自治机制,以及文化引领和举办社区活动,外来人口较为有效地参与到村域治理体系。外来人口参与之所以能够有为,其核心在于外来人口的部分精英被成功吸纳,启用民间人情社会网络,以及由外来人口参与所形成的语言、心理和文化上的治理契合性。外来人口之所以愿意参与,其背后蕴藏着一种综合性激励机制,包括社会地位生产、社区认同建构以及更为现实的利益激励。
- 叶敏陈昌军
- 关键词:社会治理
- 类体制身份:作为基层政府建构自主性的意外后果——以上海市奉城镇政府为例被引量:3
- 2020年
- 本文认为出现在基层政府内部的多种“身份”,不同于传统的“社会性身份”和“体制性身份”,是一种新的“身份”现象,本文称之为“类体制身份”。以上海市奉城镇政府为例,本文梳理了奉城镇政府内部多种“身份”的形成过程。本文认为,“类体制身份”在基层政府内部的产生,逻辑上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多层级上级政府约束下的基层政府人员扩张,导致具有多种身份的人员集聚在基层政府内部这一特定场域;二是基层政府混编混岗导致人员身份意识强化。本文认为,“类体制身份”本质上是基层政府在多层级上级政府的压力型体制及社会治理转型所导致的治理任务增多的背景下,建构基层自主性的意外后果。在中国多层级的政府组织中,保障乡镇一级基层政府的自主性,对于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实现有效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 陈昌军
- 本土语境中的郊区、郊区化和郊区社会被引量:4
- 2021年
- 文章探讨了郊区、郊区化以及郊区社会三个概念在本土语境中的基本内涵。基于中国特色的"城市地方体制"对于城镇形态的框定,以城镇所辖区域的区划边界作为郊区的外部边界比较符合实际,至于郊区的内部边界则要视研究者的目的而定,暂以中心城区或镇区的界线作为内部边界展开讨论。中国特色的郊区化发展过程,一方面体现在显性的城镇郊区化过程,即城区居民或组织外迁以及基础设施的延伸;另一方面也体现为相对隐性的乡村郊区化过程,即城镇体制对乡村社会的不断渗透和覆盖。随着这两种郊区化的不断深化,地理或区划上的郊区演变成为特定的郊区社会形态。城乡关系的高度紧密是中国式郊区社会的核心特征,在这种紧密型城乡关系下,郊区社会中发展出特殊的社区形态和生活方式。
- 熊万胜陈昌军
- 关键词:郊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