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正

作品数:9 被引量:63H指数:5
供职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 1篇理学

主题

  • 4篇学成
  • 4篇化学成分
  • 4篇黄酮
  • 3篇化学成分研究
  • 2篇益母草
  • 2篇马鞭草
  • 2篇马鞭草科
  • 2篇牡荆
  • 2篇类化
  • 2篇类化合物
  • 2篇化合物
  • 2篇黄酮苷
  • 2篇草科
  • 2篇大花
  • 1篇对香豆酸
  • 1篇血竭
  • 1篇液相
  • 1篇液相色谱
  • 1篇抑制活性
  • 1篇色谱

机构

  • 9篇北京中医药大...

作者

  • 9篇黄正
  • 7篇赵云芳
  • 7篇屠鹏飞
  • 6篇张倩
  • 6篇张静
  • 4篇李曼曼
  • 3篇郑姣
  • 3篇李月婷
  • 3篇顾宇凡
  • 3篇孙晶
  • 2篇任易
  • 2篇苏小琴
  • 1篇李军
  • 1篇孙慧
  • 1篇张云封
  • 1篇刘文静

传媒

  • 3篇中草药
  • 2篇中国中药杂志
  • 2篇世界科学技术...

年份

  • 2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4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HPLC同时测定不同产地茄根中2种苯丙酰胺类成分的含量被引量:3
2014年
建立同时测定茄根中2种苯丙酰胺类成分N-反式-对香豆酰基去甲辛弗林和N-反式-对香豆酰基酪胺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采用Agilent Eclipse XDB C18色谱柱(4.6 mm × 250 mm,5 μm);以甲醇-0.1%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柱温30 ℃;检测波长300 nm。结果表明,N-反式-对香豆酰基去甲辛弗林和N-反式-对香豆酰基酪胺色谱峰分离良好,分别在2.84-68.16,3.10-74.40 mg·L-1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n=9)分别为99.30%,102.8%。该方法快速、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茄根药材的质量控制。
孙晶顾宇凡李曼曼苏小琴霍会霞张静张静黄正张倩赵云芳屠鹏飞
关键词:茄根
HPLC-DAD测定沉香药材中沉香四醇的含量被引量:15
2014年
目的:建立沉香药材中沉香四醇含量的测定方法,实现该中药的质量控制。方法:采用Diamonsil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1%甲酸水,梯度洗脱,流速0.7 m L·min-1,检测波长252 nm,柱温30℃。结果:沉香四醇与相邻色谱峰分离度大于1.5,达到基线分离。在2.0-125.0μg·m 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8,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2.75%。沉香药材中沉香四醇的含量不得低于0.15%。结论:该法能准确可靠地测定沉香药材中沉香四醇的含量,可用于沉香药材的质量控制。
顾宇凡张倩霍会霞黄正张静张静赵云芳屠鹏飞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
龙血竭酚类成分研究被引量:23
2014年
目的研究龙血竭Draconis Resina的酚类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及半制备液相等色谱方法分离纯化,结合其理化性质及MS、NMR等光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龙血竭醋酸乙酯提取部位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4′-羟基-1′,4″-二甲氧基查尔烷(1)、7-羟基-5,4′-二甲氧基-2-苯基苯并呋喃(2)、紫檀茋(3)、3,4′-二羟基-5-甲氧基二苯乙烯(4)、5,7,4′-三羟基二氢黄酮(5)、瑞士松素(6)、7-羟基二氢黄酮(7)、甘草素(8)、对羟基苯甲酸甲酯(9)、4-羟基-3-甲氧基苯甲酸甲酯(10)、4-羟基-3-甲氧基苯甲酸乙酯(11)、2,4-二羟基苯乙酮(12)、3,4-二羟基烯丙基苯(13)和β-谷甾醇(14)。结论化合物1为新天然产物,化合物2为首次从百合科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5、9-12为首次从龙血树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6-7为首次从剑叶龙血树中分离得到。
苏小琴李曼曼顾宇凡孙晶张静张静黄正张倩张倩赵云芳屠鹏飞
关键词:龙血竭剑叶龙血树酚类化合物二苯乙烯二氢黄酮
牡荆叶中1个新黄酮苷类化合物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 研究牡荆Vitex negundo var.cannabifolia叶中黄酮苷类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和ODS等柱色谱技术,对牡荆叶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通过其理化性质及MS、NMR等谱学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牡荆叶95%乙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萃取部位分离得到7个黄酮苷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木犀草素-4′-O-(6″-O-对羟基苯甲酰基)-β-D-葡萄糖苷(1)、木犀草素-7-O-(6″-O-对羟基苯甲酰基)-β-D-葡萄糖苷(2)、木犀草素-6-C-(6”-O-反式-咖啡酰基)-β-D-葡萄糖苷(3)、木犀草素-6-C-(2″-O-反式-咖啡酰基)-β-D-葡萄糖苷(4)、perfoliatuminA(5)、异牡荆素(6)、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7)。结论 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牡荆宁G;化合物2~4、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5为首次从牡荆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李曼曼李月婷黄正张静张静庞道然郑姣郑姣张倩赵云芳屠鹏飞
关键词:马鞭草科牡荆黄酮苷
大花益母草的化学成分研究
大花益母草为唇形科益母草属植物大花益母草Leonurus Maxim的地上部分,主要分布于辽宁、吉林及河北北部,具有活血调经、利尿等作用,在民间常作为益母草的替代品,治疗痛经、闭经等妇科疾病。前期研究发现,大花益母草丙酮...
黄正
关键词:化学成分二萜木脂素
文献传递
大花益母草的化学成分研究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研究大花益母草Leonurus macranthus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ODS柱色谱和半制备HPLC等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大花益母草地上部分70%丙酮提取物的二氯甲烷萃取部位分离鉴定了1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丁香脂素(1)、(+)-1-羟基丁香脂素(2)、rayalinol(3)、erythro-guaiacylglycerol-β-O-4′-coniferyl ether(4)、(7R,7′R,7″S,8S,8′S,8″S)-3′,4″-dihydroxy-3,5,4′,5″-tetramethoxy-7,9′:7′,9-diepoxy-4,8″-oxy-8,8′-sesquineo-lignan-7″,9″-diol(5)、(7R,7′R,7″S,8S,8′S,8″S)-4′,5″-dihydroxy-3,5,3′,4″-tetramethoxy-7,9′:7′,9-diepoxy-4,8″-oxy-8,8′-sesquineo-lignan-7″,9″-diol(6)、芫花素(7)、3′-羟基芫花素(8)、圣草酚(9)、异莨菪亭(10)、对香豆酸(11)、咖啡酸甲酯(12)、反式-阿魏酸(13)、丁香醛(14)、香草酸(15)、oct-1-en-3-ylβ-glucopyranoside(16)、5-羟基-2-吡咯烷酮(17)、pterolactam(18)和烟酰胺(19)。结论化合物1~6和9~19为首次从益母草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7和8为首次从大花益母草中分离得到。
黄正霍会霞任易彭治添晁凌会孙慧刘文静张云封赵云芳屠鹏飞李军
关键词:对香豆酸香草酸芫花素
牡荆叶化学成分研究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研究牡荆叶Vitex negundo L.var.cannabifolia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 20、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ODS)和半制备HPLC等柱色谱技术,对牡荆叶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结合其理化性质及MS、NMR等光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牡荆叶95%乙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萃取部位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芹菜素(1)、5,4′-二羟基-3,6,7-三甲氧基黄酮(2)、猫眼草酚(3)、槲皮素(4)、1,4-二羟基(3R,5R)-二咖啡酰氧基环己甲酸甲酯(5)、灰毡毛忍冬素F(6)、椒二醇(7)、caryolandiol(8)、β-谷甾醇(9)、对羟基苯甲酸(10)和β-胡萝卜苷(11)。结论:化合物5 8为首次从牡荆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4为首次从牡荆叶中分离得到。
李曼曼黄正霍会霞张静张静郑姣张倩赵云芳屠鹏飞
关键词:马鞭草科牡荆属黄酮
沉香内生真菌Penicillium citrinum的次生代谢产物研究
目的:研究沉香(Resinous of Aquilaria sinensis(Lour.)Gilg)中内生真菌橘青霉(Penicillium citrinum)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Sephadex LH-20柱色...
任易李月婷庞道然晁凌会黄正孙晶李军
关键词:内生真菌
夏至草的黄酮类成分研究被引量:6
2015年
研究夏至草Lagopsis supina全草的黄酮类化学成分。利用硅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和半制备HPLC等色谱方法分离纯化,结合其理化性质及MS、NMR等谱学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从夏至草提取物二氯甲烷萃取部位分离得到2个黄酮苷元,分别鉴定为芫花素(1)、5-羟基-7,4'-二甲氧基黄酮(2)。从夏至草提取物水部位分离得到10个黄酮苷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山柰酚-3-O-6″-(3-羟基-3-甲基-戊二酸单酰基)-β-D-葡萄糖苷(3)、槲皮素-3-O-6″-(3-羟基-3-甲基-戊二酸单酰基)-β-D-葡萄糖苷(4)、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5)、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6)、异鼠李素-3-O-β-D-葡萄糖苷(7)、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8)、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9)、柯伊利素-7-O-β-D-葡萄糖苷(10)、芦丁(11)、山柰酚-3-O-(6″-对-香豆酰基)-β-D-葡萄糖苷(银椴苷,12)。化合物3和4为首次从唇形科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12均为首次从夏至草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张静张静黄正黄正李月婷李月婷郑姣张倩赵云芳屠鹏飞
关键词:夏至草化学成分黄酮黄酮苷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