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林健
- 作品数:5 被引量:13H指数:2
- 供职机构:贵州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贵州省科技厅工业攻关项目贵州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贵州黔东南地区蕨类植物区系初探被引量:1
- 2013年
- 为了解黔东南地区蕨类植物区系的特点,采用野外调查与查阅资料相结合的方法,对该地区的蕨类植物进行调查和区系分析。结果表明:1)该区蕨类植物物种丰富,有48科110属390种、2亚种、17变种和2变型。2)优势科、属表现明显,优势科有鳞毛蕨科、蹄盖蕨科、水龙骨科、金星蕨科和铁角蕨科等,优势属有鳞毛蕨属、铁角蕨属、耳蕨属、卷柏属和蹄盖蕨属等。3)该区蕨类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复杂,从属来看,是以热带、亚热带分布的属占优势,表明,该区蕨类植物有较高的热带亲缘;而从种来看,东亚地理成分的种有164个,占总种数的39.9%,说明,该区蕨类植物属于东亚区系。4)中国特有成分较丰富,有101种,表明,该地区的蕨类植物具有一定的特有性质。5)该地区蕨类处在热带亚洲和东亚2个植物分布区的过渡地段,有44属在这里仅有1种分布,构成属多种少的格局,具有过渡性质。6)与贵州省贵阳市和云南省迪庆州相比,该地区蕨类植物最丰富,且与贵阳市蕨类植物的相似性更大、亲缘关系更近。
- 吴开岑苟光前魏奇何林健
- 关键词:蕨类植物区系分析
- 贵州特有爬竹的组织培养研究被引量:2
- 2012年
- 以无菌苗率和优良芽率为主要指标,通过对比不同基本培养基和6-BA浓度的试验,以探索爬竹侧芽适宜的消毒方法和诱导培养基。结果表明,爬竹侧芽适宜的消毒方法为:75%酒精处理1 min后再用0.1%升汞处理8~10 min,无菌苗率可达75%左右;采用3/5MS基本培养基时优良芽率最高,显著优于MS、3/4 MS及1/4 MS;在不同激素组合下,6-BA浓度为2 mg/L时优良芽率最高,当6-BA浓度高于2 mg/L时,优良芽率呈显著性减小。
- 孟文艺苟光前何林健马玉栋
- 关键词:爬竹萌芽率
- 贵州独山都柳江源湿地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研究被引量:3
- 2012年
- 通过野外调查和查阅文献资料,分析了独山都柳江源湿地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区系的种类组成和地理特征。结果表明:(1)独山都柳江源湿地自然保护区共有蕨类植物34科65属146种(含种下分类单位),其中以鳞毛蕨科、水龙骨科、铁角蕨科等为主;(2)蕨类植物区系成分复杂,区内温带种占绝对优势,为总种数的71.0%,具温带性质。其中,东亚分布有103种,占总种数的70.3%,说明为东亚区系。热带、亚热带分布种占总种数的16.4%,说明区内蕨类植物与热带、亚热带有一定的联系;(3)与贵州大部分地区处在植物分布区的过渡地段上一样,比较多的属(46.1%)在这里只有1种分布,具有其过渡性质;(4)独山都柳江源湿地自然保护区蕨类与省内外其他地区相比,具有相对较高的丰富性,科、属组成丰富,但种类丰富性相对较低。
- 何林健苟光前胡晓谅魏奇
- 关键词:蕨类植物区系成分
- 贵州特有、极危竹种——爬竹、小蓬竹的解剖学研究被引量:7
- 2012年
- 爬竹和小蓬竹都是贵州特有的极危物种。二者分布范围狭窄,随着环境的不断恶化,数量也在不断减少。本文用石蜡切片的方法对两个竹种根、茎和叶进行解剖研究,并对二者各个结构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根的解剖结构中,爬竹的皮层层数和后生木质部束数比小蓬竹的少;茎的解剖结构基本一致,维管束类型都为紧腰型;叶的解剖结构中,爬竹主脉的机械组织比小蓬竹发达,爬竹表皮毛明显少于小蓬竹。
- 马玉栋苟光前孟文艺魏奇何林健
- 关键词:爬竹小蓬竹石蜡切片
- 佛顶山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区系初探被引量:1
- 2012年
- 通过野外调查和查阅文献资料,分析了佛顶山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区系的种类组成和地理特征。结果表明:(1)佛顶山自然保护区共有蕨类植物27科61属161种(含种以下分类单位),其中以鳞毛蕨科、水龙骨科、铁角蕨科等为主;(2)蕨类植物区系成分复杂,区内温带种占绝对优势,为总种数的70.2%。其中,东亚分布有110种,占总种数的68.35%。热带、亚热带种占到了总种数的23.6%,说明区内蕨类植物与热带、亚热带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3)与贵州大部分地区处在植物分布区的过渡地段上一样,比较多的属(45.9%)在这里只有1种分布,具有过渡性质。
- 魏奇苟光前何林健胡晓谅
- 关键词:蕨类植物区系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