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乃琴

作品数:6 被引量:63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天文地球
  • 4篇生物学
  • 2篇历史地理

主题

  • 3篇植硅体
  • 3篇化石
  • 2篇黄土高原
  • 2篇古气候
  • 1篇稻作
  • 1篇稻作农业
  • 1篇地质
  • 1篇地质时期
  • 1篇仰韶文化
  • 1篇遗址
  • 1篇农业
  • 1篇欧亚草原
  • 1篇裴李岗文化
  • 1篇偏心
  • 1篇偏心率
  • 1篇气候
  • 1篇气候事件
  • 1篇气候学
  • 1篇全新世
  • 1篇全新世中期

机构

  • 6篇中国科学院
  • 6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福建师范大学
  • 1篇河北师范大学
  • 1篇云南师范大学
  • 1篇悉尼大学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河南师范大学

作者

  • 6篇吴乃琴
  • 6篇吴乃琴
  • 4篇董亚杰
  • 4篇李丰江
  • 3篇李丰江
  • 2篇吕厚远
  • 2篇张健平
  • 1篇汪道京
  • 1篇黄林培
  • 1篇贾伟明
  • 1篇郝青振

传媒

  • 4篇第四纪研究
  • 1篇中国科学:地...
  • 1篇地球环境学报

年份

  • 2篇2020
  • 4篇2019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植硅体14C测年研究:过去、现在与未来被引量:10
2019年
文章回顾了植硅体14C测年发展的历史,对当前其研究的现状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和评述,对近年来其研究的争议进行了梳理。植硅体测年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如污染和老碳效应等)在其他材料测年过程同样存在,不能基于少量现代植物植硅体测年的异常数据而完全否定其意义。大量的测年数据显示,并不是所有的植硅体年代都偏老,相反地层中的植硅体年代与同层位其他材料的年代重合或接近。因此,在一些缺少其他有机质测年材料的地层,植硅体14C测年仍然是一种极具潜力的年代学方法,在构建一些重要环境和考古文化时间标尺上将会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左昕昕吴乃琴
关键词:植硅体
全新世中期郑州地区古代农业的时空演变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29
2019年
郑州地区地处中原腹地,是我国旱作农业起源和稻作农业早期传播的重要区域之一,在华夏文明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然而,由于区域性系统植物考古研究较少,目前全新世中期郑州地区古代农业的时空演变过程及其影响因素仍不清晰。文章在郑州地区选择位于不同地貌部位、不同等级规模的13处裴李岗-仰韶文化遗址进行系统采样,通过植硅体分析和AMS 14C测年,揭示出郑州地区在裴李岗文化和仰韶文化中晚期均属于以黍为主的稻-旱混作的农业模式,其形成得益于全新世适宜期暖湿气候下的稻作北传。裴李岗时期,黍粟旱作分布在浅山丘陵区的黄土台塬沟谷地带,稻-旱混作仅存在于冲积平原,农业模式的选择主要受地形和水文因素影响;仰韶中晚期,粟和稻的比例显著提高,稻作不再局限于冲积平原和大型聚落,在台塬沟谷和中小聚落也有分布,标志着农耕技术的进步和作物结构的优化,这意味着农业生产开始打破自然条件限制,为郑州地区农业社会的建立和文明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王灿吕厚远顾万发吴乃琴吴乃琴左昕昕吴乃琴张健平董亚杰汪松枝李丰江汪道京董亚杰
关键词:全新世植硅体稻作农业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
生物卵化石研究进展简述
2020年
卵生是动物界最普遍的繁殖方式,卵的孵化对繁殖季节突发的气候变化响应敏感,孵化成败又与生物种群数量变动和群落演替密切相关,因此卵化石具有重要的古生物学、古气候学、古生态学研究价值。但由于卵生动物种类十分丰富,卵形态特征多样,研究领域广泛,有必要总结梳理卵化石的研究进展。本文通过对主要卵生动物类群卵的形态特征,以及卵化石在古生物学、古气候学、古生态学方面研究进展的回顾,发现卵化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脊椎动物类群,为脊椎动物演化提供了重要证据,但是由于脊椎动物卵化石通常难以建立连续的长序列记录,其古生态学和古气候学研究极为不足。然而,无脊椎动物卵化石由于数量丰富,具有统计意义,其在古生态学、古气候学研究领域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其在古生物学,包括种属鉴定等方面的研究需要加强。在无脊椎动物中,蜗牛及其卵化石在黄土-古土壤地层中保存丰富且地层分布连续,最有可能建立卵化石的长序列。通过现代过程研究,明确蜗牛卵的气候指示意义,建立第四纪蜗牛卵化石长序列,发挥蜗牛卵化石的古气候学和古生态学研究价值,是亟需开展的研究工作。
杨意权李丰江李丰江吴乃琴张丹吴乃琴
关键词: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古气候古生态古生物
蜗牛卵化石在黄土高原的发现及其对季节内突变气候事件的指示被引量:4
2019年
卵化石是极为宝贵的化石材料之一[1~2].由于卵的孵化极为敏感地受温度变化影响,繁殖季节内突发的气候事件造成温度快速变化,不能达到孵化所需要的温度,则大量的卵不能孵化[3~5].没有孵化的卵在地层中保存下来形成化石,所以卵化石含量变化具有记录地质时期生物繁殖季节内突变气候事件变化的潜力.但是,长期以来,卵化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恐龙和鸟类[2],由于恐龙和鸟迁徙能力强以及产卵相对较少,它们的卵化石很难在地层上形成连续的含量变化序列,严重限制了卵化石的古气候学研究价值的发挥.寻找和建立较连续的卵化石含量变化序列是突破这一限制的关键.
李丰江李丰江吴乃琴吴乃琴吴乃琴
关键词:化石黄土高原蜗牛地质时期古气候学
低偏心率间冰期(MIS 19)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变化及影响机制被引量:1
2020年
研究与全新世天文背景相似的过去间冰期气候生态环境变化,是认识全新世及未来气候变化趋势的重要途径之--,深海氧同位素19期(MIS 19)因与全新世都处于地球轨道低偏心率时期,近年来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东亚季风区的黄土-古土壤序列是研究MIS 19期(即S7古土壤层)生态环境变化过程的良好地质记录.本研究对黄土高原自西向东的会宁、西峰和洛川黄土剖面L8-L7地层(MIS 20-18期)开展了系统的蜗牛化石组合研究,探讨黄土高原在过去80~70万年期间从冰期-间冰期-冰期的气候生态环境的时空演变过程.研究显示深海氧同位素20期(MIS 20)晚期3个剖面均以喜冷干蜗牛种类占优势,指示该时期整个高原区域气候相对寒冷、干旱,冬季风影响强盛.MIS 19期以喜温湿和暖湿种类为主,可区分为早、晚两个阶段,早期(约790~778ka)喜温湿和暖湿种类含量出现峰值,气候温暖湿润,温暖程度略高于该区现今的温度状况,且温暖状况延续了约12kyr;晚期(约778~761ka)喜冷干和温湿种类丰度增加,气候温凉湿润,与现今的温度状况相近,气候波动性加大.深海氧同位素18期(MIS 18)早期(约761~745ka)东部黄土高原的西峰和洛川剖面喜温湿和暖湿种类仍保持有较高的丰度,指示这时期该区域气候仍具有MTS 19晚期温湿的特征,受较强的夏季风影响,这种状况在东部高原持续了约1.5万年.然而,西部高原的会宁剖面在MIS 18早期时喜冷干种群成为绝对主导,表明此阶段该区是寒冷、干旱的冰期气候,冬季风影响强烈.此时段整个黄土高原地区气候空间梯度显著加大,区域环境差异明显.分析认为,黄土高原MIS 20-18气候环境变化过程主要受控于该时期地球轨道参数配置所导致的太阳辐射量的变化,低偏心率间冰期-冰期转换时期特殊的轨道配置方式加强了东亚夏季风,有利于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的改善,特别是对东部黄土
张月婷吴乃琴李丰江吴乃琴李丰江李丰江郝青振
植物微体化石分析揭示阿敦乔鲁遗址古人生存策略被引量:20
2019年
新疆地区是史前游牧文化与农业文化交融的重要区域,而地处新疆西天山地区的阿敦乔鲁青铜时代遗址,是古代人类活动、文化发展与演化过程的重要时空节点。但是目前对该遗址古人生存策略,尤其是对于当时人们的饮食结构和遗址的季节性使用的认识,存在不同观点。本研究通过对阿敦乔鲁遗址中房址内堆积物、羊粪化石以及遗址周边现代羊粪、自然地层进行植硅体、孢粉分析,发现了农作物植硅体以黍(Panicum miliaceum)和麦类作物的稃片为主,遗址使用后期出现少量的粟(Setaria italica),揭示了该遗址农作物组成以黍、大/小麦(Hordeum spp./Triticum spp.)为主,兼有粟的混合结构。在秋季(9月份)采集的现代羊粪中,孢粉种类(24个科/属)和浓度(平均65533粒/g)显著高于羊粪化石的孢粉种类(9个科/属)和浓度(平均27189粒/g),且现代羊粪以蒿属(Artemisia)植物(7~10月开花结籽)花粉为主(平均54.95%),羊粪化石中蒿属植物花粉仅有19.20%。来自早熟禾亚科(Pooideae)种子稃片的植硅体,在现代羊粪中的含量(平均3.62%)显著低于在羊粪化石中的含量(平均13.84%),羊粪孢粉和植硅体分析结果,揭示了阿敦乔鲁遗址羊类放牧时间应该处于花期结束后,植物已结籽的秋-冬季节,为阿敦乔鲁遗址冬季牧场的性质提供了植物学证据。同时房址内火塘、活动面和储藏间的堆积中植硅体组合与羊粪化石植硅体组合接近,暗示了羊粪可能被大量收集储藏,作为主要的铺垫物和冬季燃料使用。研究结果对于深化青铜时代以来新疆西天山地区古人生存策略、食物结构等的认识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邵孔兰张健平丛德新贾伟明贾伟明吴乃琴
关键词:欧亚草原植硅体孢粉粪化石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