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宋佳航

作品数:2 被引量:7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1篇大足石刻
  • 1篇敦煌壁画
  • 1篇盐害
  • 1篇砂岩
  • 1篇石刻
  • 1篇迁移
  • 1篇微环境
  • 1篇劣化
  • 1篇劣化机理
  • 1篇毛细水
  • 1篇孔隙
  • 1篇干湿循环
  • 1篇白粉
  • 1篇壁画

机构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兰州大学

作者

  • 2篇宋佳航
  • 1篇张学超
  • 1篇张虎元
  • 1篇项伟

传媒

  • 1篇科学技术与工...
  • 1篇地质科技通报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5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游客呼吸对敦煌壁画白粉层的损害机理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壁画的美学价值主要在表面,壁画的表面主要由白粉层和颜料层组成。游客进入洞窟会使洞窟内的微环境(即温度、湿度、CO2)在短时间发生变化,这会产生一个连续的应力而使壁画疲劳老化,颜料层和最外层产生剥离、微裂隙等损害。为了研究游客呼吸对敦煌壁画的损害机理,采用澳大利亚TPG-1260-5×400-TH植物生长箱模拟游客呼吸作用导致的莫高窟窟内微环境的干湿变化;从宏观与微观的角度分析了在温度、湿度、CO2循环变化条件下,壁画白粉层的劣化情况。并得到了以下结论:宏观方面,随着干湿循环次数增多,白粉层逐渐出现起甲、龟裂等损害,损害的总面积随着循环次数增加而逐渐增大,单个剥离块的面积随着循环次数增加逐渐变小;白粉层的开裂有从中间向两边扩展的趋势。微观方面,通过循环前后的电镜照片分析,可知循环后与循环前相比,小孔隙数量减少,大孔隙与中孔隙的数量增加。
张学超张虎元宋佳航
关键词:壁画微环境干湿循环劣化机理
大足石刻宝顶山砂岩毛细水迁移特性影响因素被引量:5
2022年
重庆大足宝顶山大佛湾石刻存在严重的毛细水害及毛细水带来的盐害、生物等衍生病害,对该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带来了长期负面作用。在对大佛湾进行现场调查的基础上,将造像摩崖砂岩划分为3套地层:卧佛上层砂岩、卧佛砂岩及卧佛下层砂岩。采用薄片鉴定、X射线衍射、化学成分测试、扫描电镜、压汞试验、卡斯特瓶法等方法,分析了宝顶山砂岩的自身特性以及温湿度对毛细不水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卧佛上下层砂岩,卧佛本体砂岩的成熟度最低,孔隙率与孔隙的分布范围均最大,为毛细水的迁移提供了相对好的条件;卧佛本体砂岩毛细吸水能力及上升高度均为最好。同时,毛细水的上升与环境温湿度、空气流通性密切相关;在大足石刻的致密砂岩中,大量的贯通性微小孔隙在毛细水迁移中并不能发挥作用,卧佛本体砂岩有效孔隙直径应该在1133.0 nm以上,极端情况下可能达到760.2 nm。研究结果为准确认识大足石刻毛细水形成与演化提供了可靠的数据,解释了大足石刻冬季盐害的形成机理,对大足石刻毛细水治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宋佳航严绍军项伟刘建辉赵岗蒋思维
关键词:大足石刻砂岩毛细水孔隙盐害迁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