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晓明
- 作品数:7 被引量:8H指数:2
- 供职机构:大连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更多>>
- 太阳能空气供暖住宅建筑自然运行室温的可视化描述方法研究
- 2013年
- 太阳能空气供暖住宅建筑自然运行室温的可视化可以帮助建筑师评价其设计方案的性能,也可以帮助工程师分析太阳能建筑的供暖效果。本文以太阳能空气供暖足尺寸大实验房为例,利用数值模拟软件对实验房室内多点实时温度变化数据进行可视化描述,得出了针对太阳能空气供暖住宅建筑自然运行室温的可视化描述方法。
- 陈俊陈滨宋晓明
- 经典著作中建筑风环境描述的科学诠释及实证被引量:1
- 2020年
- 适应性热舒适理论的提出,正在逐渐改变人们对于室内环境营造的看法。中国传统经典著作中存在着许多具有参考价值的理论与依据。风作为自然界重要的气候特征之一,对建筑微气候、室内环境与人体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通过尝试对奠定了中医基础理论的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中提出的九宫八风理论的解读,阐述了古人对风的时空信息对人的健康所存在的潜在影响的研究,并对一些典型地区疾病发病率与出现实风和虚风的关系进行了描述。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通过课题组对福建省福鼎市翠郊村的一座乾隆年间建造的古民居的实测调查,用实测数据分析了传统民居营造过程中如何通过空间布局等营造策略实现对自然风环境趋利避害的目的。最后,对现代建筑设计中传统建筑风环境营造策略的应用进行了讨论。工作仅为从经典著作中建筑风环境描述作为切入点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进行科学诠释的初步探索,旨在为明确符合中国国情和文化的室内环境营造目标和未来建筑技术发展方向提供依据。
- 徐四维陈滨樊新颖宋晓明王世博
- 关键词:趋利避害建筑风环境经典著作实证
- 建筑系统性能的案例分析被引量:1
- 2013年
- 在能源问题日益突出的当今,建筑系统性能的分析十分必要。本文对某高层建筑及其改造方案进行了性能的综合分析。首先,对建筑的全年能耗及自然采光进行了分析;其次,研究了设计计算方法对设备系统容量的影响以及不同气候条件如何选取适合的被动式技术。通过案例分析发现,利用被动式技术,全年供暖热需求可以降低28.3%;改变建筑设计手法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照明能耗可以降低44.04%;另外,线传热系数法和面积加权法计算墙体平均传热系数时相对误差达到11.07%。
- 陈俊陈滨宋晓明
- 关键词:设计计算方法建筑节能
- 中国传统民居营造方式的信息-感应描述——以福建省福鼎市翠郊村古民居为例被引量:3
- 2017年
- 提出传统民居的信息-感应描述方法,对传统民居营造理论的重要哲学思想进行了现代诠释,并以福建省福鼎市翠郊村古民居为例进行了实测调查研究,通过实证研究深入探讨了传统民居环境营造理论形成能提供良好的生理和心理信息环境的具体实践途径,为现代科学地改善人居环境提供借鉴和启示。
- 宋晓明陈滨张雪研徐友扣王世博
- 关键词:传统民居天人合一
- 耦合蓄热闭式循环空气层太阳能供暖建筑热性能研究被引量:2
- 2015年
- 为了研究均匀辐射墙室内环境调控特性,本研究通过搭建采用空气套构造及墙体内置蓄热材料的闭式循环太阳能供暖实验房和普通构造的对比房,进行了冬季热性能运行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耦合蓄热闭式循环空气层太阳能供暖系统,即便对于轻质结构供暖房间,也仍然获得了良好的均匀辐射供暖环境;TCM蓄热材料控温效果明显,在相同的室外温度的条件下,使夜间实验房室内空气温度比对比房最大高10℃。另外,对透光围护结构实施夜间保温对抑制昼夜室温波动效果明显。
- 陈滨刘彦青李翔宋晓明赵汝和孙姣姣
- 基于信息-感应描述传统民居营造方式的现代启示被引量:1
- 2018年
- 本文提出了从信息-感应描述的角度研究传统民居营造方式对现代启示的必要性,对传统民居营造理论的重要哲学思想进行现代科学理论解释,通过实例验证传统民居营造理论形成能提供良好的生理和心理信息环境的具体实践途径,从信息-感应的角度对传统民居与现代建筑差异性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对传统民居的空间形态及局部设计进行现代转化的可能性,为现代居住建筑设计借鉴与参考中国传统民居营造思想提供新思路。
- 宋晓明陈滨张雪研王世博
- 关键词:传统民居天人合一
- 我国建筑设计标准中通风开口尺度地域适用性分析
- 2022年
- 通风开口设计与自然通风和室内环境热舒适直接相关。目前,我国现行建筑通风开口尺度涉及的相关设计标准主要借鉴了早期台湾省及日本建筑法规等来确定,一直沿用至今。标准中的通风开口尺度未考虑气候差异性,全国采用统一赋值,该数值确定时重点考虑了是否满足换气次数的要求,较少关注对建筑热环境的影响,故开展了此项工作。首先,系统地回顾了我国通风开口设计标准的发展沿革及通风开口尺度的确定依据。并在此基础上,以多层住宅楼中间层某一南向单侧通风起居室作为典型案例,利用EnergyPlus软件模拟分析了通风开口尺度设计值在我国不同气候区6个代表性城市的适用性。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现行通风开口尺度设计标准能够满足建筑换气次数的要求,但较难满足夏季建筑室内环境热舒适性要求。为此,本研究进一步以案例建筑的换气次数、适应性热舒适指标为优化目标开展了关联研究,得到了各城市案例建筑通风开口面积与地板面积的最佳修正比值,使得室内不舒适百分比有所下降,其中成都地区最为显著。本研究为建立更加符合我国国情的建筑通风开口尺度设计提供了理论参考依据。
- 樊新颖陈滨宋晓明
- 关键词:建筑设计标准换气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