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振宇
- 作品数:9 被引量:26H指数:2
- 供职机构:青岛农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省科技攻关计划山东省农业良种工程项目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生物学经济管理更多>>
- 樟芝发酵液醇溶酸性组分分析及抗菌活性研究被引量:2
- 2011年
- 采用液体深层发酵的方法获得樟芝发酵全液,以乙醇、酸化萃取手段获得发酵全液醇溶酸性组分ESAC,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结合红外光谱对醇溶酸性组分进行鉴定,对樟芝醇溶酸性组分进行植物病原菌和医学病原菌的抗菌试验。结果表明,醇溶酸性组分主要含有5-氧-四氢呋喃-2-甲酸、苯乙酸、4-羟基苯乙醇、2,4-二羟基苯基乙基酮、3-甲基-2,4-二羟基乙酰苯、2,3,4-三氟苯甲酸异丙酯、5,7,8-三甲基-6-氧杂萘邻酮基乙酸酯、顺-10-十二碳烯酸四氢吡喃酯。ESAC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效果最强。
- 张伟鑫张振宇马刚宋爱荣
- 关键词:樟芝气相色谱-质谱抑菌活性
- 甜菜仿形切顶机
-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机械,特别是一种甜菜仿形切顶机。包括机架、牵引架、打叶装置和仿形切顶装置,牵引架、打叶装置和仿形切顶装置均设置在机架上,其中,仿形切顶装置设置在机架的尾部;所述仿形切顶装置包括切顶刀位置调节机构、切顶机...
- 王方艳黄新平张振宇张钦
- 文献传递
- 块根类农作物打叶切顶机
- 本发明涉及农业机械,特别是一种块根类农作物打叶切顶机。包括机架、牵引架、打叶装置和仿形切顶装置,牵引架、打叶装置和仿形切顶装置均设置在机架上,其中,仿形切顶装置设置在机架的尾部;所述仿形切顶装置包括切顶刀位置调节机构、切...
- 王方艳张振宇张钦
- 文献传递
- 桦褐孔菌多糖提取与体外抗肿瘤作用研究
- 1、通过液体培养分别筛选了葡萄糖、蔗糖、麦芽糖、地瓜淀粉、玉米淀粉、玉米面、乳糖、甘露醇8种碳源和豆粉、麸皮、玉米面、蛋白胨、酵母膏、NH4HCO3、NaNO3、NH4NO38种氮源,并最终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培养基。结果表...
- 张振宇
- 关键词:桦褐孔菌液体培养基多糖提取体外抗肿瘤
- 六种食用菌中药渣固体发酵及其粗多糖对NK细胞活性的影响被引量:13
- 2010年
- 对花脸香蘑(Lepista sordida)、杏鲍菇(Pleurotus eryngii)、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s)、香菇(Lentinula edodes)、白灵菇(Pleurotus nebrodensis)、杨树菇(Agrocybe cylindracea)6种食用菌进行中药渣固体发酵,采用热水浸提法取得不同食用菌菌质中的粗提物,比较不同部分提取物中多糖含量,并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测定样品处理后NK细胞对YAC-1细胞的杀伤活性的影响。试验表明,水提醇沉物中香菇多糖含量最高(25.56%),白灵菇多糖含量最低;水提醇溶物中花脸香蘑多糖含量最高(22.55%)。各种食用菌的提取物在一定浓度下对小鼠NK细胞活性均有显著增强作用,其中香菇、杨树菇的水提醇沉物表现明显的剂量正相关关系。
- 张振宇田雪梅宋爱荣
- 关键词:食用菌中药渣粗多糖NK细胞
- 樟芝挥发油的提取及其GC-MS分析与抑菌作用的研究被引量:10
- 2011年
- 用水蒸汽蒸馏法(SD)提取清香木叶挥发油、采用GC-MS联用技术分析了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并用生长速率法检测了其抑菌活性。结果表明,从樟芝挥发油中分离鉴定出8种化合物。樟芝挥发油中的活性物质对棉花枯萎病菌、沙门氏菌均有较强的抑制活性。
- 马刚田雪梅张振宇张伟鑫宋爱荣
- 关键词:樟芝GC-MS挥发油抑菌
- 桦褐孔菌提取物体外抗肿瘤作用研究
- 本文对桦褐孔菌子实体多糖、发酵液胞内多糖和胞外多糖及其醇溶物分别用食管癌EC109细胞株、乳腺癌MDA细胞株、宫颈癌Siha细胞株进行体外抗肿瘤效果测试.结果表明:桦褐孔菌多糖几个样品对EC-109细胞的抑制率均在20%...
- 张振宇田雪梅卜祥辉宋爱荣
- 关键词:桦褐孔菌多糖体外抗肿瘤
- 块根类农作物打叶切顶机
- 本发明涉及农业机械,特别是一种块根类农作物打叶切顶机。包括机架、牵引架、打叶装置和仿形切顶装置,牵引架、打叶装置和仿形切顶装置均设置在机架上,其中,仿形切顶装置设置在机架的尾部;所述仿形切顶装置包括切顶刀位置调节机构、切...
- 王方艳张振宇张钦
- 樟薄孔菌菌丝体醇溶组分分析及其抗菌活性的研究被引量:1
- 2011年
- 以探索樟薄孔菌抗菌活性为目的,采用液体深层发酵的方法获取樟薄孔菌菌丝体,以乙醇提取其醇溶性组分。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结合红外光谱对醇溶组分进行鉴定,对其进行植物病原菌和医学病原菌的抗菌试验。结果表明,醇溶组分主要含有顺十二碳-10-烯酸四氢吡喃酯、5-己基-α-呋喃酮、Z,Z-十八碳-9,12-二烯酸、十八碳-9,12-二烯酸乙酯、十八碳-9-烯酸乙酯、1-(2,6,6-三甲基-环己烯基)-1-十一烯-3,6-二酮、邻苯二甲酸-α-乙基己酯、2,6-二氨基-3-(4-氨基-6-喹啉偶氮基)吡啶8种化学成分。对醇溶组分进行植物病原菌和医学病原菌的抗菌试验,结果表明,樟薄孔菌醇溶组分对苹果腐烂病菌、葡萄黑痘病菌、棉花枯萎病菌、小麦赤霉病菌和大肠杆菌病原菌表现出较强的抑制生长作用。
- 张振宇张伟鑫马刚宋爱荣
- 关键词:抑菌气相色谱-质谱病原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