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晓红

作品数:8 被引量:31H指数:2
供职机构:潜江市中心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血液
  • 2篇导管
  • 2篇血透
  • 2篇血液透析
  • 2篇护理
  • 2篇护理质量
  • 1篇蛋白
  • 1篇导管相关
  • 1篇导管相关性
  • 1篇导管相关性血...
  • 1篇旋转球
  • 1篇血透患者
  • 1篇血透室
  • 1篇血行感染
  • 1篇血液净化
  • 1篇血液净化护理
  • 1篇血液透析患者
  • 1篇营养
  • 1篇营养状况
  • 1篇预后

机构

  • 7篇潜江市中心医...

作者

  • 7篇朱晓红
  • 2篇刘红
  • 2篇戴莉
  • 2篇郭刚
  • 1篇姜莉
  • 1篇杨玉霞

传媒

  • 1篇护理实践与研...
  • 1篇湖南师范大学...
  • 1篇中外医学研究
  • 1篇中国卫生标准...
  • 1篇中国继续医学...

年份

  • 3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5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长期深静脉置管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2023年
目的探讨长期深静脉置管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1年9月—2022年9月潜江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血液透析患者116例,通过置管方式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导管组进行导管透析,内瘘组进行内瘘透析。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营养指标情况、透析效能情况、微炎症指标情况、并发症情况。结果内瘘组左心室EP、血流量、通路使用时间大于导管组(P<0.05)。两组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三酰甘油、总胆固醇、白蛋白、血红蛋白等各项营养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蛋白分解率、尿素氮下降率、尿素氮清除率、尿酸、肌酐、尿素氮等透析效能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瘘组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1(tumor necrosis factor-1,TNF-1)等微炎症指标低于导管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深静脉置管在血液透析患者中,导管透析与内瘘透析的营养状况、透析效能相比基本相同,且不会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但是依然可以作为血液透析患者建立血液透析通路的较好代替。
朱晓红姜莉郭刚姜江
关键词:血液透析营养状况透析效能
一种可调节的手臂固定器
本实用新型涉及手臂固定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可调节的手臂固定器,包括底座、伸缩杆,所述底座的外侧固定连接有放置板,所述放置板的外侧固定连接有连接布,所述连接布的外侧固定连接有魔术贴,所述底座上设置有移动机构。本实用新型通...
朱晓红姜江熊美芹
一种用于血液透析内瘘穿刺针的辅助定位器材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血液透析内瘘穿刺针的辅助定位器材,包括筒体,所述筒体的左右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固定环,所述筒体的底部内壁固定连接有固定圈,所述固定圈上设置有橡胶块,所述筒体的内部中心处滑动连接有推杆,所述推杆的上端固...
朱晓红熊美芹姜江
质量控制在血液净化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分析质量控制在血液净化护理质量管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血液净化护理质量管理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质量管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更为严格的质量控制管理。结果:研究组的护理总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消毒检测达标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开展血液净化护理质量管理时,有效展开质量控制工作,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消毒检测达标率,应当进一步推广使用。
朱晓红
关键词:血液净化护理
追踪方法学在血透室护理质量评价中的运用效果被引量:24
2015年
目的:探讨追踪方法学在血透室护理质量检查评价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设计追踪路线图,利用现场查看、人员访谈、患者追踪和系统追踪相结合的方式对血液透析室进行全面的护理质量评价,从病区管理、护理安全、专科质量、感染预防与监测4个方面进行质量评分,与传统质量评价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运用追踪法检查能客观、真实地反映科室的护理安全质量管理现状,由此进行的质量改进更加有针对性,病区管理、护理安全、专科质量、感染预防与监测质量得到显著提高(P<0.01)。结论:追踪方法学的运用有利于规范护士行为,防范护理隐患,提升护理品质,提高患者满意度。
戴莉杨玉霞关国琼刘红朱晓红
关键词:血透室
铁蛋白和肾损伤分子1在评价狼疮病情和预后中的价值
2024年
目的:分析铁代谢相关指标在评价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is,LN)病情和预后中的价值。方法:这是一项在本院进行的单中心、横断面、观察性队列研究,研究时间为2021年1月到2022年6月,研究对象为10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和11例健康对照。比较SLE患者和对照组的基线尿铁蛋白水平和肾损伤分子1(KIM-1)蛋白水平,并与临床特征和随后的治疗反应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与活动性非肾炎(active nonphritis,ANR)组患者相比,活动性狼疮性肾炎(active lupus-nephritis,ALN)患者更年轻,女性比例、蛋白尿、肾脏SLEDAI评分(renal SLEDIA,rSLEDAI)、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指数(SLEDAI)更高和血红蛋白更低(P<0.05)。ALN组中尿铁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其他组[ALN 8.96(4.15,22.74)vs ANR 1.51(1.01,3.14)、非活动期SLE(INA)1.35(0.70,3.10)、健康对照1.07(0.55,1.42);H=43.57,P<0.05)]。ALN组中尿KIM-1蛋白水平显著高于ANR组和健康对照组[ALN 87.96(45.01,185.90)vs ANR 16.48(4.91,29.26)、INA 9.62(3.13,57.55)、健康对照9.78(3.13,17.62);H=48.65,P<0.05)]。尿铁蛋白、KIM-1蛋白水平均与蛋白尿呈正相关(相关系数=0.385、0.538,均P<0.05)。与有治疗反应组相比,无治疗反应组的血清肌酐、尿铁蛋白、KIM-1蛋白水平显著增加(P<0.05)。尿铁蛋白、KIM-1蛋白预测ALN治疗反应的AUC值分别为0.815(95%CI:0.675~0.955)、0.856(95%CI:0.731~0.981)。结论:尿铁蛋白、KIM-1蛋白可能是预测LN治疗反应的一个有希望的候选生物标志物。
朱晓红姜江郭刚邸诗林
关键词:狼疮性肾炎尿液铁蛋白肾损伤分子1
环节质量管理在预防导管相关性血行感染的实践与效果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讨环节管理在预防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行感染中的实施与效果。方法将2016年4月—2017年3月行中心静脉置管的血液透析患者112例作为对照组,2017年4月—2018年3月行中心静脉置管的血液透析患者76例作为干预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通过完善导管评估、规范操作流程、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改善病区环境、注重健康教育和护士培训等环节过程的管理后进行效果评价。结果运用环节质量管理后,医护人员对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行感染干预措施等相关知识的知晓度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行感染率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通过环节质量管理,提高了医护人员质量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规范了培训与操作标准,有效减少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行感染的发生。
戴莉关国琼刘红朱晓红陈容美
关键词:血透患者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