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嫱 作品数:13 被引量:68 H指数:5 供职机构: 北京中医药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更多>>
神经元特异烯醇化酶、胃泌素释放肽前体与小细胞肺癌病情变化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观察小细胞肺癌(SCLC)患者病情变化时(肿瘤治疗有效或进展)神经元特异烯醇化酶(NSE)、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的变化情况,研究二者的敏感性和与病情变化的一致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6年12月在中日友好医院住院治疗的47例SCLC患者病历,记录其临床特征及病情变化前后NSE、ProGRP,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确诊时不同性别、年龄、吸烟史患者NSE、ProGRP水平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广泛期患者均高于局限期患者(均P<0.05);当肿瘤治疗有效时,NSE、ProGRP水平均显著下降(均P<0.05);肿瘤进展时,ProGRP显著升高(P<0.05);肿瘤治疗有效时,NSE、ProGRP的变化符合率均为100%,中位下降度分别为70.59%、85.11%;肿瘤进展时,NSE、ProGRP变化符合率均为86%,中位上升率分别为128.57%、86.12%。结论 :NSE、ProGRP可以作为预测SCLC临床分期的辅助标志物;NSE、ProGRP均可反映病情变化,但ProGRP比NSE更灵敏;在SCLC的临床诊治中应加强对NSE、ProGRP的检测。 段桦 崔慧娟 彭艳梅 宋亚中 刘戴维 刘凡 邱钰芹 李嫱 罗楚凡关键词:小细胞肺癌 病情变化 神经元特异烯醇化酶 胃泌素释放肽前体 基于网络药理学分析止痒平肤液治疗靶向药相关皮疹和皮肤瘙痒的分子机制 被引量:14 2018年 目的探讨止痒平肤液治疗靶向药相关皮疹和皮肤瘙痒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及中药作用机制在线分析系统(BATMAN-TCM),对止痒平肤液中的成分和靶点进行筛选。在药物不良反应靶点分类系统(ADRe CS-Target)中查找表皮生长因子抑制剂(EGFRIs)类靶向药的对应靶点。应用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PI)数据库对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筛选,并通过Cytoscape 3.2.1软件进行网络拓扑结果分析。采用DAVID在线工具对关键靶点进行通路富集,预测中药作用可能的分子机制。结果止痒平肤液各组分在TCMSP、BATMAN-TCM数据库筛选出成分对应验证靶点和预测靶向共4355个。ADRe CS-Target数据库和文献获得皮疹和皮肤瘙痒的靶点共368个。网络拓扑结果分析后得到8个关键靶点,即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白细胞介素6(IL-6)、细胞色素C(CYCS)、趋化因子配体2(CCL2)、磷脂酶A2-IVA(PLA2G4A)、L型氨基酸转运载体1(SLC5A7)、Mu型阿片受体基因(OPRM1)、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COMT),其中IL-6是最核心的靶点。通过核心靶点对单味药成分的分析,槲皮素和木犀草素可能是复方最主要的活性成分。通路富集结果显示,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是主要的作用途径。结论止痒平肤液主要通过调节IL-6相关的炎性信号通路起到治疗靶向药相关皮疹和皮肤瘙痒的作用。 彭艳梅 张静怡 崔慧娟 李嫱 申文 张旭 孙晨耀关键词:皮疹 皮肤瘙痒 网络药理学 分子机制 谈中西医结合肿瘤学研究生的专业素养 被引量:4 2017年 恶性肿瘤已成为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重要原因,除少数患者可进行早期根治性手术外,大部分患者仍需要包括放疗、化疗、分子生物治疗、靶向治疗、中医药等综合治疗。中西医结合肿瘤学科目前发展迅速,对中西医结合肿瘤学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多。 邱钰芹 崔慧娟 彭艳梅 刘戴维 宋亚中 刘凡 段桦 李嫱关键词:中西医结合肿瘤学 教育 基于聚类分析和关联分析的卡培他滨相关手足综合征的中药用药规律研究 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分析中药防治卡培他滨相关手足综合征的用药规律,以指导临床用药。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医学网、PubMed等数据库,分别筛选中药外用、内服防治卡培他滨相关手足综合征的临床研究类文章,对外用、内服中药分别从使用频次、功效、药性和药味、归经等方面进行统计,并对高频中药进行聚类分析和关联分析。结果纳入文献46篇,涉及方剂39首,用法分为外用、内服2种。外用中药方剂21首,以黄芪桂枝五物汤出现频次最多,80味中药纳入统计,使用频次较高的中药为红花、当归、桂枝、赤芍。内服中药方剂21首,补阳还五汤出现频次最多,70味中药纳入统计,使用频次最高的中药为当归、川芎。外用中药中清热药所占比例最大,为21.3%,内服中药中补虚药所占比例最大,为25.7%。外用和内服中药均以药性为温性者最多,分别占41.3%和45.7%。外用中药中出现频次较高的药味分别是苦味、辛味、甘味,三者之和占89.3%,内服中药出现频次较高的药味分别是甘味、辛味、苦味,三者之和占88.5%。外用和内服中药均以归肝经者最多,分别占17.4%和20.6%。对高频用药进行聚类分析和关联分析,高频外用中药和内服中药均可形成3个聚类方,高频外用中药可得出10对高频药物组合,高频内服中药可得出11对高频药物组合。结论使用中药防治卡培他滨相关手足综合征时,外用中药多用清热、活血化瘀类药物,内服中药则以补虚、清热、活血化瘀药物为主。高频中药聚类分析和关联分析的结果,可以为临床用药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张静怡 崔慧娟 彭艳梅 李嫱 申文 张旭 孙晨耀关键词:手足综合征 卡培他滨 中医药 用药规律 聚类分析 厄洛替尼引起皮肤不良反应的小鼠模型建立 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厄洛替尼(商品名:特罗凯)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种新型靶向药物,近些年来临床应用甚广,但副作用较多,其中以皮疹最为多见,且最令患者难以接受。本研究旨在观察应用特罗凯前后小鼠在表皮、病理、免疫组化等方面的改变,复制特罗凯所致皮疹的动物模型,为临床外用药物治疗皮疹提供模型。方法使用BALB/c雌性小鼠20只,随机分成4组。实验组(Ⅱ、Ⅲ、Ⅳ组)用浓度为10 g/L的特罗凯溶液按100 mg/kg灌胃,对照组(Ⅰ组)以等体积去离子水灌胃,每天1次。于给药前24 h在小鼠头颈、背、腰处脱毛,实验结束后剪取颈部、背部、腰部皮肤并观察实验组、对照组小鼠在肉眼皮肤、病理切片、免疫组化等方面的改变。结果 (1)四组小鼠之间在毛发再生天数、毛发完全再生天数、脱屑时间、出现皮疹时间、毛孔扩张数等5方面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2)Ki67:四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此次实验印证了许多研究者关于"EGFRIs导致的皮疹为一种炎症反应"的观点;(2)该皮疹模型可靠实用,具有可重复性,适用于"EGFRIs所致皮疹动物模型"的大批建立,可推广以供临床、试验、研究所用。 宋亚中 徐央波 邓博 崔慧娟 彭艳梅 刘戴维 王垲涵 刘凡 段桦 邱钰芹 李嫱关键词:厄洛替尼 皮疹 皮肤 病理 免疫组化 基于数据挖掘的中药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相关皮疹的用药规律研究 被引量:9 2019年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探索中药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EGFRIs)相关皮疹的用药规律。方法:检索外文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EMBASE和中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gfang)、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关于中药治疗EGFRIs相关皮疹的随机对照试验,对随机对照试验中所用的中药进行频率统计,选取出现频率大于2%的药物,运用Spearman相关分析探索中药的配伍规律,并采用聚类分析挖掘相关聚类方剂组成。结果:最终纳入22项研究的中药方剂,其中频率大于2%的药物有15个,频率最高的是金银花;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相关性较强的药对有9组,相关性极强的是荆芥和生地;聚类分析结果显示3组聚类方剂。结论:中药治疗EGFRIs相关皮疹有规律可循,辨证用药多以祛风、清热、除湿药为主,配伍严谨。聚类分析和Spearman相关分析是挖掘用药规律的可行性方法,但仍需要更多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 郑舒月 崔慧娟 彭艳梅 李嫱 孙晨耀 张旭 张静怡 申文 谭可欣 姜雪娇关键词: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 皮疹 中药 聚类分析 数据挖掘 卡铂致过敏性休克1例 被引量:1 2018年 患者女性,58岁,因体检发现双侧附件肿物,于2015年12月17日行“全子宫+双侧附件+大网膜切除术”,术后病理:左侧卵巢浆液性腺癌,llIc期。术后行6周期辅助化疗:卡铂500mg+紫杉醇240mgq21d。2017年10月病情进展。2017年10月11日开始原方案一线化疗。因骨髓抑制卡铂减量至350mg+紫杉醇210mg,共3个周期后复查病情稳定。2018年1月19日行第11个周期化疗静脉输注卡铂10min后出现呼吸困难、憋气、口唇紫绀,大量汗出、寒战、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腹部轻度疼痛,颜面潮红,周身无皮疹伴皮肤瘙痒,神志模糊,P116次,min,R14次/min,Bp78/48mmHg,SP0298%,立即停止输注卡铂,持续心电监测、鼻导管吸氧,地塞米松、苯海拉明抗过敏;补液扩容并多巴胺升压治疗;lmin后神志恢复,30min后患者呼吸困难症状缓解.持续缓慢静点多巴胺.约10h后生命体征平稳。该患者共行含卡铂化疗10个周期,卡铂的累积剂量4550mg,无铂间隔期约18个月。 李嫱 刘青 段桦 崔慧娟关键词:过敏性休克 卡铂 卵巢浆液性腺癌 大网膜切除术 附件肿物 术后病理 不同表现的脑膜转移瘤3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分析脑膜转移瘤的不同表现,包括临床表现、影像学、脑脊液检查等,以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方法收集2011年9月-2018年7月中日友好医院中西医结合肿瘤内科诊治的脑膜转移瘤患者3例,均经影像学或脑脊液检查确诊,对其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3例患者中,增强MR检查有明显强化2例,脑脊液检查阳性1例。有明显的相关临床表现2例。结论增强MR及脑脊液检查均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且临床无特异性表现,因此诊断时需综合临床及各项检查结果。 张旭 彭艳梅 李嫱 张静怡 申文 孙晨耀 崔慧娟关键词:脑膜转移瘤 影像学表现 脑脊液检查 黑斑息肉综合征1例病例报告 被引量:4 2018年 黑斑息肉综合征(Peutz-Jeghers syndrome,PJS)又名黑色素斑-肠息肉综合征,是一种以口唇颊黏膜和四肢末端等部位黑色素斑点沉着、胃肠道多发息肉为特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发病率为1/ 20万,其中40%~50%有家族史,主要由染色体19p13.3上的LKB1/STK11(丝氨酸/苏氨酸激酶)基因突变导致,BRG1、STRAD-a、M025-a也与本病的发生及发展有关[1]。 宋亚中 崔慧娟 金宇 王垲涵 彭艳梅 刘戴维 刘凡 段桦 邱钰芹 李嫱关键词:黑斑息肉综合征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 病例报告 苏氨酸激酶 黑色素斑 四肢末端 中药手足平治疗及预防阿帕替尼相关手足皮肤反应的前瞻性临床观察 本硕士论文包括两部分:文献综述和临床研究。第一部分是文献综述,包括两部分:综述一阿帕替尼和其相关手足皮肤反应的综述。阿帕替尼是一种新型小分子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对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具有高度选择性,它有效地抑制肿瘤... 李嫱关键词:手足皮肤反应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