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熊晓玲

作品数:5 被引量:15H指数:2
供职机构:龙岩市第二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MRI
  • 2篇影像
  • 2篇影像学
  • 2篇影像学表现
  • 2篇恶性
  • 2篇MRI诊断
  • 2篇病变
  • 1篇性病
  • 1篇韧带
  • 1篇韧带损伤
  • 1篇肉瘤
  • 1篇乳腺
  • 1篇乳腺良恶性病...
  • 1篇数对
  • 1篇肿瘤
  • 1篇膝关节
  • 1篇膝关节韧带
  • 1篇膝关节韧带损...
  • 1篇理学诊断
  • 1篇良恶性

机构

  • 5篇龙岩市第二医...

作者

  • 5篇熊晓玲
  • 4篇张文昌
  • 4篇苏鸿林
  • 1篇邱丹红
  • 1篇阙松林
  • 1篇苏友恒
  • 1篇袁志雄
  • 1篇陈学飞

传媒

  • 2篇现代医用影像...
  • 2篇中外医学研究
  • 1篇放射学实践

年份

  • 3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09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MRI动态增强7项参数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分析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讨MRI动态增强7项参数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分析。方法:将2015年2月-2018年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02例乳腺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经活检病理或手术病理证实乳腺良性病变54例,乳腺恶性病变48例。患者均进行磁共振(MRI)动态增强扫描检查。通过观察和比较MRI动态增强扫描7项参数在乳腺良恶性病变中的差异,并分析其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等情况。结果:乳腺良性病变MSI值为(476.7±67.9)%,稍低于乳腺恶性病变(483.3±68.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良性病变SER值为(77.9±6.3)%,显著低于乳腺恶性病变(104.5±8.6)%,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动态增强参数边缘、形态、播散征、时间-信号强度曲线、SEE在乳腺良恶性病变中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动态增强参数对乳腺恶性病变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3.75%、83.33%、88.24%。结论:MRI动态增强7项参数对乳腺良恶性病变具有较高的诊断鉴别价值,值得临床选择应用。
黄蓉熊晓玲陈玲娟
关键词:MRI乳腺良恶性病变
探讨膝关节韧带损伤的CT与MRI影像学表现及诊断价值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探讨膝关节韧带损伤的CT与MRI影像学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对在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在本院收治的82例膝关节韧带损伤患者的CT与MRI影像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CT与MRI影像学表现及诊断价值。结果:根据关节镜对这82例膝关节韧带损伤的诊断结果作为此次诊断的"金标准",CT诊断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撕裂准确率为82.9%(62/82),MRI诊断ACL撕裂准确率为93.9%(77/82),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X^2=5.149,P<0.05);使用多平面重建(MPR)技术对两种影像学检测结果进行处理发现,CT诊断ACL撕裂的结果表现为韧带增宽及挛缩,交叉韧带存在断裂情况时,其影像学表现出低密度;而MRI诊断ACL撕裂时,若疾病处于急性期,影像学表现为T1是低信号,T2是高信号,ACL撕裂的慢性期时,T1比T2的信号更长,关节韧带出现扭曲、增粗情况,ACL撕裂断端的边缘清晰度低,或者存在较显著的断痕,信号出现异常。结论:在对膝关节韧带损伤进行诊断时,MRI的诊断准确性比CT的高,可以为临床诊治膝关节韧带损伤提供更多有用、丰富的信息。
苏鸿林吴小辉熊晓玲朱晓艳张文昌
关键词:膝关节韧带损伤CTMRI影像学表现
滑膜肉瘤MRI诊断与影像学表现研究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讨滑膜肉瘤MRI诊断与影像学表现。方法:选择分析我院2009年1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30例滑膜肉瘤患者。结果:30例滑膜肉瘤中下肢膝关节附近肌间隙内14例(46.67%),大腿肌间隙内6例(20.00%),足部4例(13.33%),髂骨旁3例(10.00%),纵隔2例(6.67%),胸壁1例(3.33%)。滑膜肉瘤MRI表现为以高信号为主的T2WI混杂信号;内见低信号分隔带;肿瘤体积大多边界清晰;瘤体边缘有"三角征";邻近骨质呈现压迫吸收征象。结论:滑膜肉瘤MRI诊断效果明显,软组织分辨率高,诊断价值明显。滑膜肉瘤影像学表现通常体积较大,MRI表现为T2WI"三重混杂信号",T1WI、T2WI可出现增强扫描不强化的低信号分隔带,具有一定的诊断参考意义。同时滑膜肉瘤可出现低信号的偏心性或边缘性钙化,抑或肿瘤实质压迫邻近骨质的表现。肿瘤包膜通常表现为环绕一圈的低信号。MRI成像效果好,软组织分辨率高,优势明显,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吴小辉苏鸿林熊晓玲陈凌微吴晓春张文昌
关键词:滑膜肉瘤MRI影像学表现
MRI诊断鼻腔鼻窦恶性黑色素瘤的价值及结果分析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讨MRI诊断鼻腔鼻窦恶性黑色素瘤的价值及结果。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1月-2019年6月收治的鼻腔鼻窦恶性黑色素瘤患者35例,患者均接受手术病理学检查,分析患者手术前MRI诊断结果与病理学检查的一致性。结果:手术病理学检查显示,鼻腔内肿瘤24例,上额窦内肿瘤6例,筛窦内肿瘤3例,额窦内肿瘤2例。29例黑色素型,6例非黑色素型。MRI诊断检查结果显示,肿瘤形态不规则,呈膨胀性生长,鼻腔内肿瘤23例,上额窦内肿瘤5例,筛窦内肿瘤2例,额窦内肿瘤2例。病灶部位诊断结果一致性为91.43%。29例典型黑色素瘤患者,T1WI呈高信号,T2WI低信号特征。6例肿瘤内无黑色素患者,MRI信号呈现为T1WI等信号、低信号,T2WI稍高或高信号的不典型表现。MRI影像诊断中,29例黑色素型,6例非黑色素型,诊断结果准确率达100%。结论:以MRI检查方式能够较准确的确定鼻腔鼻窦恶性黑色素瘤病灶部位,且MRI诊断下对典型恶性黑色素瘤具有特异性,能够为临床诊断提供有效依据。
熊晓玲黄蓉苏鸿林王世英吴晓春张文昌
关键词:MRI恶性黑色素瘤病理学诊断
3D-FSPGR动态增强联合DWI诊断肝内小结节病变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探讨三维快速扰相梯度回波(3D-FSPGR)序列MRI动态增强扫描和扩散加权成像(DWI)对肝内小结节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6例经US或CT检查发现肝内小结节的患者行常规MRI平扫、3D-FSPGR动态增强及DWI检查(SE-EPI技术,b值分别为0和800 s/mm2)。对比分析3D-FSPGR三期增强扫描(A组)、DWI(B组)及这2种方法联合应用(C组)在结节检出和定性诊断方面的价值。结果:在结节检出方面:A组检出61个结节,B组检出49个,C组检出72个,3组间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χ2=27.72,P<0.01);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χ2=5.54,P>0.05);A组、B组分别与C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χ2值分别为11.91和27.37,P<0.01)。在结节的定性诊断方面:在取得临床或病理证实的52个病例中,A组诊断正确36例(69.2%),C组为47例(90.4%),2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7.21,P<0.05)。结论:联合应用3D-FSPGR动态增强扫描和DWI对肝内小结节病灶的检出和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阙松林张文昌邱丹红苏友恒袁志雄陈学飞苏鸿林熊晓玲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肝肿瘤扩散加权成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