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鸿宇

作品数:7 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重庆市文科重点研究基地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理学政治法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哲学宗教
  • 1篇经济管理
  • 1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化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4篇哲学
  • 2篇政治
  • 2篇思想政治
  • 2篇F
  • 1篇导论
  • 1篇哲学分析
  • 1篇哲学思想
  • 1篇政治教育
  • 1篇政治课
  • 1篇政治课堂
  • 1篇治教
  • 1篇思想政治教育
  • 1篇思想政治课
  • 1篇思想政治课堂
  • 1篇主客体
  • 1篇主客体关系
  • 1篇主体间
  • 1篇主体间性
  • 1篇主体性
  • 1篇主体性思想

机构

  • 7篇西南大学
  • 1篇广西大学

作者

  • 7篇王鸿宇
  • 3篇蒋超
  • 2篇黄其洪
  • 2篇吴玉龙
  • 1篇郑天才

传媒

  • 1篇马克思主义与...
  • 1篇佳木斯大学社...
  • 1篇现代哲学
  • 1篇中学政治教学...
  • 1篇重庆电子工程...
  • 1篇山西青年职业...

年份

  • 2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7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的哲学分析被引量:1
2018年
主客体关系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关系。随着哲学视野下主客体关系的嬗变,思想政治教育对于主客体关系的研究也经历了由教育者主体说、受教育者主体说、双主体说到主体间性说的演变,经历了由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到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转变。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对象化活动、物的逻辑和工具理性。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转向具有内在必然性。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必须树立主体间性转向的意识,注重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沟通与交流,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
王鸿宇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主体性主体间性
职业中学思想政治课堂的激励方式研究
2017年
职业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是职业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决定我国未来劳动者的道德品质以及思想政治素质。同时课堂又是有组织地、系统地培养学生道德品质以及思想政治素质的主阵地,在课堂上教育工作者能否及时有效地调动和激起学生的积极性,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思想政治课堂能否取得预期的教学成效。因此,就职业中学思想政治课堂的激励方式进行研究,既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又有较强的社会实践意义。
欧露雯蒋超王鸿宇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堂
论马克思主义对康德哲学主体性思想的超越与启示
2017年
康德哲学分别从自然和自由两方面确立了主体的能动性思想。在自然方面,康德主张"人为自然界立法",使"外物"成为围绕主体之物,从而确立了主体在认识中的能动作用;而在自由方面,康德又提出"自由即自律"、主体以理性为自己"立法",从而彰显了主体在道德中的能动作用。而马克思主义的主体性思想实现了对包括康德哲学在内的唯心主义哲学抽象的主体性思想的批判与超越,因而研究马克思主义的主体性思想不仅能促使我们对主体性思想进行理论上的科学把握,也对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向前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导向价值。
王鸿宇蒋超吴玉龙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康德哲学主体性思想
论F.拉吕埃勒对巴迪欧的批判
巴迪欧无疑是当代世界哲学思想史上最为重要的法国哲学家之一,他基于数学本体论建构的“事件哲学”在国际哲学界产生了重大的学术影响。随着国内学界对巴迪欧的关注越来越多,对其思想的研究也原来越来越多深入。然而,目前国内学界对巴迪...
王鸿宇
论拉吕埃勒对巴迪欧数学本体论的批判被引量:8
2019年
巴迪欧基于对哲学终结论和海德格尔的"诗性本体论"的批判提出数学本体论,认为数学本体论是在相对主义占主流的今天重建普遍主义的唯一道路和言说存在的唯一途径。拉吕埃勒立足于"非哲学"的立场对巴迪欧数学本体论给予了批判。拉吕埃勒认为,巴迪欧的数学客观性表象之下隐藏着集权主义本质,他通过数学"再教育"哲学是一种"恐怖的纯化",不仅"纯化"了哲学的具体内容和外在形式,同时也肢解了哲学本身的内在整体性。拉吕埃勒的批判确实揭示了巴迪欧哲学的一些问题,但拉吕埃勒的"非哲学"本身也存在矛盾之处。
黄其洪王鸿宇
关键词:纯化
从哲学到“非哲学”——F.拉吕埃勒的“非哲学”思想导论被引量:11
2018年
拉吕埃勒是以"非哲学"著称的当代法国哲学家,"非哲学"已经并将继续在国际哲学界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非哲学"主要是通过思考两个问题而产生:一是哲学的理论地位,"非哲学"认为从古希腊哲学到分析哲学再到解构主义,哲学家们进行新的哲学思考总是受到由内在性和超越性分裂而形成的结构的制约。拉吕埃勒将这种结构称为"哲学决定",哲学决定的二元划分直接导致了哲学对元一(One)或实在(Real)的独断和遮蔽。二是元一在哲学中的本体论地位,"非哲学"认为存在(Being)与元一不可混淆,元一先于存在,元一是彻底的内在性,因此不能把元一简化为存在。拉吕埃勒认为"非哲学"既不是元哲学、哲学,也不是反哲学,而是"第一科学",因为它是对元一的科学的认识。在"非哲学"看来,不仅原有的不同哲学流派之间的地位是平等的,而且哲学与宗教、艺术、文学、自然科学的地位也是平等的,都是对元一的局部、片面和不科学的解释,唯有"非哲学"才是真正的科学。
黄其洪王鸿宇
共享发展理念的生成维度与路径选择
2017年
共享发展理念具有科学的内涵和重大的时代意义,其生成可以从理论源起、制度要求、现实需要三个维度进行考察。共享发展理念源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题逻辑历史演变的必然结果:共享发展理念既是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也是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选择;共享发展理念的提出,一方面基于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另一方面基于我们面对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切实落实共享发展理念,必须坚持符合国情的共享发展道路,夯实物质基础,加强法制建设,落实制度安排。
王鸿宇蒋超吴玉龙郑天才
关键词:共享理念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