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谭然

作品数:8 被引量:72H指数:5
供职机构:西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社科界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历史地理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篇经济管理
  • 3篇政治法律
  • 2篇社会学
  • 2篇历史地理

主题

  • 5篇拐卖
  • 5篇拐卖儿童
  • 5篇拐卖儿童犯罪
  • 5篇儿童犯罪
  • 5篇犯罪
  • 3篇地理
  • 1篇地理学
  • 1篇地理学视角
  • 1篇地理研究
  • 1篇寻亲
  • 1篇影响因素
  • 1篇中国地理
  • 1篇人口
  • 1篇人口地理
  • 1篇人口贩运
  • 1篇树轮
  • 1篇重金
  • 1篇重金属
  • 1篇重金属元素
  • 1篇理学

机构

  • 8篇西北大学

作者

  • 8篇谭然
  • 7篇李钢
  • 5篇王会娟
  • 3篇付莹
  • 2篇颜祥
  • 2篇邵琰
  • 1篇刘倩
  • 1篇孔冬艳

传媒

  • 1篇地理研究
  • 1篇浙江大学学报...
  • 1篇地理科学进展
  • 1篇人文地理
  • 1篇旅游学刊
  • 1篇地理科学

年份

  • 3篇2018
  • 4篇2017
  • 1篇2016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中国拐卖儿童犯罪的时空特征与形成机制——基于“成功案例”的管窥被引量:31
2017年
拐卖儿童犯罪对社会和家庭产生重要影响,成为近年来社会关注的焦点。目前相关实证研究较少,整体认识不足。基于公益平台的成功案例库,借助数理统计与空间分析方法,从犯罪地理学的视角管窥中国拐卖儿童犯罪的时空特征与形成机制。研究发现:被拐年龄与性别关系密切,易拐儿童低龄化,被拐几率与找回几率随年龄波动明显;拐出地与拐入地均乡村多于城镇,拐卖迁移主要发生在乡—乡之间;被拐人数年变化呈现"倒勺状",可分为四个阶段;年内变化受气温及空气质量影响,也与人口迁移流动频率和范围等有关;平均被拐时长为21.82年,年龄与被拐时长之间存在微弱的负相关;识别了拐出拐入的主体省(市)域及其路径组对,揭示了拐卖的"回流"与地理邻近效应;地区间各要素的"梯度"差异有利于"推—拉"作用产生拐卖迁移。同时,从不同角度和层面提出防控建议。
李钢王会娟王会娟付莹
关键词:拐卖儿童犯罪
地理学视角下的中国拐卖儿童犯罪研究——基于成功寻亲案例的分析
中国的拐卖儿童现象由来已久,它是一种严重的犯罪现象同时也是复杂的社会现象,对被拐儿童、原生家庭抑或是收买家庭乃至社会都具有不可逆的严重危害。囿于拐卖犯罪复杂性以及官方数据和案例的严重缺乏,已有相关定性分析和实证研究进展缓...
谭然
关键词:拐卖儿童犯罪科际整合
中国地理研究特点与态势——基于“四地”刊物高被引论文的分析被引量:13
2016年
本文基于文献计量与数据挖掘的原理与方法,以《地理学报》《地理研究》《地理科学》《地理科学进展》(以下简称"四地"或四刊)创刊以来发表的学术论文为基础数据,选取各刊被引量前500位的论文,从时间特征、位次特征、关键词、作者、研究机构、所属地区等角度进行统计分析,旨在揭示中国地理研究的特点与态势。结果表明:1四刊论文贡献量的时间分布存在差异,但高被引论文年代区间集聚特征明显;2高被引论文同位次被引量变化曲线是比较期刊影响力的一种较好方法,四刊曲线均呈现负幂函数曲线衰减态势;3四刊论文作者个数及关键词个数变化整体上较为同步,论文数量随着作者数的增加而呈现"倒勺"变化,关键词个数总体上呈现"趋多避少"的态势;4关键词大类统计反映了四刊的关注重点与差异,核心词根统计揭示了研究焦点与学术支点,空间、城市、土地、变化、生态、中国、区域、旅游、环境、发展等词根出现频次最高;5入围量排名靠前的作者大多从事人文经济地理研究,一批领军人物和活跃研究者贡献突出且优势明显;6《地理学报》、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在各自层面首位度明显。最后,从研究时效及结果解释力、中外研究数据统筹、学术贡献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团队评价及中国地理研究均衡化、本土化与国际化等方面指出了未来的努力方向。
李钢王会娟孔冬艳梁燕均谭然刘倩
关键词:地理研究高被引论文
地理学视野下的中国人口贩运研究最新进展--以拐卖儿童犯罪为例
人口贩运或称拐卖犯罪(主要针对妇女和儿童)是继贩卖毒品、走私军火之后位列第三的世界性犯罪现象。虽经公安机关多次打击,我国拐卖犯罪活动仍然十分猖獗。相对于妇女,儿童辨别、抵抗能力较弱,易受侵害。通常拐卖儿童犯罪具有空间距离...
李钢王会娟谭然付莹颜祥
关键词:人口贩运拐卖儿童犯罪人口地理
旅游活动强度变化下的旅游地环境响应研究——以庐山风景名胜区为例被引量:4
2017年
旅游活动对旅游地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意义重大,当前对旅游环境效应年际及年内淡旺季波动的连续高精度的定量评估开展不足。文章基于旅游地多岛效应理论尤其是旅游地重金属岛效应的原理与方法,以庐山风景名胜区为研究区,采集区内高暴露度的杉木年轮,分别测定近10年来淡旺季树轮早晚材中Cr、Cu、Ni、Pb、Zn5种重金属元素含量,在年际与年内尺度上与庐山接待游客量及人均旅游收入作相关分析,将拟合成的本底趋势线与统计线进行对比分析,以探究不同旅游活动时段和强度下的旅游环境变迁特征与响应规律。结果表明:(1)研究区的树轮中5种重金属元素平均含量均早材高于晚材,Cr、Cu、Ni元素含量的变异系数皆早材大于晚材,这表明旅游地重金属岛效应强弱与旅游淡旺季活动强弱对应良好;(2)相关分析表明年际尺度与年内尺度元素响应存在差异:树轮中Cu、Ni元素的年均含量与游客量以及人均旅游收入呈较强的正相关,而代表旅游旺季的早材中的Cr、Cu、Ni、Pb元素含量与其呈强正相关,晚材中的元素含量基本不通过显著检验;(3)通过拟合本底趋势线,进一步发现景区的旅游活动与5种重金属年均含量皆以不同程度增加,以及在旅游危机事件发生的年份,旅游活动与树轮中部分重金属的实际含量与本底值的偏差保持一致;(4)指示旅游地重金属岛效应变化的树轮重金属元素对区内旅游活动强度变化响应明显且记录同步,树轮元素分析方法值得在更大范围深入推广与验证。最后,对旅游与环境研究、旅游地多岛效应理论及树轮分析等实验方法在旅游研究中的应用作了总结与展望。
梁燕均李钢付莹谭然林依硕
关键词:旅游活动环境效应
中国拐卖儿童犯罪的地理特征研究被引量:37
2017年
基于从公益平台获取的上万条寻亲记录数据,从犯罪地理学的视角探究1980~2015年中国拐卖儿童犯罪的地理特征。研究发现:(1)拐卖去向以被收养为主,总量上男童多于女童,频率上低年龄段高发,可分为4个贩运类型。(2)犯罪量自1980年以来呈现"倒勺"型波动态势,1989~1998年为高发区间,犯罪受打击力度与人口政策影响明显。(3)犯罪量月变化呈现两个轻微倒"U"型格局,犯罪季节变化较小,夏半年高于冬半年。(4)犯罪呈现"西部集中拐出,东部分散拐入"的"三片两线"的"场-流"空间格局特征,并有一定的带动与回流效应。(5)当前拐卖儿童犯罪的空间集聚程度减小,而扩散程度增加,由区域性犯罪发展成全国性犯罪。最后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对未来的研究作了展望。
李钢谭然王会娟颜祥邵琰
关键词:拐卖儿童犯罪犯罪地理学
基于基金项目的“一带一路”研究格局与态势分析被引量:2
2018年
以国家和有关部委的资助项目库为数据来源,检索2014—2016年"一带一路"的相关基金立项,运用文献计量和空间分析的方法从项目的负责人、科研单位、所属地域、学科、研究内容等多个角度进行解析,旨在揭示"一带一路"研究的格局与态势.结果表明:(1)"一带一路"相关基金立项数目总体呈逐年上升趋势,增速平缓,国家社科基金主体地位明显.(2)项目所属单位、省份在空间上呈现集中分布趋势,体现了一定的区位优势、空间关联与地理邻近效应.(3)单个负责人的立项数目差异不大,分布较为平均.(4)"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为目前学者主要的研究对象和议题.(5)各类基金高频词汇基本保持同步,五类基金研究的热门领域大体趋于一致,包括经济学、国际问题研究、民族问题研究和交叉学科研究等.最后,从研究数据、时间、空间及学科与合作前景上,对未来的研究趋势做了总结和展望.
林依硕李钢梁燕均谭然邵琰陈露露
中国拐卖儿童犯罪时空格局演变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31
2018年
中国的拐卖儿童问题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深重灾难。本文基于公益平台获取的1960—2015年被拐儿童数据记录,综合运用数理统计、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和宏观环境分析等方法,针对拐出侧从宏观视角,探讨中国拐卖儿童犯罪的时空格局演变及其影响因素。主要结论为:(1)1960年以来,拐卖儿童犯罪经历了极低发期、快速增长期、高发稳定期和低发稳定期四个阶段。被拐男童多于女童,犯罪量夏半年高于冬半年。(2)1960—2015年以来犯罪高发地区主要是以四川为核心的西南地区,拐卖犯罪由"数地高发"向"全国频发"的格局演进。拐卖犯罪存在明显的区域集聚特征,热点省份随时间的推移,呈现由"华东"→"西南"→"东南"的演变轨迹。(3)地理条件、法律政策、经济发展、文化观念等方面的时空不均衡是犯罪时空格局演变的主要影响因素。
李钢谭然王会娟林依硕梁燕均
关键词:拐卖儿童犯罪影响因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