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贺俊文

作品数:8 被引量:24H指数:3
供职机构:德阳市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动脉
  • 2篇血管
  • 2篇血管外科
  • 2篇术后
  • 2篇主动脉
  • 2篇主动脉瘤
  • 2篇外科
  • 1篇蛋白
  • 1篇蛋白质
  • 1篇蛋白质组
  • 1篇蛋白质组学
  • 1篇动脉硬化
  • 1篇动脉硬化闭塞
  • 1篇动脉硬化闭塞...
  • 1篇修复术
  • 1篇修复术后
  • 1篇血浆
  • 1篇血浆蛋白质
  • 1篇血浆蛋白质组
  • 1篇血浆蛋白质组...

机构

  • 7篇德阳市人民医...

作者

  • 7篇贺俊文
  • 4篇黄国飞
  • 3篇李俊
  • 3篇杨勇
  • 2篇安亮
  • 1篇方向
  • 1篇张小为
  • 1篇麦刚
  • 1篇刘忠亮

传媒

  • 2篇血管与腔内血...
  • 1篇当代医学
  • 1篇肝胆胰外科杂...
  • 1篇国际检验医学...

年份

  • 1篇2023
  • 3篇2021
  • 2篇2018
  • 1篇2017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筋膜缝合技术在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讨筋膜缝合技术(fascia suturing technique,FST)在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aneurysm repair,EVAR)中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6年12月德阳市人民医院行EVAR手术23例患者共41处股动脉切口采用筋膜缝合技术闭合股动脉,如术中缝合失败,立即行股动脉切开缝合,观察手术技术成功率及术后切口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整体技术成功率为92.7%(38/41)。2例患者术中切口止血不满意、1例患者缝合后血管狭窄导致下肢缺血,经扩大腹股沟切口,暴露股动脉后于直视下缝合解决。术后1周内有1例患者出现切口出血,经局部压迫后治愈;2例患者切口出现脂肪液化,经局部换药后治愈;术后1个月有1例患者发现股动脉假性动脉瘤形成(3.5 cm×2 cm),在彩超引导下予假性动脉瘤内静注凝血酶后缓解。以后随访未见有新的切口并发症发生。结论筋膜缝合技术EVAR术中闭合股动脉切口安全有效、并发症少、操作简便、易于掌握,并能减少医疗费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黄国飞李俊贺俊文杨勇李龙龙
关键词:股动脉主动脉瘤经皮穿刺术
一种血管外科用止血器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血管外科用止血器,包括止血带主体,所述止血带主体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防滑块,所述第一防滑块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二防滑块,所述止血带主体的一端部设置有第一接头,所述止血带主体的另一端部设置有第二接头,所述止血带...
贺俊文
文献传递
基于数据非依赖采集质谱技术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合并急性动脉血栓形成的血浆蛋白质组学的研究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 应用数据非依赖采集质谱(DIA-MS)技术研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EASO)合并急性动脉血栓形成患者的血浆蛋白质组学,探索LEASO合并急性动脉血栓形成的潜在发病机制。方法 收集2020年1—5月德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例LEASO合并急性动脉血栓形成患者和1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浆,分别为血栓形成组和健康对照组,采用混样方式,确保每组3例生物学重复。先通过DIA-MS技术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再针对差异蛋白进行基因本体论(GO)功能富集分析、京都基因和基因组数据库(KEGG)通路富集分析,并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图,最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血浆Serpin家族成员1(SERPINA1)蛋白的表达进行验证。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血栓形成组共有112个差异蛋白,包括61个表达上调的蛋白和51个表达下调的蛋白。差异蛋白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多个与动脉粥样硬化及血栓形成相关的GO条目和KEGG信号通路被显著富集。PPI网络图分析结果显示,连通数目最多的3个蛋白分别为甲状腺素运载蛋白(TTR)、触珠蛋白(HP)和SERPINA1。ELISA结果显示,血栓形成组患者SERPINA1蛋白的浓度高于健康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用DIA-MS技术研究LEASO合并急性动脉血栓形成患者的血浆蛋白质组学是可行的,筛选出来的差异蛋白可能参与了LEASO合并急性动脉血栓形成的病理过程,其中,SERPINA1蛋白可能是参与该过程的关键蛋白之一。
黄国飞李俊贺俊文李佩明周阳
关键词: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蛋白质组学
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后内漏发生的特点及Ⅰ、Ⅱ型内漏发生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探讨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EVAR)后内漏发生的特点及Ⅰ、Ⅱ型内漏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18年10月德阳市人民医院收治行EVAR治疗的241例腹主动脉瘤患者。统计术后内漏发生情况,对术后发生Ⅰ型、Ⅱ型内漏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241例患者术后Ⅰ、Ⅱ、Ⅲ、Ⅳ或Ⅴ型内漏发生率分别为8.71%、7.47%、1.24%、0.83%。瘤颈长度≤1.5 cm、瘤颈角度>45º、钙化>25%、形态不规则是发生Ⅰ型内漏的独立危险因素;瘤腔腰动脉数量增多是发生Ⅱ型内漏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EVAR术后内漏发生率较高,术前宜充分评估动脉瘤情况以避免Ⅰ型内漏发生。对于瘤腔腰动脉数量增多患者可预先考虑进行栓塞以降低Ⅱ型内漏发生风险。
贺俊文邢利超黄国飞
关键词: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内漏
胃癌并发糖尿病老年患者术后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探讨胃癌合并糖尿病老年患者术后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方法选取该院2010年3月至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胃癌合并糖尿病老年患者367例。采集患者标本分离培养细菌,革兰阳性菌药敏试验采用GN201法,革兰阴性菌药敏试验采用GP法,以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胃癌合并糖尿病老年患者术后感染患者68例,分离培养病原菌79株。革兰阴性菌中,主要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革兰阳性菌中,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主要革兰阴性菌中,大肠埃希菌对头孢他啶和左氧氟沙星耐药率较高,分别为93.33%和80.00%;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哌酮和环丙沙星耐药率较高,分别为76.92%和69.23%;铜绿假单胞菌对左氧氟沙星耐药率较高,为80.00%。主要革兰阳性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和红霉素耐药率较高,分别为91.67%和83.33%;表皮葡萄球菌对青霉素和红霉素耐药率较高,分别为100.00%和77.78%。结论胃癌合并糖尿病老年患者术后感染的病原菌分布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主要病原菌中大肠埃希菌对头孢他啶和左氧氟沙星耐药率较高,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哌酮和环丙沙星耐药率较高,绿假单胞菌对左氧氟沙星耐药率较高,临床上应根据药敏试验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黄国飞李俊贺俊文杨勇张小为安亮
关键词:胃癌糖尿病术后感染病原菌耐药性
一种用于血管外科的血栓吸取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血管外科的血栓吸取装置,包括三通管和螺杆B,所述三通管一侧通过开设口设置有输液管,所述输液管表面通过预留螺纹口贯穿有螺杆A,所述三通管顶部通过开设口连接有连通管,所述连通管一侧由上至下分别连接有回...
贺俊文
文献传递
胰腺癌淋巴结转移情况对预后的影响被引量:14
2017年
目的研究淋巴结转移情况对胰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至2015年8月72例行根治性手术的胰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情况及其对预后的影响。结果检出淋巴结961枚,平均13.3枚/例;其中阳性淋巴结87枚。单因素分析显示:得到随访的有淋巴结转移者(PN1)33例(47%),中位生存期为8.6个月;得到随访的无淋巴结转移者(PN0)37例(53%),中位生存期18.6个月;无淋巴结转移者生存率显著高于有淋巴结转移患者(P<0.05)。在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中,淋巴结阳性比率(LNR)>0.2者14例(42%),中位生存期为6.4个月;LNR≤0.2者19例(58%),中位生存期11.4个月;LNR>0.2者生存率显著低于LNR≤0.2者(P<0.05)。淋巴结转移局限于第1站的有17例(52%),中位生存期为11.0个月;第2站以上淋巴结转移者16例(48%),中位生存期7.5个月;第2站以上淋巴结转移者生存率显著低于淋巴结转移局限于第1站者(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第2站以上淋巴结转移、淋巴结阳性比率>0.2仍然是影响胰腺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此外,肿瘤侵犯范围、综合治疗、肿瘤分化程度也影响胰腺癌预后(P<0.05)。结论胰腺癌淋巴结转移率较高,LNR>0.2及第2站以上淋巴结转移是影响胰腺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方向麦刚刘忠亮安亮杨勇贺俊文
关键词:胰腺癌淋巴结转移根治性手术预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