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云峰

作品数:3 被引量:7H指数:2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人文学院中国语言研究所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文学

主题

  • 1篇都市
  • 1篇厌恶
  • 1篇原乡
  • 1篇张执浩
  • 1篇诗歌
  • 1篇诗集
  • 1篇诗经
  • 1篇疼痛
  • 1篇谱系
  • 1篇弃妇
  • 1篇弃妇诗
  • 1篇万古
  • 1篇文学
  • 1篇陌生化
  • 1篇目击
  • 1篇精神原乡
  • 1篇唤醒
  • 1篇《诗经》
  • 1篇城乡

机构

  • 3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荆楚理工学院

作者

  • 3篇刘云峰
  • 2篇李俊国
  • 1篇刘云峰

传媒

  • 1篇北方论丛
  • 1篇当代文坛
  • 1篇长江学术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6
  • 1篇2015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文学城乡:都市厌恶与精神原乡——关于“沈从文模式”的相关解读被引量:2
2016年
以"都市恶"和"乡村美"的价值赋值和城乡二元对立书写,构成了20世纪中国文学的"沈从文模式"。论文认为,"乡下人"的身份意识及其初遇现代都市的"都市惊愕",是沈从文模式的作家心理生成机制;"都市厌恶"及其"精神原乡",是沈从文模式的城乡交互刺激而生成的文学特质与功能;对于城乡社会的先验赋值与道德审美,是沈从文模式的城乡书写姿态。论文进而认为,沈从文模式在文化精神现象学意义上体现为东方民族初遇现代都市,因为都市的陌生恐惧而产生的"审美惊愕",因都市厌恶而精神原乡,是沈从文城乡书写的互文与逻辑。今天看来,道德性审美,先验性赋值,沈从文模式对于城乡书写的道德性提纯,遮蔽与损耗了城与乡,人与存在的多义性和丰富性。因此,反思与超越沈从文模式,是当代中国文学的应然与必然。
李俊国刘云峰
关键词:精神原乡
“唤醒”与“复活”:读张执浩诗集《万古烧》
2022年
张执浩论诗,强调“唤醒”与“复活”,诗集《万古烧》很好地体现了这一创作理念。在张执浩笔下,“唤醒”与“复活”的核心是情感,它包含在记忆、生活经历与人生经验之中;它通过细节、声音、画面和新鲜的语言,使过去与现在乃至未来发生联系。与之相关的理念是“目击成诗,脱口而出”。“目击”,是对生活、对幽暗、复杂人生世相的遭遇和反复触碰;“脱口”,强调“被迫”,其要在“真”,在“自然”。
刘云峰
关键词:张执浩
余秀华诗歌谱系与疼痛美学——以《诗经》、海子、“梨花体”为参照被引量:5
2015年
余秀华是新近爆红的诗人,她的诗歌理应纳入一个比较系统的评价体系之中。从互文与弃妇诗传统、意象选择与陌生化以及疼痛与戏仿三个方面分别将她的诗歌放在《诗经》、海子,以及与之同时而稍早的"梨花体"诗歌系统中,看她的诗对《诗经》以及当代诗人作品的继承、发扬和疏离,并由此衡量其诗歌创作的谱系、特色和得失。
刘云峰李俊国
关键词:弃妇诗陌生化疼痛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