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新超

作品数:5 被引量:68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天文地球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篇气象
  • 2篇气象要素
  • 2篇系统疾病
  • 2篇呼吸系
  • 2篇呼吸系统疾病
  • 2篇儿童
  • 2篇儿童呼吸系统...
  • 1篇年代际
  • 1篇年代际变化
  • 1篇浓雾
  • 1篇污染
  • 1篇可预报性
  • 1篇可预报性分析
  • 1篇环流
  • 1篇环流形势
  • 1篇公路
  • 1篇高速公路
  • 1篇暴雨
  • 1篇暴雨过程
  • 1篇ENSO事件

机构

  • 4篇中国气象局成...
  • 2篇成都信息工程...
  • 1篇中国民用航空...
  • 1篇四川省气象局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5篇刘新超
  • 2篇朱克云
  • 1篇段晚锁
  • 1篇陈永仁
  • 1篇曹锐
  • 1篇申辉

传媒

  • 3篇高原山地气象...
  • 1篇气象科技
  • 1篇气候与环境研...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08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成都市大气污染对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的影响被引量:15
2015年
利用成都市金牛区妇幼保健院2014年1-7月的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病例,与同期环境监测资料、气象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气象条件对大气污染有明显影响,在无降雨、风速小、能见度低的情况下,大气污染浓度高,空气质量差。大气污染对呼吸系统疾病发病有明显影响,且对下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的影响更为显著,大气污染对上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的影响具有2天的滞后性,而对下呼吸系统疾病的影响一般具有3天或7天的滞后性。大气污染物方面,PM10对上呼吸系统疾病发病有显著影响,而NO2、PM10、PM2.5和SO2对下呼吸系统疾病发病影响均呈显著正相关,其中SO2的影响最显著。
刘新超郭洁申辉陈晋
关键词:大气污染儿童呼吸系统疾病
四川高速公路封道强浓雾特征及其成因分析被引量:6
2016年
利用2006—2013年四川高速公路强浓雾封道资料及气象资料,分析了造成四川高速公路封道的强浓雾特征,并通过天气环流条件和气象要素特征分析,研究了形成封道强浓雾的气象成因。结果表明:四川高速公路强浓雾封道主要出现在11月至次年1月,主要在清晨05:00—08:00开始,08:00—11:00结束,持续时间一般为0-9h。均压场是封道强浓雾的地面环流条件,低层为高压环流控制,高空环流条件为西北气流型和平直西风气流型。夜间辐射降温明显,地面到近地层风速弱、湿度大及存在逆温层,有利于封道强浓雾的出现。
刘新超曹锐朱克云
关键词:高速公路环流形势气象要素
儿童呼吸系统疾病与气象要素的关系及其预测被引量:17
2015年
利用成都市金牛区妇幼保健院2012年1~12月和2013年7月~2014年6月的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病例,与同期气象资料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成都地区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11月和12月为高峰期,8月最少。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发病与年龄呈反比,年龄越小,患病的几率越大;男童比女童更易患呼吸系统疾病。儿童呼吸系统疾病与气象要素有紧密的关系,并且气象要素对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的影响存在较明显的滞后性,冷空气影响是发病人数明显增多的主要原因之一。利用逐步回归法,分四个季节建立了呼吸系统疾病逐日发病人数的预报方程,并进行了等级划分,经预报检验,预报模式具有较好的预报能力。
刘新超郭洁陈婷宋雯雯
关键词:儿童呼吸系统疾病气象要素
两次高原涡与西南涡作用下的暴雨过程对比分析被引量:29
2014年
利用FY-2D卫星TBB资料、NCEP1°×1°再分析资料和地面自动站观测资料,对2008年7月20~22日和2012年7月20~22日两次由高原涡和西南涡相互作用,造成四川暴雨过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强降雨落区与引导高原涡移动的高空槽有密切关系,高空槽的移动和变化大致决定了强降雨的落区.(2)造成两次暴雨过程的对流云团生成和发展虽然有一定的差异,但最终会发展合并形成一个MCC;并且强降雨位于对流云团TBB最大梯度区,一般靠近亮云核,并在亮云核的西北部.(3)两次暴雨过程期间,均有低层辐合高层辐散,对应着强的涡度和强的上升运动,并且散度、涡度和垂直速度都是增大的.(4)两次暴雨过程期间水汽来源存在着差异,但水汽是逐渐增强的,并且水汽辐合中心与强降雨落区相对应.
刘新超陈永仁
关键词:暴雨
Zebiak-Cane数值模式的可预报性分析被引量:3
2008年
用Zebiak-Cane(ZC)模式关于热带太平洋海表温度距平(SSTA)的预报资料,从预报误差发展的角度,考察了该模式关于El Nio/La Nia事件生长期和衰减期以及正常年份SSTA的预报技巧。结果表明,ZC模式关于ENSO预报的一个最突出的特征是:El Nio事件生长期SSTA的预报误差存在着明显的季节依赖性,最大预报误差增长通常出现在春季和夏初(AMJ),存在显著的春季可预报性障碍(SPB);对于El Nio事件的衰减期、La Nia事件的生长期和衰减期以及正常年份,SSTA预报误差没有明显的季节依赖性。作者比较了ZC模式关于ENSO事件不同发展阶段(生长期和衰减期)以及正常年份SSTA的可预报性。结果表明,La Nia生长期SSTA的预报最困难;在El Nio事件、La Nia事件和正常年份3种情形中,ZC模式关于La Nia事件的预报技巧最低。用上述动力学方法,进一步考察了ZC模式预报技巧的年代际变化。结果表明,ZC模式在20世纪80年代SPB现象相对较弱,有较高的预报技巧;而在70和90年代,ZC模式预报技巧明显低于80年代,同时伴有显著的SPB现象。
刘新超段晚锁朱克云
关键词:ENSO事件可预报性年代际变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