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辉

作品数:6 被引量:23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更多>>
相关领域:航空宇航科学技术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领域

  • 4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4篇飞行
  • 4篇飞行器
  • 2篇摇臂
  • 2篇双自由度
  • 2篇转轴
  • 2篇舵机
  • 2篇高超声速
  • 2篇高超声速飞行
  • 2篇高超声速飞行...
  • 2篇操纵面
  • 2篇超声速
  • 2篇超声速飞行
  • 2篇超声速飞行器
  • 1篇弹道
  • 1篇低空
  • 1篇动压
  • 1篇一体化高超声...
  • 1篇一体化优化设...
  • 1篇遗传算法
  • 1篇优化算法

机构

  • 6篇中国运载火箭...
  • 2篇谢菲尔德大学
  • 2篇北京临近空间...
  • 1篇中国空气动力...

作者

  • 6篇刘辉
  • 2篇焦子涵
  • 2篇付秋军
  • 2篇王阳
  • 2篇邓帆
  • 1篇闵昌万
  • 1篇任怀宇
  • 1篇叶友达
  • 1篇陈林
  • 1篇彭迪
  • 1篇张宁宁

传媒

  • 2篇宇航学报
  • 1篇飞行力学
  • 1篇实验流体力学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低空大动压级间分离碰撞边界预示方法被引量:3
2015年
以低空大动压级间分离过程为研究对象,基于组合优化策略,研究多种偏差耦合干扰下分离碰撞危险包络优化分析方法。确定分离过程仿真优化的具体流程,并建立低空大干扰条件下级间分离过程动力学模型和仿真模型,最后通过算例对比分析校验模型的合理性与仿真方法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通过组合优化策略可快速有效实现对随机偏差耦合干扰下低空大动压分离过程的碰撞危险包络进行定量预示,并为分离系统偏差量控制提供依据。
彭迪任怀宇刘辉付秋军尘军
关键词:级间分离
一种飞行器双自由度操纵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飞行器双自由度操纵面,包括:T形转轴、轴向摇臂、横向舵机、横向支撑轴承、操纵面、舵机电缆、横向摇臂、轴向支撑轴承、基座和轴向舵机;其中,所述T形转轴包括横向转轴和纵向转轴,其中,横向转轴和纵向转轴相连接,...
王阳刘辉任怀宇邓帆付秋军王兰松张云昊杜新
HIFiRE项目中气动/推进一体化高超声速飞行器设计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美澳通过HIFiRE项目在高超声速飞行器的气动、推进和控制等领域进行了深入探索,并对一体化设计有动力飞行器的高速性能进行了评估。以单项验证、步步推进的系列飞行试验方式,对乘波体布局以及不同动力方式开展原理研究,结合飞行试验对设计状态进行验证,取得一系列有价值的飞行数据和阶段性成果。通过梳理气动/推进一体化过程中相关飞行试验,提炼出总体设计中的关键技术和试验结论,并对有动力飞行器的发展趋势作了分析。研究显示发生转捩的单位雷诺数范围在3×10~6~4×10~6之间,适应小迎角高升力特点的乘波体与超燃冲压发动机的组合成为优选方案,所取得的成果为带超燃冲压发动机高速飞行器总体方案设计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邓帆叶友达焦子涵刘辉
关键词:高超声速飞行试验
临近空间直接入轨运载火箭级间比/弹道一体化优化设计被引量:6
2014年
研究了适用于直接入轨的多级固体运载火箭级间比/弹道一体化优化设计问题。建立了飞行器质量模型、动力学模型、控制模型和优化模型,运用遗传算法实现了运载器级间比/弹道一体化设计。仿真结果表明,与仅优化飞行程序参数相比,级间比/弹道一体化优化一定程度提高了运载火箭整体设计性能,在相同条件下关机点速度提高了5.2%,说明优化后的级间比更能满足直接入轨运载模式的需要。
张宁宁闵昌万刘辉张烨琛
关键词:一体化优化设计遗传算法
一种飞行器双自由度操纵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飞行器双自由度操纵面,包括:T形转轴、轴向摇臂、横向舵机、横向支撑轴承、操纵面、舵机电缆、横向摇臂、轴向支撑轴承、基座和轴向舵机;其中,所述T形转轴包括横向转轴和纵向转轴,其中,横向转轴和纵向转轴相连接,...
王阳刘辉任怀宇邓帆付秋军王兰松张云昊杜新
文献传递
高超声速飞行器气动/隐身优化设计方法被引量:12
2016年
针对高超声速飞行器气动布局设计中气动设计与隐身设计矛盾的问题,采用高精度气动和隐身计算方法,建立了基于直接全局优化算法、二次曲线参数化方法和Kriging代理模型的多学科优化设计平台,并对典型高超声速布局升力体外形开展气动/隐身一体化优化设计研究。结果表明:升力体布局典型状态下升阻比由3.13提高到3.69,考虑垂直极化和水平极化状态,俯仰±30°的雷达散热截面(RCS)均值下降60%以上,表明该平台具有良好的寻优能力,风洞试验结果验证了优化算法的可行性;高超声速飞行器的机身和翼/舵等部件具有显著的绕射特性,物理光学法等高频算法不能准确捕捉前后缘绕射,应当采用矩量法计算其RCS特性;高超声速飞行器的垂直极化和水平极化的RCS特性差异巨大,在设计中应当予以考虑。
焦子涵邓帆刘辉陈林付秋军尘军
关键词:高超声速飞行器参数化建模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