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崔瑞迎

作品数:7 被引量:27H指数:4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轻纺与食品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4篇挥发性
  • 4篇挥发性组分
  • 3篇酵母
  • 3篇酵母菌
  • 3篇发酵
  • 2篇乳酸
  • 2篇乳酸菌
  • 2篇生物强化
  • 2篇微生物强化
  • 2篇耐盐乳酸菌
  • 2篇高盐稀态
  • 2篇高盐稀态发酵
  • 1篇油品质
  • 1篇气质联用
  • 1篇群落
  • 1篇群落多样性
  • 1篇郫县豆瓣
  • 1篇麸皮
  • 1篇酯化
  • 1篇酯化力

机构

  • 7篇四川大学
  • 2篇成都鑫鸿望食...

作者

  • 7篇崔瑞迎
  • 6篇周荣清
  • 6篇吴重德
  • 5篇黄钧
  • 3篇郑佳
  • 3篇张立强
  • 3篇何菲
  • 2篇杨松彰
  • 2篇梁如
  • 1篇陈勇
  • 1篇李从虎
  • 1篇何翠容

传媒

  • 2篇中国调味品
  • 2篇食品与发酵工...
  • 2篇食品工业科技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微生物强化对椒坯发酵群落多样性及性质的影响被引量:2
2016年
描述了应用磷脂脂肪酸(phosphoric acid fatty acids,PLFAs)及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PCR-DGGE)技术研究微生物强化发酵椒坯群落多样性变化的规律。研究表明,高盐发酵使椒坯的细菌生物量显著降低;对于强化的样品,因所使用的菌株及强化方式不同,其群落多样性及优势菌差异显著,假丝酵母菌Candida versatilis强化提高了椒坯总生物量,鲁氏酵母Zygosaacharomyce rouxii则相反;共培养强化提高了椒坯以Tetragenoccus和Zygosaacharomyces为主的优势菌的生物量,同时发现嗜盐四链球菌Tetragenoccus halophilus对Vagococcus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理化研究表明,不同强化方式使样品的总酸(TA)、还原糖(RS)和氨基态氮(FN)等参数略有差异。不同强化方式对挥发性组分贡献不同,其中,共培养强化使椒坯挥发性组分总含量提高了28.46%。该研究揭示了强化发酵对椒坯微生物群落和品质的影响规律,对微生物强化技术在传统发酵的应用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梁如黄钧张立强崔瑞迎吴重德廖昌明李红周荣清
关键词:挥发性组分FATTY
微生物共培养强化技术对郫县豆瓣酱陈酿过程中挥发性组分变化规律的研究被引量:5
2013年
不同种属耐盐酵母和乳酸菌组合应用于郫县豆瓣酱陈酿,研究其对陈酿过程中主要理化指标及风味组分变化规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组合的微生物菌群均改变了陈酿过程中酱醅的总酸、氨基态氮、还原糖和总酯等主要理化指标,陈酿120天后,其总酸、氨基态氮的差异不显著,还原糖因菌种组合方式及培养方式不同而异,此外,总酯显著增加。检出的86种挥发性组分中,强化后其酯类和酚类组分呈单调增。酯类组分中贡献较大的是己酸乙酯、苯乙酸乙酯和乙酸乙酯等组分。同时强化后,对甲氧基苯酚、4-EP、卡必醇、芳樟醇、紫罗酮、苯甲酮等组分的含量也有所增加。
杨松彰崔瑞迎何菲郑佳黄钧吴重德周荣清
关键词:气质联用香味成分共培养
微生物强化对椒坯发酵群落多样性及性质影响的研究
描述了磷脂防酸(PLFAs)及PCR-DGGE)技术研究微生物强化发酵椒坯群落多样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高盐发酵使椒坯革兰氏阴性细菌(G-)显著减少,因所使用的菌株及强化方式不同,使得其群落多样性及优势菌差异显著,Z.r...
梁如黄钧张立强崔瑞迎吴重德廖昌明李红周荣清
关键词:辣椒酱发酵工艺群落多样性
耐盐乳酸菌和酵母菌对高盐稀态发酵酱油品质的影响被引量:11
2013年
研究了添加耐盐乳酸菌(Tetragenococcus halophilus)和酵母菌(Zygosac charomyces rouxii和Candida versatilis)对酱醪理化指标及挥发性组分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添加耐盐微生物的酱醪发酵125d后氨态氮(FN)均略高于对照样品(未添加耐盐微生物);添加T.halophilus的酱醪总酸(TA)高于其他样品,而采用T.halophilus、Z.rouxii和C.versatilis共培养的酱醪TA和对照样品没有显著区别;分析酱醪还原糖(RS)含量结果表明,添加耐盐微生物后还原糖含量显著低于对照样品。此外,通过GC-MS分析了添加耐盐乳酸菌和酵母菌对酱醪挥发性组分的影响。发酵125d后,醇、酯类组分含量增加,酸类及其他类组分含量减少。所检出的各酱醪挥发性组分中,添加T.halophilus的酱醪中2-甲基丁酸、2-甲基丁醇、乙酸异戊酯含量分别较对照组高53.4%、337.3%、388.2%,添加Z.rouxii和C.versatilis的酱醪中乙醇和乙酸乙酯含量分别较对照组高64.2%和56.3%,采用T.halophilus、Z.rouxii和C.versatilis共培养的酱醪中1-辛烯-3-醇和苯甲醛含量高于对照样品56.7%和26.3%,显著改善了酱醪风味。
崔瑞迎郑佳梁如何翠容陈勇黄钧吴重德周荣清
关键词:酱油乳酸菌酵母菌挥发性组分
耐盐乳酸菌和酵母菌强化技术对高盐稀态发酵酱醪品质的影响被引量:5
2013年
分别将耐盐乳酸菌Tetragenococcus halophilus CGMCC 3792、耐盐酵母菌Zygosaccharomyces rouxii CGM-CC 3791和Candida versatilis CGMCC 3790菌悬液接入酱醪中,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偶联气质联用技术(HS-SPME/GC-MS)检测了发酵125 d酱醪中挥发性组分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T.halophilus CGMCC 3792强化的酱醪中酸类、醇类、酮类、呋喃类、吡嗪类和其他组分的相对含量降低,酯类、醛类和酚类组分的相对含量增加,其中苯乙醇、乙酸乙酯、辛酸乙酯、癸酸乙酯和4-乙基愈创木酚等的相对含量显著增加,而Z.rouxii CGMCC 3791、C.versatilis CGMCC 3790共培养强化的酱醪中醇类、酯类、醛类和其他组分的相对含量增加,酸类、酚类、呋喃类和吡嗪类组分的相对含量降低,其中苯乙醇、长链脂肪酸乙酯(月桂酸乙酯、棕榈酸乙酯、亚油酸乙酯等)的相对含量显著增加。此外,本研究中T.halophilus CGMCC 3792强化的酱醪中4-乙基愈创木酚的相对含量大幅增加,且在整个发酵过程中其含量也单调增加,对于T.halophilus CGMCC 3792是否具有分泌4-乙基愈创木酚的能力以及是否冷温工艺赋予该菌株合成4-乙基愈创木酚的能力需进一步探究。
崔瑞迎郑佳何菲张立强杨松彰黄钧吴重德周荣清
关键词:酱醪乳酸菌酵母菌挥发性组分
耐盐酵母菌Candida versatilis去除AFB_1的机制探究
2014年
完成了10株应用于酱油和豆酱等调味品生产中的酵母菌和乳酸菌在含有10ng/mL AFB1液体培养基中除去AFB1能力的评估。结果表明:所有的菌株均能去除AFB1,去除效率因菌株而异。Candida versatilis CGMCC 3790去除率较高。优化所得的最适工艺参数:温度为30℃,起始pH为5.0,接种量为15%,时间为120h。评估培养物上清、胞内组分、菌体细胞状态去除AFB1的能力和AFB1浓度对去除率影响的结果表明,其去除机制可能类似非耐盐酵母菌,是细胞壁吸附所致。
何菲李从虎崔瑞迎吴重德周荣清
关键词:耐盐酵母菌AFB1酶联免疫法AFLATOXIN
麸皮红曲培养及酯化黄水条件的优化被引量:4
2015年
本文采用浅盘发酵法制作麸皮红曲,旨在提供一种发酵时间短且不易染菌的麸皮红曲的固态发酵方法。采用单因素实验的方法研究原料配比、料层厚度、水分、培养温度和时间对麸皮红曲酯化力的影响,并且以酯化力为标准确定麸皮红曲的最佳制作条件。将红曲应用于黄水的酯化以提高己酸乙酯和乳酸乙酯的含量。通过GC-MS测定并比较总酯、挥发性组分的相对含量,探究乙醇浓度与p H对酯化过程的影响以确定最佳的酯化条件,从而达到酿酒副产物的回收利用。麸皮红曲的最佳发酵条件为:原料配比(麸皮∶黄水∶自来水=100∶15∶75,w/v/v)、料层厚度(1.8 cm)、水分(47%)、培养温度(32℃)、培养时间(48 h)。黄水酯化研究表明,初始乙醇浓度分别为15%和20%,p H为3.5时,酶促催化反应15 d,所得总酯的含量分别为0.63 g/100 m L和0.64 g/100 m L,其中代表性挥发性组分(己酸乙酯和乳酸乙酯)的相对百分含量从14.33%分别增加到42.70%和31.30%。
张立强崔瑞迎周荣清黄钧吴重德
关键词:红曲酯化力黄水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