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洁

作品数:2 被引量:1H指数:1
供职机构: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艺术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艺术

主题

  • 2篇纪录片
  • 1篇现场性
  • 1篇基点
  • 1篇纪录片创作
  • 1篇比尔

机构

  • 2篇南京航空航天...

作者

  • 2篇肖平
  • 2篇张洁

传媒

  • 1篇南京航空航天...
  • 1篇现代传播(中...

年份

  • 2篇2016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从非事件到事件:一个真实现场的设定——比尔·尼科尔斯关于纪录片创作论述的几点思考被引量:1
2016年
早在弗拉哈迪时期就开始了关于纪录片原则的创作尝试,弗拉哈迪认知基点是在重建现场;格里尔逊则是干预性的"创造性的处理现实";克拉考尔强调基于影像本身的物质形态单纯性,维尔托夫则主张摄影机的而非人的注视;巴赞立足完整性,提出其关于真实的三大原则;而尼科尔斯则针对摄影机所面对的对象真实问题,强调了导演面对对象真实的非表现性尊重,其中基点就是:告知与观看。本文以比尔·尼科尔斯《纪录片导论》的相关论述为参照,就BBC制作的设定场景纪录片《我们的孩子足够坚强吗?》和《鲁坪事儿》等几部纪录片创作,从倾向性、连续现实的一致性和一种田野的还原:观看等层面,对纪录片创作中从告知到观看这一前提基础作出梳理,以求从一个侧面探讨纪录片创作原则。
肖平张洁
关键词:纪录片
纪录片的材料基点:现场性与纪录片创作原则
2016年
"现场性"是由材料的"现实本身"的原状性决定的。事件越是具有"现实纵深"并呈现出经过选择的原状事件形态,其在场的"现场性"就越接近对象本来的现实,现场性是建立在选择者具有零度意识和认知精神之上的一种直接现实。作为材料的基点,现场性还存在着一个编导对原状材料的认知问题。所谓认知,就是如何理解现场及其现场性。在此,现场性有两个层面的问题,一是原状材料的,即在现场;二是不在场域的所谓现场,即第二现场,也就是编导事先告知了的经过改造的代言性"现场"。
肖平张洁
关键词:纪录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