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韶红

作品数:2 被引量:4H指数:2
供职机构:青海大学新能源光伏产业研究中心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化学工程

主题

  • 2篇微硅粉
  • 2篇硅粉
  • 1篇水流
  • 1篇结构特性
  • 1篇非晶
  • 1篇焙烧
  • 1篇除碳
  • 1篇除杂

机构

  • 2篇青海大学

作者

  • 2篇铁生年
  • 2篇张韶红

传媒

  • 1篇硅酸盐通报
  • 1篇人工晶体学报

年份

  • 2篇2017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焙烧对工业微硅粉除碳效果及结构特性的影响被引量:3
2017年
采用焙烧法除去微硅粉中游离碳杂质,同时用多种表征手段研究焙烧温度对微硅粉性能影响。结果表明:碳含量随焙烧温度升高呈下降、稳定、再下降、最后稳定的阶梯型变化趋势,焙烧温度大于950℃,微硅粉中游离碳含量、SiO_2含量以及微硅粉失重率趋于稳定,分别为0.05%、83.78%、4.82%。焙烧过程中微硅粉的性质发生了明显变化。微硅粉平均粒径随焙烧温度逐渐增大,从焙烧前的0.490μm增大到1050℃焙烧2 h后的0.817μm;微硅粉圆度随焙烧温度升高而下降,以850℃为界,焙烧温度低于850℃微硅粉保持原始的球状形貌,焙烧温度高于850℃微硅粉颗粒逐渐变为无规则块状;比表面积随焙烧温度升高而增大,焙烧温度大于850℃微硅粉开始结晶,比表面积随之迅速下降直至无法测得。
张韶红铁生年
关键词:微硅粉焙烧除碳结构特性
水流分级对非晶微硅粉除杂效果研究被引量:3
2017年
利用水流分级原理对冶金硅废弃物微硅粉进行除杂试验研究,确定微硅粉水流分级的最佳固液比为1∶2 g/m L,最佳分级次数为4次;使微硅粉纯度提高了4.65%。同时分析了水流分级对微硅粉元素组成、回收率、粒径分布、粒型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流分级使微硅粉中C元素的含量从4.5%降低为0.4%,去除率超过90%,其他杂质元素以硅酸盐或氧化物的形式存在而没被除去;最佳水流分级工艺下微硅粉的回收率为84.5%;水流分级后微硅粉平均粒径由0.334μm变为0.557μm,小颗粒被去除;颗粒尺寸更均一,并保持原有的光滑球状形貌。这种方法相比于焙烧除碳,能耗小、对形貌无破坏性,是一种绿色、环保废物再回收的方法。
张韶红铁生年
关键词:微硅粉除杂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