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丽
- 作品数:9 被引量:74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项目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准噶尔盆地莫索湾凸起古油藏的流体证据被引量:12
- 2017年
- 对准噶尔盆地腹部地区古油藏分布及次生油气藏调整规律认识的局限性制约了该地区的勘探与开发。莫索湾凸起侏罗系三工河组在白垩纪位于古背斜的高部位,是油气的集散地,研究该区古油藏形成及演化过程对指导次生油气藏的发现至关重要。对莫索湾凸起三工河组进行流体包裹体分析和系列定量荧光分析,并结合构造演化史、生烃史和区域埋藏史-热史为古油藏的存在提供了流体证据,分析了其油气充注历史,并预测了次生油气藏的调整方向。研究结果显示:(1)莫索湾凸起三工河组在早白垩世早期开始接受油气充注形成古油藏,表现在储集层QGF指数大于4,GOI指数大于5%,古油藏充注时,油气被矿物捕获形成烃类包裹体,被捕获的两类包裹体荧光颜色和傅里叶红外光谱参数值说明随着烃源岩成熟度逐渐变大,油质也逐渐变轻。(2)新近纪地层掀斜时,古油藏被破坏,油气发生调整,表现在部分层段QGF指数较高,但是QGF-E强度较低。(3)莫索湾凸起三工河组经历了不只一期油气充注,推断其混入了侏罗系烃源岩生成的成熟度较低的油气,因为部分层段显示较低的QGF指数和较高的QGF-E强度,且TSF的R1分布范围很大。(4)构造显示莫索湾古油藏平面范围达700km2,古油藏被破坏后沿着各低凸带向北线状运移。
- 麻伟娇卫延召曾德龙吴涛蔡郁文李秀丽
- 关键词:准噶尔盆地三工河组古油藏
- 库车前陆乌什凹陷东部构造—岩性油气藏储层物性及含油性主控因素被引量:7
- 2016年
- 库车前陆盆地乌什凹陷东部依拉克凝析气藏和神木1油藏为构造—岩性油气藏,白垩系舒善河组储层沉积相及物性变化快,油气水关系复杂,储层物性和含油性控制因素不清。根据常规储层物性分析、基于高压压汞和氮气吸附的微观孔喉分析和储层定量荧光对含油性的定量分析结果,对储层物性和含油性的主控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储层沉积相、岩性是控制储层物性的关键因素,沉积相上以扇三角洲前缘河口坝微相、分流河道微相和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分流河道微相的储层物性最好,岩性上以位于扇三角洲前缘亚相的粗、中砂岩储层物性最好。研究区本地无烃源岩,油气从东部的塔拉克地区经不整合面—断裂输导体系组合长距离运移至乌什地区,储层含油性一方面受沟通油气源的断裂控制,油气主要聚集在断裂附近的局部高部位;另一方面受储层物性的控制,在油气藏内部同一砂组范围内储层物性控制了含油性差异。往研究区东部即油气来源的方向,寻找有利的构造—岩性圈闭是该区下一步的勘探方向,加强目的层构造图和砂体沉积相的精细刻画是该区勘探开发研究的关键。
- 周延钊鲁雪松刘华杨宪彰陈延贵桂丽黎李秀丽
- 关键词:储层物性含油性主控因素乌什凹陷
- 储层定量荧光技术及其在油气成藏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37
- 2016年
- 储层定量荧光技术,包括储层颗粒定量荧光(QGF)、储层萃取液定量荧光(QGF-E)、储层颗粒内部油包裹体定量荧光(QGF+)、全息扫描荧光(TSF)和油包裹体萃取液全息扫描荧光(iTSF)等系列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现今油层(含残留油层)和古油层识别、油气成藏历史恢复、油气运移路径追踪以及原油性质测定等.与其他岩矿和有机地化方法相比,储层定量荧光技术具有快速、低成本、分辨率高和易操作等优势.详细介绍了储层定量荧光技术的原理、处理流程、参数意义及其在油气成藏研究中的具体应用实例:(1)利用QGF和QGF-E技术可有效识别古油层和残留油层,重建油气藏演化历史;(2)利用QGF-E技术可有效识别测井资料难以识别的致密油层,指导致密油勘探开发;(3)TSF、iTSF、QGF+光谱参数与地化参数之间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可以用来检测原油、储层萃取烃和烃类包裹体的地化特征,建立烃类包裹体之间及与原油的联系.还指出了储层定量荧光技术在应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以及在其他方面的应用前景.
- 刘可禹鲁雪松桂丽黎范俊佳公言杰李秀丽
- 关键词:荧光光谱油层识别原油性质成藏史石油地质
- 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致密砂岩气储层物性特征被引量:3
- 2016年
- 在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大北地区地质研究的基础上,利用显微镜观测、激光共聚焦显微扫描、高压压汞分析及孔渗测试等方法,研究了致密砂岩气储层物性特征。结果表明,库车坳陷的致密砂岩气储层孔隙类型以槽型孔、溶蚀孔为主;致密砂岩气储层排驱压力一般在5 MPa以上,孔隙分选性差,孔喉半径较小;致密砂岩气储层孔隙度小于5%时,孔隙度与渗透率之间的相关性较差,表现为孔隙度低而渗透率高,推断是微裂缝的发育提高了砂岩的渗透率;致密砂岩气储层岩石类型以长石岩屑质石英砂岩为主,胶结作用以方解石胶结为主,裂缝改造作用明显。
- 范俊佳柳少波张喜郑永平刘瑞兰李秀丽
- 关键词:致密砂岩气储层物性孔隙结构
- 应用定量颗粒荧光恢复莫索湾凸起侏罗系油气充注史被引量:3
- 2016年
- 准噶尔盆地腹部莫索湾凸起,在白垩纪处于构造背斜的高部位,是油气运聚的有利指向区,然而目前很少证据证明莫索湾凸起曾经聚集古油藏。选取准噶尔盆地莫索湾凸起盆参2井区典型探井莫深1井,通过定量颗粒荧光技术,对下侏罗统三工河组24个岩屑样品进行精细对比和分析,结合录井资料、构造发育、生排烃史和油气成藏期次,恢复了盆参2井区油气藏复杂的充注过程。结果表明,三工河组二段在白垩纪存在古油藏,油水界面深度为4 456 m,古近纪末喜马拉雅运动使古油藏泄漏,油水界面深度上升至4 412 m,而在新近纪,侏罗系烃源岩再次充注油气,导致现今油水界面深度为4 440 m,低于古近纪油水界面,同时还使没有古油藏的三工河组一段砂体聚集了油气。研究结果为莫索湾凸起三工河组油藏成藏史研究提供了新的证据。
- 麻伟娇王然王峰李秀丽
- 关键词:准噶尔盆地三工河组油气成藏期次
- 页岩气压裂返排液甲烷溶解度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 2024年
- 页岩气作为重要的天然气资源,其成功的商业开采主要依赖于水力压裂等技术。页岩气水力压裂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返排液,压裂返排液甲烷溶解度大小和影响因素的研究对于降本增效、减少温室气体效应和页岩气绿色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压裂返排液特点,在传统甲烷溶解度测定方法进行了改进,改进的容积法可以在不破坏溶解平衡的状态下连续测定不同压力、温度下的甲烷溶解度,实验结果的稳定性相对较高。基于改进容积法对四川盆地长宁地区页岩气压裂返排液甲烷溶解度进行了测定,甲烷溶解度主要在1.32~1.60 m^(3)/m^(3),估算通过压裂返排液每井可回收13200~32000 m^(3)的甲烷。温度、压力和矿化度等因素对页岩气压裂返排液甲烷溶解度影响较大,研究表明,低温条件下,甲烷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逐渐减小,高温时甲烷溶解度随温度增加而增大。返排液甲烷溶解度具有随压力的增加而增大的变化特征,并表现出低压阶段溶解度快速增加、高压阶段缓慢增加的“两段式”规律。甲烷溶解度随返排液矿化度的增大,甲烷溶解度小幅度的减小。
- 马杰马行陟覃龙叶秀茹成元灵蒲笛李秀丽李秀丽
- 关键词:页岩气压裂返排液甲烷溶解度四川盆地
- 塔里木盆地典型深层油气藏成藏机制分析被引量:9
- 2016年
- 以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白垩系深层气藏、塔北哈拉哈塘奥陶系油藏和塔中Ⅰ号带奥陶系凝析气藏为例,采用流体包裹体PVTX模拟法和激光拉曼直接测定包裹体压力法恢复成藏期古压力;根据油气藏解剖结果,分析三种深层油气藏的成藏机制和成藏过程。结果表明: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白垩系深层气藏具有超压强充注、晚期深埋成藏的特点;塔北哈拉哈塘奥陶系油藏具有常压充注、早期浅埋晚期深埋成藏的特点;塔中Ⅰ号带奥陶系凝析气藏具有弱超压充注、晚期深部裂解气沿断裂垂向充注的特点。深层油气成藏研究应以历史演化为主线,成藏期古压力恢复是分析深层油气藏成藏机制和成藏过程的关键。
- 鲁雪松刘可禹赵孟军张宝收陈洋范俊佳李秀丽
- 关键词:深层油气藏成藏机制流体包裹体古压力塔里木盆地
- 不整合面上底砾岩控制油气运聚的流体证据被引量:5
- 2017年
- 准噶尔盆地腹部地区侏罗系和白垩系清水河组之间存在区域不整合面,之前有关不整合面之上底(砾)砂岩对中浅层油气藏运移与聚集的影响的研究较少,缺乏流体方面的证据。为恢复盆地内清水河组油气充注过程,选取该盆地腹部地区莫索湾凸起盆参2井区的莫深1井为典型井,结合现有地质成果,对12个岩屑样品进行颗粒定量荧光实验(QFT)。结果表明:白垩纪受风城组和乌尔禾组成熟原油充注,清水河组底(砾)砂岩存在古油层,古近纪末,喜马拉雅构造运动使得古油藏泄漏,QGF-E和TSF波谱图显示异常也证明油气有明显被排替的痕迹,侏罗纪成熟烃源岩有可能再次向底(砾)砂岩充注油气;现今研究层段原油的成熟度变化范围大,清水河组底(砾)砂岩油藏是油气聚集、调整、再接受充注的综合体现。研究结果从动态角度恢复了盆参2井区的成藏过程,为底(砾)砂岩作为优质储层和优势运移通道提供了流体证据。
- 麻伟娇王峰宋明星蔡郁文李秀丽
- 柴西南尕斯地区不同期次油气充注对现今油藏的贡献被引量:3
- 2016年
- 尕斯库勒第三系油藏是柴达木盆地西南部(柴西南)的主力油藏。从储层成岩序列、流体包裹体等方面分析研究区油气充注期次,并通过荧光光谱和傅里叶红外光谱技术、定量荧光及原油特征等分析柴西南地区储层原油和包裹体的光谱特征及参数,探讨不同期次油气充注对现今油藏形成的贡献程度。结果表明:尕斯E31储层经历碱性—酸性—碱性—弱酸性—碱性的流体演化过程,并发育早期黄色荧光气液烃包裹体和后期蓝色荧光气液烃及伴生气烃包裹体,代表该区经历了28 Ma和8 Ma两期油气成藏阶段;尕斯E31油藏是在古油藏布局的基础上沿后期构造产生的断层输导体系向上调整而形成,是柴西地区油气早成藏,晚期调整,并较好保存的典型代表。
- 桂丽黎刘可禹王喻雄陈小磊袁莉孟庆洋李秀丽
- 关键词:成岩序列包裹体特征光谱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