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萍

作品数:4 被引量:16H指数:3
供职机构: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云南省生物资源开发与利用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代谢产物
  • 2篇线虫
  • 2篇链霉菌
  • 2篇菌株
  • 2篇放线菌
  • 1篇对流层
  • 1篇对流层顶
  • 1篇烟草
  • 1篇烟草青枯病
  • 1篇烟草青枯病菌
  • 1篇生物防治
  • 1篇青枯
  • 1篇青枯病
  • 1篇青枯病菌
  • 1篇趋化
  • 1篇趋化性
  • 1篇拮抗
  • 1篇位温
  • 1篇物防
  • 1篇流层

机构

  • 4篇云南大学
  • 3篇中国烟草总公...
  • 2篇云南省烟草农...
  • 2篇云南省微生物...
  • 1篇四川省人工影...

作者

  • 4篇李萍
  • 2篇马莉
  • 2篇奚家勤
  • 2篇莫明和
  • 1篇樊雯璇
  • 1篇者为
  • 1篇郭世昌
  • 1篇方敦煌
  • 1篇曹永红
  • 1篇王颢樾
  • 1篇王卫国
  • 1篇刘晓璐
  • 1篇雷春霞
  • 1篇成佳丽
  • 1篇马志敏
  • 1篇冯云利
  • 1篇方敦黄

传媒

  • 3篇云南大学学报...
  • 1篇中国烟草学会...

年份

  • 3篇2012
  • 1篇2011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放线菌BJLSH9菌株兼抗线虫及烟草疫霉菌的生防活性及其杀线虫代谢产物鉴定
从采自北京柳树的根际土中分离到对线虫和病害真菌具有较好生防活性的放线菌菌株BJLSH9。该菌株对烟草疫霉菌丝生长抑菌率达50.05%,48 h的杀线虫活性高达98.05%。在40 L发酵罐用38号培养基培养BJLSH9菌...
段焰青李萍者为奚家勤夏建军王文元蒋举兴莫明和
文献传递
放线菌BJLSH9菌株兼抗线虫及烟草疫霉菌的生防活性及其杀线虫代谢产物鉴定被引量:6
2012年
从采自北京柳树的根际土中分离到对线虫和病害真菌具有较好生防活性的放线菌菌株BJLSH9.该菌株对烟草疫霉菌丝生长抑菌率达50.05%,48 h的杀线虫活性高达98.05%.在40 L发酵罐用38号培养基培养BJLSH9菌株,根据其生物活性及菌体生物量确定适宜的发酵时间为72 h.经16S rRNA基因分析,将BJLSH9菌株鉴定为黄抗霉素链霉菌(Streptomyces flavofungini).从BJLSH9菌株的次生代谢产物中鉴定出一种杀线虫化合物tryptophandehydrobutyrine diketopiperazine(TDD),该化合物对线虫48 h的致死率为40%.黄抗霉素链霉菌及其产生的TDD化合物的杀线虫活性为首次报道.
李萍马莉奚家勤方敦煌杨发祥莫明和
拮抗烟草青枯病菌的烟草内生细菌系统多样性及趋化性分析被引量:5
2012年
从来自3个烤烟品种NC297、红大、K326的600株内生细菌中,以烟草青枯病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为靶标,共筛出55株拮抗菌,其对烟草青枯病菌的抑菌圈直径在1~16 mm之间.对这55株拮抗性内生细菌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RFLP分析共产生6种带型.根据RFLP带型选取16株进行16S rRNA基因序列测定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这55株拮抗性内生细菌属于Firmicutes和Proteobacteria两大类群的6个种: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subsp.plantarum,Bacillus methylotrophicus,Bacillus tequilensis,Brevibacillus parabre-vis,Brevibacillus brevis和Pseudomonas aeruginosa.利用cheA基因检测方法和平板检测方法共筛选到3种具有趋化性的拮抗性内生细菌:Brevibacillus parabrevis,Brevibacillus brevis和Pseudomonas aeruginosa.
雷春霞冯云利奚家勤曹永红李萍马莉莫明和方敦黄杨发祥
关键词:生物防治烟草青枯病趋化性
大气对流层顶位温与高度的变化分析被引量:5
2011年
利用1948~2006年共59 a的NCEP/NCAR温度场、气压场、位势高度场的逐日资料,对全球对流层顶的位温及其高度进行计算,并对其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对流层顶位温的变化在310~380 K,其中副热带位温最高,而两极位温最低.大陆上空对流层顶位温的空间尺度较小,海洋上空为较大的空间尺度.②1948~2006年的59 a里对流层顶位温,总体上呈现出大陆区域位温下降,海洋区域位温上升的变化趋势,且在6~8月青藏高原及其以东的大陆区域和南极洲对流层顶位温下降趋势明显,12月至次年2月在30°S附近南印度洋和南太平洋海域对流层顶位温上升趋势明显.③全球对流层顶高度在10~17 km范围内,两极最低.两半球的高度升高与降低均同步.两半球存在准半年的位相差异.热带对流层顶多呈现上升趋势,极地对流层顶则多呈现下降趋势.与位温相同的是,陆地上的对流层顶高度下降,海洋上的对流层顶高度上升.
王卫国刘晓璐樊雯璇郭世昌王颢樾李萍成佳丽马志敏
关键词:对流层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