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泽钦

作品数:8 被引量:46H指数:5
供职机构:海南大学园艺园林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 3篇生物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3篇生命表
  • 3篇种群
  • 3篇静态生命表
  • 3篇存活曲线
  • 2篇植物
  • 2篇植物区
  • 2篇植物区系
  • 2篇区系
  • 2篇维管植物
  • 1篇东寨港
  • 1篇野生
  • 1篇野生荔枝
  • 1篇植物多样性
  • 1篇山竹
  • 1篇时间序列预测
  • 1篇特有植物
  • 1篇特有种
  • 1篇藤黄科
  • 1篇青梅
  • 1篇区系研究

机构

  • 8篇海南大学
  • 2篇教育部
  • 1篇海南师范大学
  • 1篇海南省林业科...

作者

  • 8篇林泽钦
  • 7篇杨小波
  • 6篇李东海
  • 4篇刘子金
  • 4篇李丹
  • 3篇岑举人
  • 1篇黄瑾
  • 1篇从心黎
  • 1篇陈玉凯
  • 1篇吴岚芳
  • 1篇龙成
  • 1篇罗文启
  • 1篇熊梦辉
  • 1篇郭照彬
  • 1篇吕晓波
  • 1篇李英英
  • 1篇邢莎莎
  • 1篇朱静
  • 1篇张凯

传媒

  • 1篇食品科技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广西植物
  • 1篇西北植物学报
  • 1篇热带作物学报
  • 1篇林业资源管理
  • 1篇热带生物学报

年份

  • 1篇2017
  • 6篇2016
  • 1篇2015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海南东寨港不同潮间带角果木种群结构及分布格局被引量:3
2015年
潮汐浸淹是影响红树植物分布的最重要因素之一,笔者从基径、高度、冠幅及分布密度等方面比较分析了海南东寨港不同潮间带的角果木种群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潮间带的角果木因潮水浸淹程度各异:(1)不同潮间带的角果木种群幼苗比例均最大,属稳定型种群或稳定增长型种群,但密度差异悬殊:外带986株·hm^(-2)、中带43 873株·hm^(-2)、内带141 360株·hm^(-2);(2)不同潮间带的角果木种群基径、冠幅相差不大,但高度差异显著:从内带至外带,角果木种群在高度整体上呈现出变高的趋势;(3)外带角果木种群偏向于随机分布,中带和内带角果木种群为聚集分布;(4)在种群格局动态方面,外带苗木阶段为聚集分布,小树和成年树均为随机分布,但中带和内带的角果木的苗木和小树呈聚集分布,成年树为随机分布。
张育霞吕晓波杨小波李东海李英英罗文启熊梦辉邢莎莎朱静林泽钦岑举人郭照彬
关键词:种群结构潮间带东寨港
10种藤黄科植物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被引量:3
2016年
运用内部简单重复序列(inter-simple sequence pepeat,ISSR)分子标记对采自海南省的10种藤黄科植物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1)从100条ISSR引物中筛选出8条能扩增出清晰条带且多态性明显的引物;8条引物扩增出331条条带,其中多态性位点有106个,多态性比例为100%,平均每条引物扩增位点数为13.25个。(2)材料间的遗传相似系数范围为0.407 8~0.699 0,平均为0.562 2。以0.620 0作为最低遗传相似系数,将10种藤黄科植物划分为5大类:(1)铁力木;(2)菲岛福木、单花山竹子、山竹子;(3)多花山竹子、越南黄牛木、黄牛木;(4)岭南山竹子;(5)红厚壳、薄叶红厚壳。研究结果首次从分子水平揭示了藤黄科植物的遗传多样性,为合理地引种、驯化、保护、利用藤黄科植物野生资源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和数据支持。
刘子金杨小波林泽钦吴庭天周韬李东海岑举人
关键词:藤黄科ISSR聚类分析
二氧化氯处理对山竹果实贮藏品质的影响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以海南省五指山市的山竹果为材料,研究二氧化氯(ClO_2)处理对其保鲜和贮藏品质的影响。方法:采用3种不同质量浓度(10、15、20 mg/L)的二氧化氯溶液处理山竹子果实,测定其9个相关的生理指标并进行冗余分析。结果:经3种质量浓度的二氧化氯处理,能够显著地抑制山竹果肉的腐烂速度,保持其果皮红色色泽和较高的可溶性固形物(TSS)和可滴定酸(TA)含量,延缓硬度和丙二醛(MDA)的增加以及Vc含量的降低,提高山竹果实中过氧化物(POD)酶的活性,并使山竹果壳具有较低的细胞膜透性。其中,以15 mg/L ClO_2处理山竹果的贮藏保鲜效果最好。结论:经ClO_2处理有利于维持采后山竹果实的外观品质、营养品质和风味品质,延长贮藏时间。
刘子金杨小波陈寿定从心黎吴岚芳林泽钦张凯岑举人
关键词:山竹二氧化氯贮藏品质
海南维管植物区系及特有种的组成特征和分布特点
特有种(endemic plant)是指其自然分布的地理区域狭窄或异常狭窄的植物种类,而本文研究的海南特有维管植物是指仅分布在海南岛自然地理区内的维管植物。目前在海南特有维管植物的区系的研究方面,特别是针对特有种开展分布...
林泽钦
关键词:特有植物植物区系海拔梯度物种丰富度
文献传递
海南本地野生维管植物区系研究被引量:8
2016年
为全面了解海南本地野生维管植物区系基本特征,以《海南植物物种多样性编目》、《海南植物图志》等文献为基础,并通过野外考查、标本考证,从野生维管植物区系组成、成分等方面开展海南本地野生维管植物区系研究。结果表明:(1)海南维管植物共243科1 895属6 036种,其中本地野生维管植物有4 579种,隶属于225科1 429属,具有较高的物种多样性,但特有种占总种数的10.55%,仅483种;(2)在海南本地野生维管植物种类组成中,重要科有樟科(Lauraceae)、楝科(Meliaceae)、壳斗科(Fagaceae)、棕榈科(Palmae)、龙脑香科(Dipterocarpaceae)、五加科(Araliaceae)、漆树科(Anacardiaceae)等;(3)海南本地野生维管植物区系主要由以热带分布为主的科(占科数82.63%)和属(占属数84.40%)组成,其中,科以泛热带分布及其变型为主(57.49%),属以热带亚洲分布及其变型为主(27.09%),属马来西亚亚区的一部分,不仅呈现出热带性,而且呈现出与中国华南大陆的共源性,带有明显的热带边缘性质,为中国华南植物区系与亚洲热带雨林的过渡类型。
林泽钦杨小波陈玉凯李东海黄瑾龙成李丹张萱蓉刘子金
关键词:植物区系维管植物植物多样性
自然保护区对濒危植物种群的保护效果探索——以海南昌江县青梅种群为例被引量:10
2016年
在自然保护区外,植物种群受到的负面影响因素很多,森林破碎化、人为砍伐、火烧等人为干扰都会影响濒危植物种群的生存、生长与发育,为了定量探索保护区对濒危植物种群的保护效果,本文以濒危植物青梅(Vatica mangachapoi)为例,采用样方法对昌江县自然保护区内和自然保护区外开展青梅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分析,进而从种群径级结构、静态生命表、存活曲线等方面对青梅种群的种群特征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无论自然保护区内外,青梅种群为集群分布,但在自然保护区外,青梅种群集群程度更强,不利于其种群的扩散;2)在自然保护区外,青梅种群的幼苗、幼树很少,青梅种群结构表现为衰退型,而自然保护区内青梅种群结构表现为增长型;3)在自然保护区外,存活曲线表明青梅种群接近DeeveyⅠ型;在自然保护区内,存活曲线表明青梅种群开始时接近DeeveyⅢ型;因此,建立自然保护区,对濒危植物的保护效果非常明显。海南较多的保护物种与青梅的生态学特性类似,多为濒危物种,需要连续性、少人为干扰的生存、生长和发育的环境,因此,加强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工作,对保护濒危植物种群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李丹张萱蓉杨小波李东海林泽钦李苑菱
关键词:自然保护区青梅静态生命表存活曲线
海南省东方市野生龙眼种群动态特征研究被引量:3
2017年
野生龙眼是龙眼(Dimocarpus longan)的野生群体,是龙眼进行品种改良与创新的重要基因库。该研究对海南省东方市的野生龙眼资源进行实地调查,并从种群径级结构、静态生命表、存活曲线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东方市的野生龙眼所处群落的植被类型可以分为季雨林、热带雨林以及季雨林与热带雨林过渡带。(2)三种植被类型下野生龙眼种群大小依次为热带雨林>过渡带>季雨林。(3)三种植被类型下野生龙眼的存活曲线均趋于Deevey-Ⅱ型,种群各径级的死亡率基本接近。(4)数量变化动态指数表明季雨林、热带雨林区的野生龙眼种群为稳定型;过渡带的野生龙眼种群为增长型且趋于稳定。(5)时间序列预测分析表明,在未来的2、4个龄级后,季雨林下的野生龙眼种群从Ⅴ龄级之后的个体数呈现出增加的趋势,而热带雨林和过渡带是在Ⅳ级之后。从野生龙眼种群的整个发展阶段来看,目前三种植被类型下的野生龙眼幼年个体数相对丰富,种群维持有较充足的后备资源,中树、大树阶段的个体数能在现有基础上得到补充。继续保持现有野生龙眼种群分布的植株和生境斑块且采取有效保护措施,东方市的野生龙眼种群能有较好的恢复潜能。该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从不同植被类型下来分析东方市的种群动态结构,为处在不同植被类型的野生龙眼资源的种群特征提供了理论依据。
张萱蓉李丹杨小波李东海林泽钦吴庭天
关键词:静态生命表存活曲线时间序列预测
海南省万宁市野生荔枝资源种群特征研究被引量:10
2016年
野生荔枝是荔枝(Litchi chinensis Sonn.)进行品种改良与创新的重要基因库,该研究通过对海南万宁自然保护区内、外野生荔枝资源进行实地调查,并用空间分布格局、种群径级结构、静态生命表、存活曲线等方法进行比较分析,以揭示野生荔枝种群在保护区内、外的分布规律及其种群动态趋势,为野生荔枝资源的保护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海南万宁自然保护区内、外野生荔枝种群均为聚集分布,且非自然保护区聚集程度比自然保护区的聚集程度更为明显。(2)径级结构分析发现,自然保护区内野生荔枝种群结构为增长型,种群生命期望值整体上基本随径级增加呈递减趋势,存活曲线呈近直线型,说明自然保护区内的野生荔枝种群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而自然保护区外的野生荔枝种群为衰退型。(3)群动态预测结果也显示,自然保护区内外的野生荔枝种群的动态变化指数(Vpi′)以及随机干扰风险极大值均趋于零,但自然保护区外的值均大于区内,说明保护区外受到的敏感性比自然保护区内更强,即保护区外野生荔枝种群的生存环境已受到严重的人为干扰威胁。研究认为,在自然保护区外,野生荔枝种群幼树的严重缺失不仅与野生荔枝种群自身的更新机制有关,更重要的是生存环境的破坏和人为砍伐导致野生荔枝种群结构发生变化,野生荔枝林面积下降。
张萱蓉李丹杨小波李东海林泽钦李苑菱刘子金
关键词:野生荔枝静态生命表存活曲线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