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梁东辉

作品数:8 被引量:55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所控项目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天文地球

主题

  • 7篇岩溶
  • 3篇岩溶塌陷
  • 3篇塌陷
  • 3篇微动
  • 2篇岩溶区
  • 2篇覆盖层
  • 1篇地球物理
  • 1篇地球物理方法
  • 1篇地下河
  • 1篇地震
  • 1篇地震面波
  • 1篇岩溶水
  • 1篇隐伏
  • 1篇隐伏岩溶
  • 1篇阵列
  • 1篇溶洞
  • 1篇瑞雷面波
  • 1篇土层
  • 1篇土层厚度
  • 1篇浅覆盖层

机构

  • 8篇中国地质科学...
  • 2篇桂林理工大学
  • 1篇长江大学

作者

  • 8篇梁东辉
  • 5篇韩凯
  • 5篇甘伏平
  • 5篇张伟
  • 4篇刘伟
  • 2篇杜成亮
  • 2篇赵伟
  • 1篇郑智杰
  • 1篇吕勇
  • 1篇贾龙
  • 1篇陈贻祥
  • 1篇严良俊
  • 1篇唐春雷
  • 1篇梁永平
  • 1篇张远海

传媒

  • 4篇中国岩溶
  • 1篇人民长江
  • 1篇地球物理学进...
  • 1篇地质通报
  • 1篇防灾科技学院...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6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综合物探调查晋祠断裂对晋祠泉流域岩溶水控制作用效果分析被引量:5
2020年
研究晋祠断裂特征及其对晋祠泉流域岩溶水的控制作用,可为晋祠泉流域岩溶水运移规律的分析提供依据。本文利用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CSAMT)、音频大地电磁法(AMT)、大地电磁法(MT)和大功率充电法等物探方法对晋祠断裂西南段断裂特征及其对晋祠泉流域岩溶水控水作用进行调查与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晋祠断裂西南段走向北东—南西,倾向南东,倾角自浅至深由大变小,断裂带宽约250 m,影响深度大于1 km;晋祠断裂南东侧存在相对阻水地层,致使大部分岩溶水未进入太原盆地,推断该断裂为张性导水断层;在西山山地存在两个与晋祠断裂平行的岩溶水强径流带,其宽度在150~300 m之间。岩溶水通过晋祠断裂和强径流带对下游补给。
韩凯韩凯梁永平严良俊梁东辉唐春雷
关键词:综合物探
地球物理方法探索隐伏岩溶古河道——以湖南郴州万华岩为例被引量:12
2018年
为探讨湖南郴州万华岩景区上游岩溶古河道的存在性,丰富景区岩溶洞穴科普知识以推动地方旅游经济发展,探索性地应用高精度磁法、高密度电法、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EH4)等综合地球物理方法在景区上游进行了探测研究,其结果发现几处磁、电异常部位,并结合区内岩溶垮塌地貌形态、区域地质背景资料及野外地质调查成果,认为景区上游存在岩溶古河道,同时确定出岩溶古河道的剖面位置及平面走向。整个研究思路表明综合地球物理方法在研究岩溶古河道时具有可行性。
杜成亮甘伏平张远海赵伟梁东辉
关键词:综合地球物理方法
自然电位数据阻尼最小二乘逐步解析反演研究——以桂林市寨底地下河为例
2019年
本文对利用自然电位法探测岩溶地下河做了探索性研究.选择桂林市寨底地下河发育良好的区域,通过阵列式连续时间观测方式获得了随时间连续变化的自然电位数据.提出自然电位数据阻尼最小二乘多参数逐步解析反演方法,并对获得的数据进行反演,以此提取数据中极化源的信息,包括极化源位置、极化角度和极化强度等.在所有时间道的数据反演结果中,将观测范围内极化源的空间位置等参数绘制成相应图件,与观测区地下河资料进行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反演方法能够有效提取自然电位数据中隐含的极化源信息;极化源位置可作为判断含水构造空间位置的依据,极化角度和极化强度可用来区别含水构造类型;多参数综合解释可有效定位地下河的平面位置.
刘永亮甘伏平韩凯邬健强梁东辉张伟郑智杰刘伟陈贻祥
关键词:自然电位极化强度
多道瞬态面波法与微动法联合推断岩溶塌陷区覆盖层的结构和厚度分布被引量:11
2018年
为了大尺度范围内获取岩溶塌陷典型调查区覆盖层的结构和厚度分布,采用多道瞬态面波法与微动法,对柳州市柳城县东泉公社幅岩溶塌陷重点调查区进行了野外观测,根据微动法提取的特征频率与地层厚度的关系,结合已知钻孔资料,得出覆盖层厚度与特征频率的函数关系,获取了覆盖层的厚度分布,根据面波的频散特性,得出覆盖层的横波速度分布,获取了覆盖层的结构分布,结合得出的覆盖层结构和厚度分布,推断出测区内发育4条断层或溶沟等局部构造。研究表明,利用微动法提取的特征频率和面波的频散特性,可以有效地推断出塌陷区覆盖层的结构和厚度分布。
张伟甘伏平梁东辉韩凯刘伟
关键词:岩溶塌陷覆盖层
广州从化岭南村岩溶塌陷成因机制分析被引量:2
2018年
广州市从化区岭南村步美社农田中,在不到1km2的范围内短时间先后出现47处岩溶塌陷。发生塌陷的区域位于人口密集的城镇附近,安全隐患极大。为尽快查明塌陷成因,应用水文地质、地球物理和钻探的综合方法对塌陷区进行了实地调查,查明了塌陷形成的原因。同时对塌陷的成因机制进行分析总结。研究表明:塌陷区构造上处于向斜核部、可溶性灰岩与非可溶性花岗岩接触带,地层属于强岩溶发育区,8~15m的土层厚度以及由粘土和中砂组合而成的多样的土体结构是岩溶塌陷形成的内在因素;地下水的循环抽取与补给,周边的机械振动是形成岩溶塌陷的外在因素。通过本次调查工作,为该地区岩溶塌陷的防治和城镇建设的规划提供了决策依据。
杜成亮赵伟梁东辉贾龙
关键词:岩溶塌陷
微动HVSR法在岩溶区探测地下河管道和溶洞的有效性研究被引量:9
2020年
微动HVSR(Horizontal-to-Vertical Spectral Ratio)法是一种简单有效的被动源地震勘探方法,当测点下方介质存在明显的速度变化时,HVSR曲线会呈现相应的异常形态。为探索该方法在岩溶区探测地下河管道和溶洞的有效性,选择桂林毛村地下河流域内的大岩前村作为研究区,并在此开展野外试验。研究区发育有一条地下河管道,通过精准的洞穴测量,获得了此地下河管道的平面位置和洞高等信息。在研究区的地下河管道上方地面布设3条物探测线,均进行微动HVSR法测量,并用探地雷达法测量作对比。结果表明,两种物探方法的异常位置与测线下方地下河管道的实际平面位置基本一致,证明微动HVSR法可作为一种有效的地下河管道和溶洞探测方法。
梁东辉甘伏平张伟韩凯
关键词:岩溶区
主-被动源地震面波勘探方法在岩溶区浅覆盖层探测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22年
采用主-被动源地震面波勘探方法,对桂林市兴安县典型浅覆盖层实验区三维地质结构进行探测研究。结合主-被动源面波数据提取的频散曲线,拓宽了频带,提升了低频信号的分辨率。实验结果显示,测区内地下介质横波速度值范围为161.5~519.5 m/s,根据速度值的差异将实验区地下介质大致分为4个层位,第一层速度范围为161.5~281 m/s,第二层速度范围为281~360.5 m/s,第三层速度范围为360.5~400.2 m/s,第四层速度范围为400.2~519.5 m/s。结合钻孔资料,对应的第一层岩性为粘土层,第二层为粉砂质粘土,第三层为细砂-砂砾岩,第四层为灰岩,且局部土洞、溶洞等构造发育。研究结果表明,瑞雷面波勘探方法能够较准确地刻划浅覆盖层地下介质土层厚度、结构分布及土层与基岩面接触带起伏形态。
张伟吕勇吕勇邬健强梁东辉朱超强
关键词:瑞雷面波岩溶区浅覆盖层土层厚度
利用微动法快速探测岩溶塌陷区覆盖层厚度被引量:18
2016年
为了能在大尺度范围内获得岩溶塌陷典型调查区覆盖层的厚度,采用微动法对柳州市柳城县东泉公社幅岩溶塌陷重点调查区进行了野外观测,并对调查区内已知的56处钻孔进行微动观测,提取特征频率,结合钻孔资料得出覆盖层厚度与特征频率的函数关系满足h=62.5/f。利用此函数关系,结合岩溶塌陷调查区野外微动实测数据提取的特征频率反演出覆盖层厚度。结果表明:该方法的尝试初步见效,经济快捷、适应性强、值得推广,特别适用于大尺度范围内调查岩溶塌陷区域覆盖层厚度分布,结合研究区的地质信息,可以在区域内对岩溶塌陷易发区做一个简单的评价。
张伟甘伏平梁东辉韩凯刘伟
关键词:岩溶塌陷覆盖层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