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宁

作品数:4 被引量:18H指数:3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化疗
  • 2篇动脉化疗
  • 2篇动脉化疗栓塞
  • 2篇栓塞
  • 2篇化疗栓塞
  • 2篇肝癌
  • 1篇导管
  • 1篇动脉化疗栓塞...
  • 1篇毒性
  • 1篇血液
  • 1篇血液学
  • 1篇血液学毒性
  • 1篇射频
  • 1篇射频消融
  • 1篇食管
  • 1篇食管鳞癌
  • 1篇术后
  • 1篇衰竭
  • 1篇栓塞术
  • 1篇栓塞术后

机构

  • 4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石家庄市第一...

作者

  • 4篇胡宁
  • 3篇赵晓东
  • 3篇戚诚
  • 3篇刘博
  • 1篇李渡斌
  • 1篇尚华
  • 1篇白楠

传媒

  • 2篇河北医药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肿瘤药学

年份

  • 2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5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华蟾素胶囊在局部晚期食管鳞癌同步放化疗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研究华蟾素胶囊在局部晚期食管鳞癌同步放化疗中的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选取局部晚期食管鳞癌患者82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采用5氟尿嘧啶和顺铂联合同步放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联用华蟾素胶囊。对比观察2组临床缓解率、长期生存情况[无病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期(OS)]、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结果试验组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和疾病稳定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中位PFS中位O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月后,2组KPS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试验组治疗后SF-36评分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试验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消化道反应、神经毒性反应及肝脏毒性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部晚期食管鳞癌患者,在同步放化疗标准治疗方案上联用华蟾素胶囊一定程度上可提高临床疗效,延长PFS及OS,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
戚诚赵晓东胡宁李渡斌石畅刘博
关键词:晚期食管鳞癌同步放化疗华蟾素疗效
吲哚菁绿排泄试验与肝癌患者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肝衰竭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分析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排泄试验和Child-Pugh分级与肝癌患者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后肝衰竭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行TACE的123例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术前ICG排泄试验15min滞留率(ICG clearance rate at 15min,ICG-R15)和Child-Pugh分级对术后肝衰竭的评估价值。结果 123例患者的血清白蛋白水平与ICG-R15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643,P=0.014),凝血酶原时间和总胆红素水平与ICG-R15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723、P=0.006,r=0.855、P=0.000),血清碱性磷酸酶、天冬氨酸转氨酶和丙氨酸转氨酶水平与ICG-R15水平无相关。患者在TACE后有22例出现肝衰竭,Child-Pugh分级中A级有12例,B级有10例;肝脏Child-Pugh不同分级中,A级平均ICG-R15水平和K值分别为(6.01±3.11)%和(0.22±0.09)μg·kg^(-1)·min^(-1),B级分别为(21.45±7.17)%和(0.09±0.06)μg·kg^(-1)·min^(-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CG排泄试验和Child-Pugh分级是评价肝癌患者TACE术后肝脏功能的灵敏指标,与肝衰竭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对于制定合理治疗方案、判断治疗预后有指导意义。
戚诚刘博胡宁白楠赵晓东
关键词:肝功能衰竭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p53基因治疗联合TACE和射频消融在兔VX2肝癌模型中的疗效研究
2021年
目的探讨p53基因治疗联合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和射频消融对兔VX2肝癌的治疗效果以及对p53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24只VX2肝癌模型兔随机分为A、B、C组,每组8只。A组接受瘤内注射rAd-p53,经肝动脉灌注超液态碘油和射频消融治疗,B组接受经肝动脉灌注rAd-p53和超液态碘油及射频消融治疗,C组接受TACE超液态碘油和射频消融治疗。治疗后第3天检测p53蛋白表达量,治疗后1、2、3、4周CT测量肿瘤体积,比较3组治疗前,治疗后1 d、3 d、1周和2周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最后处死实验兔,观察肿瘤大小及坏死情况并对标本行HE染色。结果治疗4周后组织形态学显示C组标本毁损中心区较A组和B组略小,HE染色显示大片凝固性坏死,凝固性坏死区周围有包膜形成。治疗后1~4周,CT显示A组和B组肿瘤体积呈持续缩小趋势,C组肿瘤体积在治疗后的前2周先缩小,治疗后3周恢复增长。治疗后1周3组肿瘤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3、4周A、B组肿瘤体积均较C组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 d 3组ALT和AST水平均升高达到峰值,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3 d、治疗后1、2周3组的ALT和AST在治疗后1 d的基础上持续下降,其中治疗后3 d、1、2周时,A、B组的ALT和AST水平显著低于C组(P<0.05),治疗后2周时A、B组ALT和AST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治疗后3 d A组和B组p53表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53基因治疗联合TACE和射频消融可抑制肿瘤生长,是兔VX2肝癌的有效治疗方法。
尚华刘博赵晓东胡宁戚诚
关键词:P53肝癌基因治疗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
血速升颗粒对肺癌化疗患者血液及相关免疫功能指标的影响被引量:8
2019年
目的 探讨血速升颗粒对肺癌化疗患者血液指标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行化疗治疗的肺癌患者12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患者在化疗期间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血速升颗粒。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治疗前后白细胞、血小板和T细胞亚群水平。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8.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2%(P<0.05)。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患者血小板和白细胞计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CD4^+水平和CD4^+/CD8^+比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肺癌患者化疗期间联合使用血速升颗粒可有效抑制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改善免疫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田艳花胡宁李力王晶蓝洪蕊
关键词:化疗血液学毒性肺癌
共1页<1>
聚类工具0